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地处东经104°58′至105°31′,北纬34°31′至35°03′之间,东邻天水市秦安县、麦积区,南接天水市秦州区、陇南市礼县,西与天水市武山县接壤,北与定西市通渭县相连。

截至2019年末,甘谷县户籍人口为641994人,有汉族、回族、满族、藏族、蒙古族、壮族、苗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彝族等。

2019年,甘谷县地区生产总值732529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97098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8646万元。

中文名

甘谷县

外文名

GanguXian

别名

冀县,伏羌

行政区划代码

620523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中国甘肃天水

地理位置

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

面积

1572.6平方千米

下辖地区

13镇、2乡

政府驻地

大像山镇

电话区号

0938

邮政区码

741200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尖山寺森林公园,古坡风景区,蔡家寺,大象山等

火车站

甘谷站

车牌代码

甘E

人口

641994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

732529万元(2019年)

建制沿革

古属雍州,为冀戎地。

周庄王九年(前688年),置冀县。赧王四十三年(前272年),置北地、陇西郡,冀县属陇西郡。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冀县仍属之。

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分陇西郡为天水郡,冀县改属天水郡。永始三年(前14年),改冀县为冀治。建武十年(34年),废冀治,复为冀县,仍属天水郡。建宁元年(168年),冀改属凉州。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凉州移治,改汉阳郡为天水郡,仍治冀县。

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分雍州、凉州、梁州七郡,置秦州,冀县复为秦州天水郡。太康三年(282年),废秦州入雍州。太康七年(286年),复立,将秦州、天水郡移治上邽,冀县仍属秦州天水郡。永嘉元年(307年),废冀县。

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年),原冀县地置当亭县,属天水郡。北周孝闵元年(557年),置秦州总管府,改当亭为冀城县。

隋炀帝大业二年(606年),废秦州总管府,置天水郡,废黄瓜复冀城县,属天水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改冀城县为伏羌县,改隶伏州。武德八年(625年),废伏州,仍属秦州。武德九年(626年),析治盐泉县。贞观元年(627年),设陇右道秦州天水郡中督府,盐泉县更名夷宾、夷寅。贞观三年(629年),并入伏羌县。大中四年(850年),改秦州隶凤翔军,辖伏羌。

宋初,废伏羌县。建隆三年(962年),以旧城置伏羌城。属秦凤路秦州。

金,伏羌城仍属秦州。

元,以伏羌城复为伏羌县,属陕西行中书省兴远路巩昌府。

明,仍为伏羌县,属陕西省承宣布政司巩昌府。

清康熙三年(1664年),分陕西省为左右布政司,左布政司驻巩昌府。康熙六年(1667年),又改陕西右布政司为巩昌布政司。康熙七年(1668年),巩昌布政司改甘肃布政司,移治兰州。设巩秦道辖巩昌府,伏羌县直属巩昌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秦州,改巩秦阶道为陇南道。伏羌改隶渭川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改渭川道为渭川区行政公署,伏羌县属渭川区。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伏羌县为甘谷县。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改属甘肃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改属天水专区。

1958年,撤销甘谷县、漳县,并入武山县。

1962年,三县分置。

1969年,天水专区改为天水地区,改属天水地区。

1985年,撤销天水地区,天水市升为地级市。改属天水市。

行政区划

截至2020年,甘谷县下辖13镇、2乡:大像山镇、新兴镇、磐安镇、六峰镇、安远镇、金山镇、大石镇、礼辛镇、武家河镇、大庄镇、古坡镇、八里湾镇、西坪镇、谢家湾乡、白家湾乡。共9个社区、405个村,1553个自然村,共16.96万户。县政府驻大像山镇冀城广场北面统办大楼。

甘谷县政区地图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介于东经104°58′~105°31′,北纬34°31′~35°03′之间,东邻秦安县、麦积区,南接秦州区、陇南市礼县,西靠武山县,北连定西市通渭县。南北长60千米,东西宽49千米,总面积1573平方千米。

地质

甘谷县南部处于秦岭褶皱带西延部分,出露的古生代地层有泥盆系、石炭系。北部处于祁连山地槽中央地背斜之东端,出露的前寒武系地层震旦系,为变质岩及小量火成岩。

地形地貌

甘谷县地表形态主要为山地、丘陵、河谷,渭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中部为断陷河谷,地势平坦;南部为秦岭山脉西延石质山区,海拔较高;北部为六盘山余脉黄土梁峁沟壑区,山势较低。平均海拔1972米,最低1228米(六峰镇觉皇寺村东),最高2716米(古坡镇大条梁石鼓山),相对高差1488米。

气候

甘谷县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偏少,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12.1°,年降水量466毫米,分布极不均匀。年日照2009.3小时,无霜期213天左右。

水文

甘谷县河流主要有渭河、散渡河、古坡河、西小河四条,属黄河支流渭河水系,河流总长131.1千米。

甘谷县风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甘谷县年平均径流41060万立方米(其中自产8410万立方米),平均流量47.91秒立米(其中自产26.3秒立米)。地下水储量4790.89万立方米,最大可开采量3355.31万立方米。

土地资源

甘谷县耕地面积125.88万亩,人均占有量1.97亩,基本农田面积101.65万亩,已建成梯田65.58万亩,适宜区梯田化率90%。

生物资源

甘谷县天然林和常用造林树种共有32科、44属、107种、81个品种,其中:经济果种7科、101属、37种。森林面积46.29万亩,森林蓄积量66.3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19.5%。

矿产资源

甘谷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石灰石、花岗岩、磷矿、赤铁矿等二十多种。

人口民族

2018年,甘谷县总人口64.25万人,出生率7.96%,死亡率1.51%,人口自然增长率6.45%。常住人口57.45万人,城镇人口18.93万人。城镇化率32.95%。男性人口33.02万人,女性31.22万人,性别比105:100。人口密度409人/平方公里。有汉族、回族、满族、藏族、蒙古族、壮族、苗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彝族等,汉族占总人口的99.87%。

截至2019年末,甘谷县户籍人口为641994人

政治

县委书记

申君明

县长

吴健

经济

综述

2018年,甘谷县地区生产总值63.4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7年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16.18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17.67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29.56亿元,增长2.2%。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965.8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0.15亿元,同比增长7.8%。

2018年,甘谷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人7706.7元,同比增长9.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83.2元,同比增长7.6%。接待游客2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人13.8亿无。

2019年,甘谷县地区生产总值732529万元,第一产业增加值197098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864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5149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58193万元。

第一产业

2018年,甘谷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64682.69万元,同比增长0.92%;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63112.42万元,增长6.7%。

2018年,甘谷县农业总产值235149.71万元,增长3.5%;农业增加值148982.32万元,增长5.9%。农作物播种面积109.5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3.23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1.35万亩,其他农作物播种面积14.94万亩。粮食总产量181155.31吨,其中夏粮产量69737.24吨、秋粮产量111418.07吨。

2018年,甘谷县林业总产值647.03万元,增长1.52%;林业增加值329.53万元。林产品产量11975吨,其中花椒产量4540吨。

2018年,甘谷县畜牧业总产值23654.04万元,下降95%;畜牧业增加值12339.88万元,增长15.94%。大牲畜存栏1.39万头。猪存栏13.02万头(其中能繁殖的母猪1.58万头),羊存栏2.33万只,鸡存栏47.57万只。

2018年,甘谷县渔业总产值143.71万元,渔业增加值137.76万元,增长10.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5088.2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322.93万元。

第二产业

2018年,甘谷县工业增加值49382万元,同比下降4.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681.9万元,同比下降11.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2798.3万元,下降1.4%,其中重工业产值60382.7万元,下降7.3%;轻工业产值32415.6万元,同比增长11.6。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94297.7万元,同比下降0.5%,产销率101.6%。

建筑业增加值130155万元,同比增长4.1%。共有20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10.31亿元,同比增长16.6%。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0.3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4%;从事建筑业活动从业人员平均要数0.82万人,同比下降6.8%。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甘谷县固定资产投资418574万元,同比下降4.51%。其中:项目投资364924万元,同比下降6.16%;房地产投资开发企业(按注册地统计)房地产开发投资53650万元,增长8.47%。按三次产业分,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1504万元,增长10.85%;第二产业投资50198万元,下降1.79%;第三产业投资281499万元,下降8.69%。

零售餐饮

2018年,甘谷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1493.2万元,同比增长7.8%。按销售单位所在地统计,其中: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7771.9万元,同比增长6.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3721.3万元,同比增长9%。按行业分,批发业商品销售额131885.5万元,同比增长9.1%;零售业商品销售额452022.3万元,同比增长13.1%;住宿业营业额61467万元,同比增长14.7%。餐饮业营业额88950万元,同比增长11.6%。

财政

2018年,甘谷县大口径财政收入74192万元,较2017年下降1.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552万元。财政总支出392573万元,较2017年增长10.4%,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6971万元,较2017年增长5.3%;财政八项支出232941万元,较2017年下降4.5%。

金融业

2018年,甘谷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51713万元(其中:住户存款955705万元,非金融企业存款103251万元,广义政府存款92738万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1万元),较年初增加42784万元,较年初增长9.95%;各项贷款余额602185万元(其中:住房贷款489141万元,非金融企业及企业机关团体贷款113044万元),较年初增加36062万元,较年初增长1.75%。

甘谷县风光

交通运输

陇海铁路、连霍高速公路、310国道穿过甘谷县。

截至2018年,公路通车总里程1657.5千米。其中:省道公路7条207.632千米,县道公路4条60.794千米,乡道公路12条139.482千米,专用公路1条10.7千米,村道公路341条1238.892千米。

甘谷县风光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2018年,甘谷县共有县级学会17个,乡镇协会15个,会员人数7650人。专业技术人员8624人,县级高效农业示范区1个,农作物良种覆盖面99.3%,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覆盖面92%。实施省、市、县科技项目42项,其中市级6项、县级36项。

教育事业

截至2018年,甘谷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44所,其中:教学点229个,小学98所,九年制学校24所,独立初中22所,完成中学8所,农职业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幼儿园61所。中小学生94673人,其中:小学46575人,初中27215人,高中16992人,农职中3891人。在园幼儿18165人。

截至2018年,甘谷县共有各类学校教职工7484人,其中:小学3199人,师生比14.56%。初中2327人,师生比11.7%。高中1395人,师生比12.18%。校舍建筑面积82.53万平方米,其中:小学37.05万平方米,普通中学42.9万平方米。

体育事业

2018年,甘谷县参加县及县以下运动会3.6万人次,举办专项比赛6次,参加省、市比赛7次,获得国家、省、市级荣誉3项,向省、市输送运动员20人。

医疗卫生

截至2018年,甘谷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5家,其中:县级卫生机构2家、乡镇卫生院17家;中心卫生院6家、疾病预防机构1家,妇幼保健机构1家,卫生监督机构1家,县红十字会1家,地方病防治办公室1家。在岗职工人数1794人,卫生技术人员1661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73人,病床1545张。

2018年,甘谷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542170人,参合率96.62%。筹资总额36908万元,其中各级财政补助27665万元,个人缴纳9085万元,利息收人157万元。

文化事业

2018年,甘谷县举办展览70次,组织文化活动16次,剧团戏剧演出374场次。图书馆1所,各类藏书6.34万册,馆藏文物3981件。乡镇文化站15个,文化专干15人。有线电视用户29000户,电视人口覆盖率98.4%。村广播室504个,村通播率98.3%。

社会保障

2018年,甘谷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64302人,征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6260万元。为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17074万元。征缴失业保险费213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104万元。

2018年,甘谷县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人数64302人,收缴参保资金413万元,享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人数83127人。城镇职工参加医疗保险20593人,保费收人4610万元,报销医药费3666万元。城乡居民参加医疗保险574423人,保费收入36776万元。

2018年,甘谷县共报销医药费34593万元;参加生育保险14255人,保费收入280万元,报销医药费174万元。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15万余人次,其中有组织输转11.14万人,创造劳务收入23.5亿元。

2018年,甘谷县共有农村特困供养对象2040户2204人,农村低保对象19101户75411人,其中一类1187户3430人、二类4476户16507人、三类7359户30126人、四类6079户25348人。

地方特产

甘谷辣椒

甘谷辣椒,甘肃省甘谷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甘谷县盛产羊角辣椒,是闻名中国的“辣椒之乡”,以其椒身长,皮质厚,色泽好,辣味浓,油分多而享有盛誉。辣椒营养丰富,含有辣椒碱、辣椒红素、蛋白质、胡萝卜素、脂肪油、龙葵甙、大量的维生素C,微量的挥发油。

2011年7月6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甘谷辣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

甘谷大葱

甘谷大葱,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甘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空气较干燥,土壤主要为黄绵土,垆土和淀土,适宜大葱的生长发育。甘谷大葱植株高大,外形粗壮挺拔,葱叶色鲜绿,质地脆嫩,甘甜多汁。

2013年12月30日,原农业部批准对“甘谷大葱”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3]

风景名胜

尖山寺省级森林公园

尖山寺省级森林公园,公园面积24128亩,其中:林地8727亩,森林覆盖率39%,森林蓄积量11880立方米。海拔1800—2100米之间,相对高差300米,主要森林植物有油松、落叶松等100余种针阔乔灌木、草本植物及中药材。

尖山寺省级森林公园

著名人物

石作蜀

石作蜀(前519-前479),字子明,号卓子,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甘谷县大像山镇十里铺村石家台子人。

杨阜

杨阜(172年—244年),字义山,汉天水冀县(今甘谷县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

姜维

姜维(202年—264年),字伯约,三国时冀(今甘肃省甘谷县六峰镇姜家村)人,蜀汉著名将领、军事统帅。

尹夫人

尹夫人(363年—437年),冀县(今甘谷县)人,十六国时杰出的女政治家,大姓尹文之女。

尹守贞

尹守贞(663年—702年),唐冀县人。武周垂拱四年(688年)进士。

陈继明

陈继明,甘肃甘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曾任宁夏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为珠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

魏晓妹

魏晓妹,女,甘肃甘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原陕西机械学院水利系,任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原西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兼任陕西省政协常委。

荣誉称号

2020年5月26日,甘谷县入选2019年甘肃省ETC发行服务工作先进县。

2020年6月30日,甘谷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4]

2020年7月10日,甘谷县入选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5]

2020年12月22日,甘谷县入选甘肃省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实施试点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