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升交点和经度起算点间的角距离。升交点经度(符号是☊或Ω)是用来具体描述天体在空间中轨道的轨道要素之一。角度是从春分点向东量度(或是说朝北方看是逆时针方向)至升交点。在太阳系外的轨道,则在天球上对观测者的基线方向上做一垂直的平面(天球上的切面,称为天空平面),这个参考平面的北方,就是指向天球北极的方向,以垂直投影的方法将原来的经线投影在参考平面上就可以得到。参考平面是假设的xy-平面,经度原点的位置在+x-轴的方向。

中文名

升交点经度

外文名

ongitudeofascendingnode

简介

升交点经度(符号是☊或Ω)是用来具体描述天体在空间中轨道的轨道要素之一。它是由参考方向(经度原点)起始,在参考平面上量度至升交点的角度。通常被做为经度原点和参考平面的有:

在地心座标,以地球的赤道做为参考平面,春分点做为经度原点。在这种状态下,经度会被称为升交点赤经,或缩写为RAAN。角度是从春分点向东量度(或是说朝北方看是逆时针方向)至升交点。

在日心轨道,黄道是参考平面,春分点做为经度原点。角度是从春分点向东量度(或是说朝北方看是逆时针方向)至升交点。

在太阳系外的轨道,则在天球上对观测者的基线方向上做一垂直的平面(天球上的切面,称为天空平面),这个参考平面的北方,就是指向天球北极的方向,以垂直投影的方法将原来的经线投影在参考平面上就可以得到。角度的测量以北方为起点向东测量(对观测者而言是逆时针方向)至交点的位置。

在联星情况中,只有目视观测是不可能知道哪个点是升交点和哪个点是降交点。在这种情况下所纪录的轨道参数只是交点的经度,Ω,其数值介于0至180度之间。

以升交点经度的范围来描述所有能覆盖到目标的轨道。利用球面三角方法详细讨论了在考虑地球形状J2 项的摄动影响时 ,各种情况下能覆盖目标点的轨道的升交点经度范围 ,并将其推广到对区域目标的覆盖 ,给出了完整的解析表达式。结合实例给出了利用该表达式进行有连续覆盖、覆盖次数及过顶时间要求时的轨道设计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无需进行轨道计算 ,仅用解析表达式即可快速准确地设计出满足覆盖要求的轨道。[1]

由状态向量计算

在太空动力学,升交点经度可以从轨道状态向量计算如下:

计算公式

此处,n=(n,n,n)是指向升交点的向量。参考平面是假设的xy-平面,经度原点的位置在+x-轴的方向。

对无倾斜轨道(轨道倾斜角为0度)就无须定义Ω。计算时依惯例设为0,也就是说指向升交点的向量n在参考平面上的方向就是+x-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