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罕默德二世(征服者)(土耳其语:Fatih Sultan Mehmet,1432年3月30日-1481年5月3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第七代君主,奥斯曼帝国苏丹(1444年—1446年,1451年—1481年)。他也经常被人们直接以外号“法齐赫”(意为征服者)相称。他是历史上最以尚武好战著称的苏丹。

出生地

埃迪尔内

出生日期

1432年3月30日

逝世日期

中文名

穆罕默德二世

外文名

Fatih Sultan Mehmet

国籍

奥斯曼帝国(今土耳其)

民族

土耳其人

职业

统治者

信仰

伊斯兰教

人物生平

穆罕默德二世,奥斯曼土耳其苏丹军事统帅。穆拉德二世第四子。1453年率军攻占君士坦丁堡,灭拜占庭帝国,并迁都于此,改称伊斯坦布尔。后向巴尔干半岛扩张,征服塞尔维亚、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黑塞哥维那和摩里亚(伯罗奔尼撒半岛)。在威尼斯-土耳其战争中,夺取爱琴海大部岛屿,并一度攻抵威尼斯近郊。向东先后征服小亚细亚的詹达尔奥卢公国、特拉布松帝国、卡拉曼公国及黑海北岸的克里木汗国,把东部疆界扩至幼发拉底河,创建庞大的奥斯曼帝国。以“征服者”着称。1481年准备出征罗得岛时被长子毒死。他重视文化教育,曾颁布帝国最早的法典。

早年

穆罕默德二世(MuhammadⅡ,1432-1481)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第七任苏丹(1451-1481)。全名穆罕默德·本·穆拉德·本·穆罕默德·本·巴耶济德。第六任苏丹穆拉德二世之第四子,1432年3月30日生于埃迪尔内。

幼年时曾接受严格的伊斯兰教、文化和军事教育。他的两个哥哥体弱多病,所以穆拉德二世着重培养穆罕默德。穆拉德聘请了国内的一些知名学者给他当老师。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贵族子弟,以及表现出聪明伶俐的战俘们的儿子。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想让自己的儿子从小就能结交各种有才干的朋友,为日后执政打下基础。

等穆罕默德年龄稍长,穆拉德就派他去小亚细亚的马尼萨担任总督,以使他积累治国经验。

励精图治

1444-1446年,在其父弃政隐居期间,他被逊位为临时苏丹,曾先后经历了十字军入侵和近卫军叛变等事件,开始认识到军权与武力在治国当中的重要性。1446年5月,其父复苏丹位,他重返马尼萨任省督。此间,他从师当地的一些著名学者学习文学、历史和哲学,研读波斯、希腊、罗马的古典诗篇和亚里士多德学派的哲学着作。

他阅读了大量历史书籍,对亚历山大大帝和罗马著名统帅的传记尤感兴趣。重视军事学研究,对战争中的战略战术、武器的运用以及地形的选择等尤为钻研。除精通土耳其语外,他还学习并掌握了阿拉伯、波斯、希腊等多种语言。这一切为其后成为博学多识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奠定了基础。1451年在其父逝世后正式继位。在位30年间,他开疆拓土,励精图治,建立起庞大的奥斯曼帝国。

功绩

1453年5月29日,土耳其军队攻占拜占廷帝国都城君士坦丁堡。

两天后穆罕默德进城。将其定为首都,并改称伊斯坦布尔。他看见城市被破坏得很厉害,于是紧急下令提前停止抢掠,对那些古代建筑和文物要妥善保护。他还释放了许多俘虏,并鼓励手工业者和商人留在城内。对于他们的基督教信仰,穆罕默德也表示尊重。这样这座历史名城才没有遭受巨大的破坏。

穆罕默德二世攻下君士坦丁堡意义重大。他结束了千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把首都迁到了君士坦丁堡,并将其改名为伊斯坦布尔。他本人也因此在帝国境内的威望陡然增高。此后,在巴尔干地区、小亚细亚以及从威尼斯和意大利南部一直到波斯和克里米亚,他都进行了旨在巩固、修整和拓展帝国版图的战争,获得了“法蒂赫”(征服者)的称号。

1473年,穆罕默德二世完成了小亚细亚半岛的统一;1475年,奥斯曼军队夺取了克里米亚半岛,使得黑海几乎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内湖;1478年,他完成了对波黑和阿尔巴尼亚的征服。在他的晚年他开始使用“两地和两海的主人”的称号。

穆罕默德二世能取得如此成就主要是他行使了一套有效的治国、治军方法。登基第一年,他就改组了政府各部门,特别是加紧了对国库的管理。他命令各税务官自查帐目,然后在派人核查,凡帐目不清者,一律撤职查办。他还对官吏的等级、职责、地位、待遇,甚至衣着都作了严格的规定。官员被分成内廷和外廷两部分。

内廷负责苏丹的私人事务。外廷包括苏丹的私人顾问、侍卫和所有行政人员,负责国家行政事务。在中央称国务会议,成员包括宰相、大法官、财政官和国务秘书等,每个周一、周二、周六和周日国务会议成员都要于穆罕默德议事几小时,讨论并决定政府各项事务。各地事务行省总督负责,在战时总督要负责为苏丹招募军队。

穆罕默德二世以法蒂赫(征服者)着称,在位期间大事征战,扩张领土。最大的成绩是1453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终结了千余年之久的拜占庭帝国。在欧洲,先后将塞尔维亚(1459)、摩里亚(1460)、波斯尼亚(1463)、阿尔巴尼亚(1479)并入帝国;在亚洲,灭詹达尔奥卢公国、特拉布松帝国(1461)、卡拉曼公国(1466),打败白羊王朝的乌宗·哈桑(1473),统一了安纳托利亚。继而于1475-1477年确立了对克里木汗国的宗主权。

穆罕默德二世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在伊斯坦布尔等地建立学校、图书馆、医院及清真寺多处。以其名义颁布的法典是帝国最早的法典。从法律上规定了农民和封建主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宗教方面,穆罕默德二世表现出极大的克制,对异教徒采取了非常宽容的政策。许多基督教堂被保留了下来。

信仰基督教的居民享有在宗教、文化等方面的自治权,甚至建立自己的学校,用本民族语言教学。他曾对塞尔维亚的首领说:“在每一座清真寺旁,都要有一座基督教堂,你的人民可以在里面祈祷。”穆罕默德在宗教方面的宽容缓解了被征服民族的对立情绪,也减轻了对外扩张的阻力。并且,他与欧洲教皇和基督国统治者的宗教歧视压迫政策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他之前,奥斯曼的军队分为步、骑、海三种。步兵主要是手持弓箭,在两军对垒时配合骑兵。或是组成炮兵,完成攻陷城池的目的。当时作战主要靠骑兵,因此骑兵的装备和待遇都非常好。海军是自穆罕默德二世起才正式成为正规部队的。为了控制黑海和爱琴海,他不得不大力发展海军,在许多港口都建立了造船厂,从威尼斯和希腊聘请专家。很快他就建立了一支大小和装备均能同西班牙、法国或威尼斯相匹敌的舰队,并在攻打君士坦丁堡时发挥了重要作用。

魅力

他21岁登上王位。对内,他先处死几个年幼的弟弟,清除内乱的根源;后以非常手段彻底改革他父亲治家旧制,从而在族中树立起了个人威信。对外,他凭借个人的野心不断远征。他一生远征26次,几乎连年作战,其中最辉煌的战果是于1453年攻占了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从而埋葬了延续一千多年的拜占庭帝国,掀开了欧洲历史的新篇章。

他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和熏陶,他在知识道路上的进步毫不逊色于其在远征上的速度。他除了自己的母语外,还掌握了阿拉伯语,波斯语、迦勒底语或希伯来语、拉丁语和希腊语。他对拉丁诗篇或散文很偏爱,也喜欢异教艺术、占星术,甚至掌握了一些数学上的基础知识,对世界历史和地理了如指掌。

这位学者型的政治家并没有用理性抑制残暴的本性,他向人推广希伯来奴隶的粗俗方言;为了寻找一个被盗的西瓜,竟然活生生剥开了14个随从的胸膛;明知自己稳继王位,仅仅为了除去隐患就把亲生弟弟溺死在浴盆里;为了向土耳其近卫军证明他并非好色之徒,他曾当众地砍下一个美丽女奴的头。在战场上,士兵对他的恐惧远胜于对敌人。

可他没有盖乌斯.卡里古拉那么荒淫无道,卡里古拉自以为是才为所欲为,而穆罕默德二世被伏尔泰称为他那个时代最有教养和学识的人,“他使全部的法律都服从自己的意志“。他对不同宗教信仰的宽容给伏氏以深刻印象,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几乎完全是受他的恩赐而存活下来;他还从威尼斯请来了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詹蒂利·贝利尼来为君士坦丁堡的基督教场所制作壁画,君士坦丁堡牧首的职位得以保留。最绝的是,他不畏先知穆罕默德的预言请贝利尼给自己画像。

攻下君士坦丁堡后,他完全可以为所欲为,但他此时却怀着一种人生无常的凄凉之意不由自主地当众背诵了一段波斯诗歌:“蜘蛛在帝国的宫殿里织下它的丝网,猫头鹰却已在阿弗拉希阿卜的塔上唱完了夜歌”。

穆罕默德二世的确让人着迷。这并不因为他是不可一世的帝王,也不因为他有令人难以企及的学识。作为人,穆罕默德二世向我们展示了最完全、最真实的一面。

出奇制胜

1451年,21岁的土耳其国王穆罕默德二世率领20万人的军队攻打日渐衰亡的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虽然君士坦丁堡只有8000名守军,但因其两面靠海,连接陆地的两面有水深170米的护城河拦阻,加之城墙坚固,尽管土耳其军拥有威力强大的石臼炮,却无法将其摧毁。

胜利就在咫尺,却只能望而兴叹,土耳其军一筹莫展。突然穆罕默德二世提出一个设想:“从海上进攻,我们可以发挥在外海的300艘战船的威力。”穆罕默德二世的话让所有人都震惊了。因为土耳其军的战船从外海进入内海,必须经过海湾,但海湾有粗大的铁链拦阻,土耳其军队曾几次冲击都损兵折将,无功而返,再度进攻只能重蹈复辙。

更让人们惊讶的是,穆罕默德又提出了一个似乎是天方夜谭的设想——战船避开铁链,从地岬运进内海。地岬是一片崎岖的山地,战船难以翻越不说,加之那里被热那亚人控制,向热那亚人借路无异登天。人们一片哗然,纷纷劝说他们这位年轻的国王收回命令。

穆罕默德二世却行动起来。他首先买通热那亚人,取得了战船通过地岬的许可,然后组织人力在地岬凿山修路、铺设木板,牛拉人推地先后将80艘战船运进内海。当土耳其军队再次发起进攻后,没多久,君士坦丁堡就被攻陷。

评价

穆罕默德二世最主要的成就—攻陷君士坦丁堡的影响不应该被过高估计(这也是穆罕默德二世没有被列入正榜中的原因)。因为其一,千年拜占庭帝国早已衰弱不堪,13世纪以后,实际上是一个只拥有君士坦丁堡及附近地带的小国,能延续到1453年本身已是一个奇迹;其二,在穆罕默德二世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不到半个世纪,西欧人便开辟了新的海上航线,君士坦丁堡基本上失去了一千多年来沟通东西方枢纽的重要地位。凭借辉煌的文治武功,穆罕默德二世仍不失为世界史上很有影响的一代雄主。

晚年的穆罕默德变得很多疑,总是害怕有人要害他。即便如此,他还是死于非命。1481年5月初,他的长子巴耶济德急于登位,暗中买通了御医,毒死了穆罕默德,享年4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