蠓属双翅目,蠓科(Ceratopogouidae)。口器为刺吸式,种类繁多,全世界已知4000种左右。蠓科个体小,飞翔无声,常群聚叮咬人畜。蠓为全变态昆虫。成虫体长约2~5毫米,黑褐色。头部近球形,复眼发达,触角丝状,吸血种类口器发达,但比蚊虫的口器短。蠓虫是重要的吸血昆虫,其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由于蠓虫可以通过吸血而传播多种人或动物性疾病,因此蠓虫也是重要的医学昆虫。

中文名

蠓虫

拉丁学名

midge

别名

小咬、墨蚊、蠓柏子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亚门

有颚亚门

昆虫纲

亚纲

有翅亚纲

双翅目

亚目

长角亚目

蠓科

发育过程

蠓的发育过程分卵、幼虫、蛹和成虫。

简介

蠓(midge)属于双翅目、蠓科(Ceratopogonidae)的昆虫,俗称“墨蚊”、“人咬”。其中主要有库蠓属(ulicoldes)、蠛蠓属(Lasiohelea)和细檬属(Leptoconops)中的一些种类,除叮咬吸血外,还能传播疾病和作为某些寄生虫的中间宿主。

形态特征

成虫体型细小,体长1一4毫米,呈黑色或褐色。头部近球形,复眼一对,雄蠓两眼相邻接,雌蠓则相距稍远,单眼无或不明显。触角细长呈丝状,13一15节,长于胸部,口器短,为刺吸式。

胸部微隆起,翅短宽,翅上常有自斑或暗斑,翅上微毛为分类依据,翅在静止时重叠复盖于腹部之上,后翅退化为平衡棒。足3对、细长。

腹部10节,雌蠓有尾须一对,雄蠓的第9、10腹节转化为外生殖器。

卵长纺锤形,长0.5一0.7毫米,初产卵色淡,而后逐渐变深,表面具纵列小结节。

幼虫体细长,四龄幼虫长达5一6毫米,头部深褐色,其余部分呈白色或略呈黄色。各体节皆有短毛,未节毛较长,无运动器官

蛹分头胸部及腹部,体长2一5毫米初期呈淡黄色成熟呈暗褐色或黑色,头部前端有眼一对,头胸部背面有一对呼吸管。腹部未节有两个尖突。

生活习性

蠓虫

蠓,其孳生地很广泛,多为潮湿有水的地方(稻田、洼地、沼泽、树洞和富于有机物的土壤)。雌蠓产卵在潮湿土或植物表面。上每次可产卵百余个,卵在20℃左右5天孵出幼虫。幼虫常集结在腐烂植物的积水或潮湿沃土中,约经2周即变为蛹,蛹不活动,垂直悬浮在水面下,经3一5天羽化为成虫。成虫寿命约一月余。

蠓仅雌虫吸血,有的吸人和禽畜血,有的种类嗜吸人血,成虫常栖息于温湿的洞穴、杂草及树丛等避光处。吸血蠓多数在交配时具有群舞现免它们的活动时间一般在

黎明或中午、黄昏,在夜间则多有趋光性。

危害

蠓对人的危害主要是雌檬叮刺吸血,常可致皮肤丘疹,奇痒难忍或继发感染。尤其在部队战士站岗放哨。战时潜伏时骚扰,严重影响战情。·人类疾病中由蟑为堤介而传播

的病原体有二类,即丝虫和病毒,蠓媒性丝虫病有常见盖头线虫、链尾盖头线虫、欧氏曼森线虫和旋盘尾线虫,等广泛分布于非洲、拉丁美洲、蠓类携带的病毒有乙型脑炎病

毒、辛布组病毒,中国仅有乙脑病毒报告,但檬的媒介作用尚未经实验研究最后证实。畜、禽的蠓媒性疾病,包括寄生虫病和病毒性疾病:原虫病12种,蠕虫病12种,病毒病22种以上。以上有一些是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由此可见,檬对人的危害是很大的。

预防

蠓的防制与蚊相似。搞好环境卫生,用杀虫剂喷洒处理可疑的孳生地。防蠓叮刺,如涂擦蠓避剂、戴上防蠓头网。出现丘疹时擦拭驱蠓清凉油等。它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是肉眼可见的最小的飞虫,夏天的傍晚常常成团地飞舞,像风沙那样迷人眼目。当它偶尔粘在你的皮肤上,汗水就能够把它淹死。蠓虫最适合繁殖的气温在27℃~29℃,由于近日气温适合,湿度适中,并且风速不大,所以蠓虫明显增多。

蠓虫跟蚊子一样,雄的吸食植物汁液,雌的吸血,蠓虫也会传播疾病,被蠓虫叮咬后会出现局部反应或奇痒,甚至引起全身性过敏反应。

文化历史

蠛蠓之类的小飞虫。《红楼梦》第三一回:“难道那些蚊子、虼蚤、蠓虫儿、花儿、草儿、瓦片儿、砖头儿,也有阴阳不成?”章炳麟《新方言·释动物》:“今所在谓乱飞小虫如蚋者为蠓虫,广东谓之蠛子。”姚雪垠《长夜》三二:“固然你平常不信报应,可是蠓虫过去都有影,雪里能埋住死尸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