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希提岛,也译为塔西提岛,又称为大溪地,是法属波利尼西亚向风群岛的最大岛屿,位于南太平洋。这里四季温暖如春、物产丰富。衣食无忧的人们常常无所事事地望着大海远处凝思,静待日落天亮。居民称自己为“上帝的人”,外国人则认为这里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中文名

塔希提岛

地理位置

南纬17°32′、西经149°34

英文名

Tahiti

别称

大溪地

方言

英语和塔希提语的混合语

行政区类别

岛屿

所属地区

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

面积

1042平方公里

人口

12.27万

宗教

基督教

首都

帕皮提

时区

比格林威治时间晚10小时-10GMT

地理环境

人们常用大溪地岛的名字代指整个法属波利尼西亚,但它其实只是这个广袤群岛上的最大岛。[1]总面积约一千平方公里,由于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以大溪地岛最大,而且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也因此许多人习惯以大溪地来称呼整个法属波利尼西亚。

岛上有人口17万8千余人。行政中心帕皮提(Papeete)。形状从空中鸟瞰似尾鱼,鱼头鱼身被称为“大塔希提”(Tahiti Nui),鱼尾叫“小塔希提”(Tahiti Iti),因其秀美的热带风光、环绕四周的七彩海水,而被称为“最接近天堂的地方”。人口中77%为波利尼西亚人。其次是法人与波人的混血儿,还有约占10%的华人。

属亚热带气候。气温13~33℃。年平均降水量为2000毫米。11月至3月为雨季。每年5~10月为干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湿季。如果喜欢天天阳光灿烂,最好选择干季。

它是一个“8”字形的火山岛,由两个火山高地组成,除沿海有条肥沃的平原外,塔溪提岛多山而崎岖努伊的奥罗黑纳(Orohena)山海拔2,237公尺,塔溪提伊蒂的罗纽(Roniu)山海拔1,323公尺。塔希提塔希提岛有许多湍急的溪流,最大的是帕佩诺(Papenoo)河,在岛的北坡下泻入海。岛全长53公里,沿岸有珊瑚礁与潟湖。

塔希提岛位于东南信风带内,南部湿润(年雨量2,500毫米以上),北部较干燥(年雨量约1,800毫米),大部分雨量降在12月至翌年3月。气温由7~8月的24℃到1~2月的29℃。

气候

月份

平均气温

平均水温

4月~10月

21℃~30℃

26℃

11月~3月

22℃~31℃

27℃

这种气候适宜种植椰子(产品是椰仁干)、甘蔗、香草和咖啡,都生长在沿海平原,由西北岸的帕皮提装船外运。自然植被还包括露兜、马缨丹、木槿及芒果树、面包树、诺丽树、鳄梨树、露兜树、香蕉树、木瓜树等热带果树。

历史沿革

群岛的形成

约在一百万到三百万年前,海底火山后的熔岩形成了今日的玻里尼西亚群岛。不过,人类的在此的足迹却要到相当晚才发生,在地球上新西兰和波利尼西亚群岛是最晚人类居住的陆地。

波利尼西亚(Polynesia)意指”许多的岛”,其范围西起从东加、库克群岛、波利尼西亚群岛、到东南的PitcarinGroups。这些地方的人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祖先,如夏威夷土著和新西兰的毛利人,这些祖先皆可追溯几千年前的太平洋移民。

发现

约在西元1520年左右,太平洋群岛成为欧洲人的冒险目标,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陆续在皇家的赞助之下,进行海外殖民地探索的工作。十七世纪初期,荷兰人也加入太平洋群岛探险的行列之中。

在1767年,英国上尉萨莫尔茠利斯(SamuelWallis)是发现大溪地的第一个欧洲人;之后正进行第一个环球航行的法国探险家Bougainville,在1768年4月也踏上了大溪地,当他回到欧洲时,他把此岛描述为有着”高尚的野蛮人”和”维纳斯般女人”一起居住的人间天堂,因此使大溪地这个陌生的地方在欧洲变成有名,且这些神话般的迷思在后来陆续吸引了HermanMelville、RobertLouisStevenson和保罗·高更(PaulGauguin)这些学者和艺术家。

教会王国

最早的长久定居的欧洲人是伦敦新教会的成员,他们协助当地波马雷(Pomare)家族控制了全岛。波马雷二世(1803~1824)皈依了基督教,战胜了塔希提岛其他诸酋长,建立一个具有文字法律的“教会王国”。在波马雷三世(1824~1827)及女王波马雷四世(1827~1877)在位时,塔希提人与教会一起,对抗疾病、卖淫和酗酒泛滥,又有欧洲商人和流浪汉的影响,教会权威受到了挑战。

法国领地

该岛现为法属波利尼西亚海外自治领范围内向风群岛区的一部分。1758年,塔希提岛成为法国的海外领地。国王乔治三世岛。1768年,布干维尔来到岛上,他宣布本岛属于法国。1769年英国航海家科克(James Cook)及1788年英国科学考察船“恩惠号”(HMS Bounty)船长布莱皆到过该岛。

岛屿居民

本地居民

塔希提人属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为波利尼西亚人的一支。使用塔希提语,尼西亚语族。有拉丁字母文字。原信多神,并有复杂的祭祀和祈祷仪式,现多改信天主教。18世纪中叶出现统一国家。从1842年起受法国殖民统治,生活方式受西方影响。部分人与法国人混血。属南岛语系。

原住之谜

塔希提岛的原住民,据说是公元400年就已经在岛上生活的波利尼西亚人。而波利尼西亚人的祖先是从其他地方迁移来的,并非是在当地经历了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发展而来的,因为在这些岛屿上没有发现远古人类生存或活动的遗存痕迹。同时,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看,这些岛屿的面积都太小,对于需要漫长的时间进行演化的人类祖先来说,缺少足够的活动空间。

波利尼西亚人祖先的来源,一种认为来自西方,一种认为来自东方。科学家们经过对DNA进行研究,发现玻里尼西亚人的神秘家园哈瓦基可能是台湾。而不是挪威探险家索尔·海尔达尔曾经宣布的南美洲。

2005年7月4日出版的《科学公共图书馆-生物学专辑》刊登了一项新的DNA研究,台湾输液医学实验室与爱沙尼亚生物中心的科学家们在报告中称,他们发现台湾本土居民的遗传基因与玻里尼西亚人的遗传基因惊人的相似。这为玻里尼西亚人的祖先来自东方提供了一份证据。

特色资源

黑珍珠

大溪地珍珠,即通常为世人所知的黑珍珠是产于南太平洋上法属波利尼西亚群岛偏远的礁湖中的,它有别于日本珍珠及南洋珠,可谓异常珍贵。因为珍珠本身是由一种珍贵的黑碟贝(一种只限生长于天然、无污染的玻利尼西亚水域的稀有贝类)养殖出来,其不同程度的灰色中,带有不同的幻彩颜色,因而令珍珠更与众不同。加上其对养殖环境及采珠过程的要求非常严谨,每一百个获殖珠的黑碟贝,只有五十个能成功培殖出珍珠,当中更只有五颗是完美无瑕的,因此每颗珍珠都珍贵无比。

传说中的珍珠母贝Te Ufi是由踏着彩虹来到人间的和平与丰产之神Ore带给人类的。另一说认为Ore向美丽的Bora Bora公主献上母贝表达自己永恒不变的爱意。Te Ufi的学称是Pinctada Margaritifera,即通常人们知道的黑碟贝。在19世纪,向其它珍珠母贝一样,黑碟贝的壳被欧洲的纽扣制造业大量需求。结果,当地及外国实体所运作的每年一次的商业化的贝克采集在Tuamotu和Gambier礁湖中进行,在Tuamotu和Gambier五分之二的群岛组成了法属波利尼西亚。

在采贝壳获利的时代,人们要打开15000多个贝母才由可能找到一颗天然的珍珠。因此,在珍珠进行人工养殖之前,大溪地黑珍珠因其珍贵稀少而名声鹊起。而世界皇宫贵族们的珠宝首饰竞相采用塔希提黑珍珠而使其更加名声显赫。很快,大溪地黑珍珠就被誉为“女王之珠和珠中皇后”。

在天然黑珍珠中最著名的被称为“Azura”,它嵌于一条项链的中央,成为俄国皇室珠宝的一部分。

红嘴秧鸡

根据现存的图片和标本,这种已灭绝的秧鸡具有美丽的外表。黑色的背羽和翅膀上有精美的白色斑纹,白腹,红色的腿和喙。一条醒目的白眉,在后颈上有一块红色的斑羽。前额羽毛较硬;嘴长直而侧扁稍弯曲,嘴长等于或长于跗跖;鼻孔呈缝状,位于鼻沟内。翅短,向后不超过尾长,初级飞羽上有斑纹。

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第1枚初级飞羽的长度介于第6枚和第8枚之间。尾羽短而圆。跗跖长短于中趾或中趾连爪的长度;趾细长,趾间无蹼。上体褐色有黑色条纹,面部和下体前部为灰色或灰蓝色。它们曾于法属波利尼西亚的社会群岛的大溪地出没,于1773年詹姆斯·库(James Cook)的第二次旅程中就捕获了一只,并由约翰·雷茵霍尔德·福斯特(Johann Reinhold Forster)描述及由福尔斯特(Georg Forster)描绘。不过这个标本的去向不明。

草裙舞

大溪地草裙舞是舞者伴随着鼓声舞动,此种舞蹈形式较为激烈、狂野。此舞音乐通常以多人的大溪地传统鼓打击。鼓声配合着舞蹈极为震撼。以自然的方式展现女性身体的美丽,律动感十足,简单、质朴。传说中第一个跳草裙舞的是舞神拉卡。她跳起草裙舞招待她的火神姐姐佩莱。佩莱非常喜欢这个舞蹈,就用火焰点亮了整个天空。自此,草裙舞就成为向神表达敬意的宗教舞蹈。纳撒尼尔·埃默森把草裙舞称为“打开心灵之门”。

当地民俗

能歌善舞

塔希提人皮肤黑里透红,体态健美,性情豪放,能歌善舞。逢年过节或喜庆日子,妇女们头戴花冠,套上鲜花颈饰,穿上稻草编成的金黄色草裙,在皮鼓、节奏声中翩翩起舞;男人们也聚集在一起争相献技,表演各种节目。

赛船祭祖

赛船是玻里尼西亚的一项重大的民间活动,据说是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于五、六世纪时从东南亚驾木舟漂洋过海来岛定居。

海瓦节庆

“海瓦节”的庆祝活动是塔希提岛上最重要的日子,它庆祝玻里尼西亚获得领地自治。每个人都参加连续进行数天的欢庆活动,包括体育比赛,晚上则是舞蹈和唱歌。在活动中还会举行塔希提岛最重要的古老仪式之一—包皮环切术,庆祝未来的国王进入成年的仪式。在这个特殊的夜晚,年轻的王子就要进入成年人的世界,同时,他也将开始履行他的宗教职责。

旅游信息

观光游乐

大溪地是法属波利尼西亚的主岛,许多热带花卉生长在这大溪地岛,整个岛屿空气中弥漫着香气。在大溪地已经形成了重要的花卉基地。外形似一个倒挂的葫芦瓜。属于火山岛,沿岸沙滩碎石漆黑,适宜冲浪和扬帆出海,深海钓鱼也深受欢迎。风高浪急的地方有喷水洞,浪涛拍岸时海水由石隙的洞穴涌出,蔚为奇观。

大溪地的中部绿林密布,山岭雄伟,有瀑布、溪涧和湖泊,是步行远足的好去处。火山灰造就了肥沃的土地,热带水果如面包果、菠萝、木瓜、芒果、香蕉等随处可见。

大溪地的历史遗迹以土著酋长的陵墓最为状观。陵墓位于金星角,毗邻是欧洲列国探险家登陆的纪念碑,还有一个弃置了的灯塔。附近的黑沙滩挤满海浴人士,其中不乏美丽的妙龄女郎。

大溪地的博物馆种类繁多,各有特色。大溪地博物馆里展示着波利尼西亚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高庚博物馆则是为了纪念法国19世纪著名的印象派画家高更。高更醉心于原始主义的艺术,专注太平洋异国情调的创作,大溪地是他流连过的地方。

购物饮食

在大溪地几乎每家餐厅、大酒店都提供着全面的餐饮服务。在夜晚的节目里还有专业的舞蹈表演。在这里还有着不同国籍的酒吧、餐厅、夜总会等。您也可以随当地居民前往参观这里的“流动餐厅”,很有特色它的经营方式是从傍晚到深夜在岛上各处流动。

大溪地的著名特产有椰子油、香草、黑珍珠、诺丽(NONI)水果等。除著名特产外,另有编织品(帽子、袋子)、色彩丰富的沙龙(在此称为Pareu);还有传统凋刻、Monoi(一种添加花料及椰子油做成的肥皂)、防晒油、香水、传统的CD音乐及流行的纹身,皆是旅客最佳的纪念品选择。

当地物价偏高,建议行前充足携带个人行李。信用卡及旅行支票(需携带护照)皆可使用,但在较小的岛信用卡可能不被接受。大溪地没有给小费的习惯,但不管是否有无小费总是可以感受到大溪地的热情。

商店平常日营业时间为早上8点~12点,下午1点半到5点或5点半。周六会营业至晚上11点。邮局服务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7:30~11:45,下午2:00~4:00。周六为上午7:30~11:30。银行服务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7:45~17:00。周六少数银行有营业为上午7:45~11:30。

服务中心

位于首都帕皮提中心。坐落于停靠邮轮的码头边,从Vaima购物中心的街道上可容易的看见此栋传统大溪地的棕色建筑物。提供旅客在大溪地各岛有关住宿及地图等资讯。

气候住所

大溪地属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27℃。5月至10月是干季11月至3月是高温多雨的湿季,但不影响旅游。白天气温通常较高,推荐穿热带,休闲薄质或天然面料的衣服和度假服装。在气温稍降的晚上建议穿薄运动衫。晚上,男士可穿长裤衬衣,女士通常穿外套。

著名的索菲特酒店集团拥有分布在3个岛上的4家酒店,一共拥有422间客房。这些酒店提供的水上屋、美食、Spa、高尔夫等都属至尊享受。也可在岛上露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