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矶钓,是指在突出水面的岩石或礁石滩上垂钓,通常指在近海岸上垂钓。在那些人迹罕至或很少有人为干扰的矶、礁、岛、屿周围,水下往往是峰峦叠嶂、悬崖峭壁、深不可测,地形十分复杂;矶岩周围,礁石丛中,海峡海岬,往往都伴生着极丰富的水生动植物,成为海洋中各种洄游性鱼类索饵、产卵的必经之路,一年四季,鱼源极为丰富,所以成为矶钓冒险家的垂钓乐园。

中文名

矶钓

外文名

Los Angeles

概念

在突出水面的岩石或礁石滩上垂钓

垂钓范围

矶、礁、岛、屿周围

钓法

凹湾浅棚

钓潮水“进二退八”(从涨潮二分直钓至退潮八分),此时会有许多鱼群乘着潮头涌进湾内,湾内饵料丰富,初到潮水溶氧量高,鱼群活跃,钓前可用50克单坠加活动阿波浮标,抛投至数十米的湾区测试深浅,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沉石,然后组装浮标钓组钓饵进行垂钓。

此时应主钓乘潮而入的中上层鱼类。选3B左右的长颈自立低重心阿达利或长型倒水滴型阿波通心标,挂诱饵笼,配长子线不咬铅小坠双钩钓组,钓棚定得不宜太深,约2米左右,采用50克左右的通心铅坠挂在钓组中部,便于抛投。抛钓前均须仔细检查竿、轮、线、导环、浮标、钓组、饵料等。长钓组的抛投方法有三种,具体操作如下:

①直抛法。

即在钓者身后5米处,寻一块较光滑或较平坦的地盘,作为竿尖下长钓组的临时存放处,然后钓者翻转绕线环,食指扣住母线,双手平举抛竿齐耳,对准正前方水面某个区域,即可悠悠挥动抛竿,奋力将以铅砣为先导的长钓组抛出。

②旋抛法。

若钓点地形复杂而空间广阔时,可采用铁饼动员掷铁饼的方式,将准备抛钓的长海竿呈"V"字形悠悠旋转起来,带动已呈水平状的钓组跟着竿尖在天空旋转,钓者直立以双臂为旋转圆心,当抛竿转至第三或第四圈时,可乘势把竿改直线向前抛出、并释放被控的母线,砣和钓组便能向目的地远飞而去。

③甩投法。

即在地面和两旁空间无法旋转而钓者前后却有空间好利用时,应双手握好竿、控好线,将准备抛投的竿伸向正前方,使竿梢下的长钓组悬挂在水面上方。这时双手举竿悠悠向钓者身后挥动,使钓组及砣成抛物线跟着竿梢向后荡去;当双手及长竿刚刚达到与耳齐平时,要迅即把竿和竿梢再回复向正前方抛去工适时释放母线,砣和长钓组便能折回向前顺利飞钓场。

此为前悠后荡的“甩大鞭”抛竿术。但此法须常加练习,要避免长钓组和砣尚未荡到竿后方就过早地折回前抛,那将会使竿梢根容易打上钓组和砣,以致造成梢折竿断事故。当把整个钓组投到预定海面钓点后,钓者就须扳转绕线环恢复原位,然后一手握竿,一手把住线轮摇把,以便控制母线、观察浮标、实施钓术。

此时的浮标只有标尖立在水面上,诱饵笼与砣垂直于下,只有两只未咬铅的双钩及饵随水流漂荡于诱饵笼下方。钓涨潮时,浮标及钓组会从远处向钓者面前渐渐漂来,故要远投和不断收线;钓退潮时,可近抛近拉,可拉拉放放。使钓组既能较长时间回荡在有效的钓区海面,又能清楚地观察到浮标的鱼讯。

当看到浮标在水面上跳动时,可不予理会,但要作好扬竿准备;当浮标在浪头上斜刺奔跑或突然从海面消失时,不妨待上4秒至5秒再扬竿,那肯定把鱼钩个正着。上钩后的海水鱼不论大小,其挣扎冲击力,都要比同等淡水鱼大得多猛得多,而且它们中多数还生有锋利的牙齿,故海钓钩都采用较长或长柄宽门钩,在钓具的总体质量、总负荷力之内,能拉则硬拉上来;拉不动当然仍要放、控结合,用扬竿拉鱼、低竿收线方式,拖鱼至岸,如有钓友在侧,应主动互相帮助,或用长柄抄网、搭钩拖鱼上岸。

凸岬角区

此处一般都突出于海面,钓潮水“进四退六”。角区外侧多为往返“鱼道”必经之路,水下地形较复杂,潮水流向多表现为侧向或左右流动。

钓棚可采用自动线结或太空豆调节法,钓棚2米~4米。浮标选短小圆中通阿波3B~4B,钓组2门~3门钩,可挂诱饵笼,抛投点均选上游。抛钓后的钓组2门~3门钩,可挂诱饵笼,抛投点均选上游。抛钓后的钓组应悬浮站立于水中,随潮流涌去,钓者的持竿方式应竿尖低垂指向浮标,通过线轮控线及漂流距离。若浮标停在某处不“走”了,有可能水下“挂了钩”(钩上矶石),应收线调棚(浮标调浅)另抛;若见浮标急骤飞驰或沉没,即为鱼讯出现,便可扬竿收鱼。

乱礁外侧

此区域地形复杂、深浅莫测,钓前须用光砣浮标进行测试。钓潮水“进二退七”。乱礁区往往有底栖大鱼藏匿,可换上较粗的母线,选用中型无标沉底钓组,或加小浮球、舍弃线、诱饵笼、单钩或双钩,主攻深水较大鱼种。

峭壁濑区

峭壁上往往丛生海藻和小型贝类,为多种浮游性鱼尖的索饵必到之所。钓棚钓组须与藻区同层,一般表现为低潮钓(调)浅棚,高潮钓(调)深棚,选用中通圆型3B阿波标,4门~6门钩。钓饵要用锚钩或抄网捞取部分海藻,摘取一些绕成小指头大球状,反复钩于钩上,再配以1只~2只小虾饵。钓者站于峭壁之上,无须抛竿,只把钓竿伸长,打开绕线环,垂直放下钓组,使钓组浮标距岩壁1米~5米之间,随水漂流并加以线控。钓组上由于钩多,并可相继上鱼,故能多次扬竿,最后聚总“提吊”上岸。

涌浪外侧

面对迎风涌浪可远投钓浪外区域,若是面对大风大浪,一则难以抛投,二则十分危险,要防止“疯狗浪”的袭击,以安全为重。选长型阿达利3B~4B标,挂诱饵笼,钓组2钩~3钩,以小鱼、虾、沙蚕、蚯蚓球为饵。钓棚调幅1米~3米,远投近漂线控,猎取到涌浪外侧觅食的掠食性鱼儿。

引潮带区

引潮带多为近矶近岸的较深的河床、海沟海槽、航道、闸道等,退潮时仍有浅水;涨潮时,乘潮而上的鱼群首先到达该区;满潮前后,许多大鱼则又悄悄藏匿捕食鱼虾,故“引潮带”鱼多好钓。钓潮水“进地二退七”。钓浮游鱼类即用浅棚多钩钓组、阿波或阿达利标,挂诱饵笼。若定点主钓底栖大型鱼类,则选用无标直感沉底单钩或双钩钓组,挂诱饵笼。

回流区

造成涨潮、涌浪的回流之处,一般都由凹凸的地形所致,回流在凸角外侧较深处形成涌波,溅起水花或泡沫,溶氧量高,饵料较集中,故为鱼群集中索饵必到之处。一般钓潮水“进三退七”,采用阿达利长形标3B~4B,1.5米~3米的钓棚,3门~4门钩,虾、小鱼为饵,可不挂诱饵笼而用撒饵法。诱饵用小虾、虾头、切碎的鱼、乐禽内脏,拌和一半潮湿的沙或泥土。用撒饵杓陆续往回流上水头撒,然后将挂好饵的钓组抛入下水头,或先抛钩后撒饵,使诱饵钓饵形成一体,以利提高上钩率。

旋流区

在回流区外侧如果水流再受阻,便会形成漩涡及漩流区,此区多藏有大鱼,伺机捕食被漩流挟裹而来的小鱼虾,钓组采用重坠无标单钩或双钩、挂诱饵笼,用底钓法。

沉濑区

矶礁下边一片深沉的沙滩,钓潮水“进二退八”,选大头中通阿波3B~4B标,钓棚2米~4米,钓钩2门~4门钩,挂诱饵笼,主攻中层上下洄游鱼类。

深场区

一般离岸愈远水愈深,在投点50米~100米范围内,可用光砣活漂远投测试,可大概知道深度。5米以上深场鱼多,宜用负荷力较大的竿、轮、线、钓钩、重坠,挂诱饵笼,一二门钩,远投直感,抛竿后可以支架等候鱼讯。

开阔水流

潮涨潮落一片汪洋,水流较急。选上冒较多长形阿波3B~5B标,钓棚2米~4米,2门~4门钩,挂诱饵笼,采取远投近拉或近投远放的“漂流”钓法,主攻中上层浮游鱼群。

涧带区

在礁岛与礁岛之间的海面下,常常既是水道又是鱼道,既可浮游矶钓,又可直感矶钓。浮钓远投选水面目标较大阿波3B~5B标,可调钓棚3米~5米,2~4门钩,挂诱饵笼,涨潮近投,落潮远投。上述十二种矶钓场不同的海况、不同的钓棚、不同的钓法,概括了钓上、中、下层多种鱼类的基本技法。

至于也属矶钓场的大坝附近、水闸上下游、桥墩旁、栈桥下、石油平台下、避风港、船坞泊区、海港平台下、防波堤、消波石外侧等钓场,都可根据季节、鱼汛、潮汛、风浪等具体情况,参照上述诸钓法中的某种钓技,选择适当的浮标、钓组进行浮游矶钓,也可进行直感底钓。

轻矶钓的鱼种有:海鲇、海鲢、真燕鳐、大头鳕、海鲂、斑条鯲、鲻鱼、梭鱼、四指马鲅、鲈鱼、黄鲈、宝石石斑鱼、纵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青石斑、赤点石斑鱼、长尾大眼鲷、银方头鱼、海鯵、六带鯵、蓝圆鯵、大甲鯵、黄条鰤、长颌鰆鯵、军曹鱼、鲯鳅、皮氏叫姑鱼、黄姑鱼、白姑鱼、大黄鱼、银鲈、黄鳍鲷、红鳍鲷、黑鲷、金线鱼、石鲈等。

安全措施

矶钓富冒险性非常刺激,所以对矶钓安全也要特别留意,安全措施绝对不可以少。

一、不论是任何形式的垂钓,以及户外活动都要受到天气的影响,所以出发前一定要收集天气和潮汐的资讯。恶劣的气候应该停止垂钓活动,另外,钓友平常也要对潮汐、天气、海浪于地形变化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二、安全装备救生衣、钉鞋和安全头盔、通讯器材、保护绳。救生衣和钉鞋是矶钓必须的装备。在矶钓的时候,一定要穿上矶钓专用钉子鞋(防滑)千万别嫌太麻烦,以确保失足而坠崖。

三、钓友应该具备急救常识。亡羊补牢,当意外发生时可以救人救己。万一在矶钓时不慎落海,应务必保持镇定,以免在慌乱中呛水而导致休克。

落海后的应变措施可采用以下步骤:

1.尽量闭住呼吸,通常落入时身体完全入水约10多秒以后才会浮起来,这段时间应用手指捏住鼻子,闭住呼吸,待头部浮起后,再用口吸气,并以口鼻同时呼吸。

2.应将身体爆出直立而微向后仰的姿势,面朝岸上,并滑动手脚来缓冲,以免身体撞到礁石,同时设法离开浪脚附近的激浪区。

3.选择水流较缓的水湾或大石头后方等人搭救,如果岸上没有别人,应该寻找斜坡或沙滩处慢慢爬上岸,待爬到水深在膝盖以下的地方可以站起,以免再度被浪冲击,千万不要企图在落海或浪脚处爬上岸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