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罗芳,俗称氯仿,化学名为三氯甲烷,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具特殊甜味的液体,遇光氧化生成氯化氢和光气。现在主要用做脂肪、油类、橡胶、生物碱、蜡及树脂的溶剂及清洁剂等。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和美国把氯仿列为对人的可疑致癌物。

中文名

哥罗芳

化学名

三氯甲烷

分子式

CHCl3

相对分子质量

119.38

储 存

密封阴凉避光保存

外观

无色透明重质液体

简介

氯仿有中等毒性,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接触进入机体。其主要急性毒性作用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醉作用,对眼及皮肤有刺激作用,并能损害心脏、肝脏、肾脏,另外可脱脂。人口服10ml(140mg/kg)可致命。

三氯甲烷(易制毒-2)该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受公安部门管制。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重质液体,极易挥发,有特殊气味;

熔点(℃):-63.5;

相对密度(水=1):1.50;

沸点(℃):61.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4.12;

饱和蒸气压(kPa):13.33(10.4℃);

临界温度(℃):263.4;

临界压力(MPa):5.47;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1.97;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醇、醚、苯。

化学性质

在光照下遇空气逐渐被氧化生成剧毒的光气,故需保存在密封的棕色瓶中。常加入1%乙醇以破坏可能生成的光气。不易燃烧,在光的作用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氧化成氯化氢和有剧毒的光气。在氯甲烷中最易水解成甲酸和HCl,稳定性差,450℃以上发生热分解,能进一步氯化为CCl4。

作用与用途

有机合成原料,主要用来生产氟里昂(F-21、F-22、F-23)、染料和药物,在医学上,常用作麻醉剂。可用作抗生素、香料、油脂、树脂、橡胶的溶剂和萃取剂。与四氯化碳混合可制成不冻的防火液体。还用于烟雾剂的发射药、谷物的熏蒸剂和校准温度的标准液。工业产品通常加有少量乙醇,使生成的光气与乙醇作用生成无毒的碳酸二乙酯。使用工业品前可加入少量浓硫酸振摇后水洗,经氯化钙或碳酸钾干燥,即可得不含乙醇的氯仿。

使用注意事项

健康危害: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麻醉作用,对心、肝、肾有损害。急性中毒:吸入或经皮肤吸收引起急性中毒。初期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兴奋、皮肤湿热和粘膜刺激症状。以后呈现精神紊乱、呼吸表浅、反射消失、昏迷等,重者发生呼吸麻痹、心室纤维性颤动。同时可伴有肝、肾损害。误服中毒时,胃有烧灼感,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以后出现麻醉症状。液态可致皮炎、湿疹,甚至皮肤灼伤。慢性影响:主要引起肝脏损害,并有消化不良、乏力、头痛、失眠等症状,少数有肾损害及嗜氯仿癖。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该品不燃,有毒,为可疑致癌物,具刺激性。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光气。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

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防化学品手套。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碱类、铝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超过30℃,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应与碱类、铝、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