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货物吞吐量:是表示港口生产能力的指标之一,指由水运进出港区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吞吐量分为进口、出口。

中文名

港口货物吞吐量

外文名

Port handling capacity

适用领域

港口贸易

含义

经水运输出或输入装卸货物总量

定义

指经水运进出沿海主要港区范围,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包括邮件及办理托运手续的行李、包裹以及补给运输船舶的燃、物料和淡水。货物吞吐量按货物流向分为进口、出口吞吐量,按货物交流性质分为外贸货物吞吐量和国内贸易货物吞吐量。货物吞吐量的货类构成及其流向,是衡量港口生产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

计算方法

(1)由水路运进港口卸下的货物,计算一次进港吞吐量;自本港装船运出港口的货物,计算一次出港吞吐量。

(2)由水路运进港口,经装卸又从水路运出港口的转口货物,分别按进港和出港各计算一次吞吐量。

(3)货物吞吐量必须以该船在本港装卸的货物全部装卸完毕,并且办理交接手续后一次进行计算。

(4)牲畜、家禽、轻泡等无法取得实际重量的货物重量按系数进行换算。

应用

港口吞吐量能清楚地报告期内经由水路进、出港区范围并经过装卸的货物数量。该指标可反映港口规模及能力。世界上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是上海港。上海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商贸和航运中心。它位于长江三角洲入海口,是世界着名的国际贸易大港之一。自古以来,上海港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宋代这里还曾被誉为“江南第一贸易港”。[1]

影响因素

影响港口吞吐量的因素十分复杂:综合起来看,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客观的区域因素,如腹地的大小,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外向型经济发展状况和进出口商品的数量等等;另一种是港口本身的建港条件,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在上述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劳动组织与管理水平、装卸机械数量和技术水平、船型、车型、水文气象条件、工农业生产的季节性、车船到港的均衡性,以及经由港口装卸的货物品种与数量,均可能成为影响港口吞吐能力的重要因素。但最直接最关键的要素是泊位能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