《中国之命运》是蒋中正所著书籍,1943年3月出版于正中书局。

全书共8章。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达、不平等条约影响之深刻化、由北伐到抗战、平等新约的内容与今后建国工作之重心、革命建国的根本问题、中国革命建国的动脉及其命运决定的关头。

书名

中国之命运

作者

蒋中正

类别

书籍

出版社

正中书局

出版时间

装帧

平装

内容简介

《中国之命运》的基调是强调宣扬中华民族的所谓“固有的德性”、“中国人的思想、中国人的精神、中国人的情感、中国人的品性”,认为西方文化的入侵使中国原有的优越伦理和宗族社会组织被破坏。书中“痛心疾首”的惊呼: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等等,这背后透露出来的是一种什么情绪呢?其实是在强势的西方文化冲击下,所发出的一声叹息。

作品目录

第一章

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达

第二章

国耻的由来与革命的起源

第一节

清代政治社会与学术的衰落及其对内政策根本的错误

第二节

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与国民的反应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成功及其失败的教训

第三章

不平等条约影响之深刻化

第一节

不平等条约对政治和法律的影响

第二节

不平等条约对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

不平等条约对社会的影响

第四节

不平等条约对伦理的影响

第五节

不平等条约对心理的影响

第四章

由北伐到抗战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的改组和实行三民主义的步骤

第二节

北伐的成功与革命的教训

第三节

国府迁都南京后之内忧与外患

第四节

抗战对国内的影响

第五节

抗战在国际的地位——抗战期间及战前对日战略与外交战的经过

第五章

平等互惠新约的内容与今后建国工作之重心

第一节

不平等条约的撤废与平等互惠新约的意义

第二节

国民今后努力之方向及建国工作之重点

第六章

革命建国的根本问题

第一节

建设与革命哲学之建立问题

第二节

社会与学术风气之改造问题

第三节

自由与法治观念之养成问题

第七章

中国革命建国的动脉及其命运决定的关头

第八章

中国的命运与世界的前途

结论

作品鉴赏

典型的民族主义文本。大概内容总结起来三点:1.百年国耻及抗战局面皆由近世满清以降社会全面崩坏引起,具体形式就是整套的不平等条约体系;2.三民主义和孙文教诲是上承尧舜禹汤、体现民族本性的正确之路,西方的各种主义皆不合乎国情,从北伐开始的国民革命已经初见希望,继续走军政训政宪政的道路;3.中国处在抗战与建国同步进行的进程中,支持国民党即支持中华民族之复兴,国民党三青团人人皆可入。

作者简介

蒋介石(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幼名瑞元、谱名周泰、学名志清,后改名中正,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国著名政治人物及军事家,历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中华民国特级上将、中国国民党总裁、三民主义青年团团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盟国中国战区最高统帅、中华民国总统等职。

蒋中正受孙中山赏识而崛起於民国政坛,在孙去世后长期领导中国国民党达半世纪;其於国民政府时代一直居於军政核心,领导中国渡过对日抗战与二次大战,行宪后又连续担任第一至五任中华民国总统长达27年,但其政治手腕与独裁统治亦遭受批评。其从政生涯横跨北伐、训政、国共内战、对日抗战、行宪、民国政府退守台湾及东西方冷战,在中国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1975年4月5日,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蒋介石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关键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产生过极为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