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剑运动器械之一。由剑柄、剑身和护手盘组成。全长不超过110厘米,重量不超过770克。剑身为钢制,长度不超过90厘米,横截面为三棱形,剑身的宽面最大为2.4毫米。剑柄长度不超过20厘米。护手盘为圆形,深度为3-5.5厘米,直径最大为13.5厘米,偏心度最大为3.5厘米。同时也是击剑运动比赛项目之一。

中文名

重剑

英文名

duelling sword

组成

由剑柄、剑身和护手盘组成

长度

不超过110厘米

重量

不超过750克

解释

击剑运动器械之一

项目简介

重剑是击剑运动比赛项目之一。出现于19世纪中叶,起初主要用于格斗。剑条为钢制,三菱形,全长不超过110厘米,重至多170克。剑身与剑柄间有直径13厘米的圆形护手盘。只准刺,不得劈打。有效部位为全身,手臂、腿、脚是主要攻击目标。1931年起使用电动裁判器。分男子和女子,均有个人赛和团体赛。

比赛时运动员全身都是有效部位,只准刺,不准劈打。是最早采用电动裁判器的击剑运动项目。双方在1/25秒内同时击中为“互中”,一方超过1/25秒以后击中,电动裁判器只显示先被击中一方的灯光。现代项运动比赛中,击剑项目为重剑,并以击中一剑决胜负。由于有效部位大,无优先裁判权规则,故运动员在比时比较谨慎,重视时机的选择。

击剑

引进

中国击剑运动启蒙于20世纪50年代,1955年前苏联专家赫鲁晓娃在北京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开设击剑专修课,开始把击剑运动引入中国。

荣誉记录

1959年,在第1届全运会上击剑被列为表演项目。

1965年,在第2届全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73年5月,中国击剑协会成立,同年加入亚洲击剑联合会。[2]

1974年加入国际剑联,这标志着我国击剑运动走上国际舞台。

1978年3月,我国击剑选手栾菊杰在西班牙马德里第29届世界青年锦标赛上,在持剑手臂严重受伤的情况下,奋力拼搏,战胜强手,夺得亚军。这是中国击剑的历史性突破,在世界击剑界引起了轰动。

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上,栾菊杰又不负众望,一举夺得女子花剑冠军,再一次轰动世界击剑界。

1992年,在第25届奥运会上,王会凤夺得女子花剑亚军。

2000年,在第27届奥运会上,中国男子花剑“三剑客”夺得男子花剑团体亚军。

2004年,在第28届奥运会上,谭雪夺得女子佩剑亚军、王磊夺得男子重剑亚军,男子花剑“三剑客”再一次出征奥运会又取得男子花剑团体亚军的骄人战绩。

2006年10月,在都灵击剑世界锦标赛上,王磊夺得男子重剑冠军,女子重剑取得团体冠军,这是中国击剑史上又一次重大的历史性突破。

2012年8月,在伦敦奥运会上,由孙玉洁、李娜、骆晓娟和许安琪组成的中国“四朵金花”,以39:25大胜“黑马”韩国队,历史上首次问鼎奥运会女重团体冠军。

比赛项目

男子个人(1900年列入);

团体(1908年列入);

女子个人(1996年列入);

团体(1996年列入)。

项目特点

重剑比赛中剑手只能刺中对手有效部位才能得分,劈打和横击都无效。重剑持剑方式与花剑相同,要求握剑时拇指指甲面与剑身凹槽方向一致。这样的持剑方式更有利于剑手的刺击。

重剑比赛不会受到花剑和佩剑比赛中"优先裁判权"原则的限制,只要双方剑尖在0.04秒内都以750克以上的压力剌中对手就可以同时得分;

重剑也是唯一一个双方能够同时得分的击剑项目。

防守采用格挡的形式。首先利用护手盘保护好持剑的手臂,用剑身阻挡对方的来剑。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封闭对手进攻的线路,不给对手连续进攻的机会。

直刺是重剑比赛中主要的得分方式。直刺时,一方选手稍伸手腕,护手盘略高于肩。在持剑的手和前臂加速过程中,大拇指和食指用力控制剑尖,使剑尖向下击中目标。

竞赛规则

重剑的得分方法是用剑尖刺中对方全身任何部份,剑身横击无效。击中的有效部位包括全身(即躯干、四肢及面罩)。

另外,重剑是没有攻击权规限的,每次击中都有效。因此如果双方1/25秒内击中对方,便可以同时得一分,电子裁判器会同时显示红色和绿色信号。

服装击剑防护服的主要用途是起保护作用,包括短上衣、护臂和胸的胸甲、护头和脸的面罩、护手的手套、护下身的短裤或马裤以及特制的击剑鞋。针对不同剑式的有效部位、防护部位不同,防护衣的设计也有所不同。

重剑的用剑全长110厘米,重量不超过770克;剑身长90厘米,横断面近似三角形,重剑的剑身较硬而不易弯曲,钟形的护手盘较大。

评定标准

直刺(在向前一步与向后一步移动中完成直刺胸,臂)

动作要求:实战姿势正确。身体移动重心平稳,步幅合理。手脚配合协调,先出手。刺得准确。

在原地,移动中根据不同距离合理完成向前一步,弓步,一步弓步直刺胸,臂。

动作要求:动作规范协调。步法衔接合理连贯。对信号反映及时合理。手脚配合协调,先出手。能根据不同距离合理运用步法完成直刺。刺得准确。

在移动中根据不同距离完成1、2次转移刺

动作要求:观察准确。能根据不同距离合理运用步法。转移动作规范及时,有一定速度。

再移动的后退时完成1、2次摆脱刺胸、臂

动作要求:摆脱及时,幅度小,控制剑尖能力强。

在移动中根据不同距离,合理运用不同步法完成第4、6压剑刺

动作要求:压剑动作规范,部位正确,能根据距离合理运用步法。手脚配合协调,动作连贯,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第4,6,7,8(2)联合变换姿势防守

动作要求:各种防守姿势正确,路线变换合理。控制剑的能力强。

在移动的后退时完成第4,6防守还击

动作要求:防守还击动作能根据对方距离,来剑的速度,深度,采用相应步法合理完成。

简单条件实战和教学比赛

动作要求:有主动运用技术动作的意识。观察判断基本准确,应变能力,距离感有所表现。刺的意识较强。

错误动作

战姿势不正确;

前后移动重心上下起伏;

步幅过大;

身体前倾后倒;

没有用剑尖引导手臂刺出;

刺出时手臂伸展不充分;

肩关节紧张;

刺的准确性差;

剑弓方向错误;

直刺时未先出手;

不同距离运用的步法不合理;

动作紧张,不协调,手脚配合错误;

对信号反应不及时;观察错误;

摆脱不及时;

没有用手指控制剑尖;

压剑动作过大,部位不准确,刺出时离开了对手的剑身;

完成动作不连贯;

防守姿势不正确;

变换路线错误;

控制剑的能力差;

防守动作幅度过大,偏离还击方向;

仅用剑身防守;

防4时肘关节外展;

防6时前臂太得过高;

还击路线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