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没受刺激的状态叫做静息状态,此时的电性为静息电位。这时细胞膜外电性为正,细胞膜内电性为负。

中文名

静息状态

外文名

Resting state

所属学科

生物学

定义

细胞没受刺激的状态

概念

此时细胞内的K+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离子的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阳离子的浓度高于膜内,这是大多数神经细胞产生和维持静息电位的主要原因。

当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离子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

极化状态

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在某些情况下会发生变动,使细胞膜处于不同的电位状态。[1]

细胞安静时膜两侧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膜的极化状态。当膜电位向膜内负值增大方向变化时,称为超极化;相反,膜电位向膜内负值减小方向变化,称为去极化;去极化进一步加剧,膜内电位变为正值,而膜外电位变为负值医学|教育网整理,则称为反极化;细胞受到刺激后先发生去极化,再向膜内为负的静息电位水平恢复,称为膜的复极化。

静息电位是一种稳定的直流电位,但各种细胞的数值不同。

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70mV(即膜内比膜外电位低70mV),骨骼肌细胞为-90mV,人的红细胞为-10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