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duān yàn)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诞生在唐代初期广东肇庆(古称端州)。古来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封坑,砚资源越来越少。汉族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广东省端砚最为称著。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或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

中文名

端砚

拼音

duān yàn

诞生时期

唐代初期

诞生地

广东肇庆(古称端州)

地位

文房四宝,砚为其一

特点

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

简介

端砚

端砚,名列全国4大名砚之首。与宣纸、湖笔、徽墨一向誉为“文房四宝”名扬国内艺林,因它产自肇庆西江羚羊峡斧柯山端溪一带而被称为“端砚”。

端砚石出产在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到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砚石多为青紫色、猪肝色、天青色,其上有凤眼、鹦哥眼者属上品,而眼中呈现出翠绿色者最为难得。[2]无论是老坑砚石、麻子坑砚石还是宋坑砚石,属佳品者其上又多伴有冰纹、胭脂晕、马尾纹、金线纹,或单一纹路,或兼而有之,组合成一幅瑰丽多彩的画图。宋朝著名诗人张九成赋诗赞道:"端溪古砚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 

端砚石质特别纯净、优美、细腻、娇嫩、滋润、具有“秀而多姿,呵气研墨,发墨不损毫”的特点;有“龙天定形,云无定志,形态万变”的独特雕刻工艺。从而具有既供实用又堪欣赏的双重价值。因此,历千年不衰,受历代士人珍重。而今,畅销日本、新加坡和东南亚各国,誉满全球。

特点

端砚石质特别幼嫩、纯净、细腻、滋润、坚实、严密,制成的端砚研墨时墨水不会发滞,发墨快而且不会干得太快,还具有呵气可研墨,磨墨细无声,贮水不损耗,发墨不伤毫,冬天不结冰的特点。

制作

采石

端砚

端砚的原石并不抗震,所以不能用机械只能手工开采。不同地方的不同矿坑矿石质量都不一样,有时候整片石块都不能用。采石工必须根据经验顺着石头的生成方向开采。

维料

开采出来的原石并非全都可以做砚,要经过筛选分级,将有瑕疵、裂痕等问题的石块剔除,留下下“石肉”也就是可以用于下一步加工的石块。

雕刻

先设计好将要雕刻的构图,然后雕刻工会根据大概形状做成“砚璞”,就是将将要做的砚的大概形状勾勒出来。再用刀仔细雕刻至完成。雕刻刀法有深刀(高深雕)、浅刀(低浮雕)雕刻、细刻、线刻、通雕(镂空)。

配盒

做好的砚还要配上盒子。好的盒子除了保护砚,其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好的盒子甚至使用紫檀、酸枝、楠木等名贵木材。端砚盒底部都有"四脚",杂形和天然砚盒的"脚"叫做"豹脚"。

磨光

磨光这个工序一般在配盒以后,目的是对完工的端砚进行最后的修整。先用油石加幼河砂粗磨,简单地去除一些凿口和刀路;然后用滑石和水磨砂纸反复磨滑,最后用墨水泡一到两天。

鉴赏

端砚

端砚要丛质地、颜色、品种和做工四方面来鉴赏。

石质

端砚是古人磨墨的工具,故古人鉴赏端砚,首先看它是否发墨。而发墨的关键,在砚石的石质。清人计楠在《端溪砚坑考》教人用轻敲砚石,辨其声响的方法,来鉴赏石质。他说:“石之嫩者,其声清远。嫩如泥者,其声静穆。东坡(苏轼)称其声磐,米史(米芾)称下岩石细扣之清越是也。惟老者声铿然,不发墨矣。”

石色

端砚以紫色为基调,但各名坑砚石色泽有差异。观察、比较、分辨端砚石色时,一定要以水浸石(最好是沉水观之)才能看得清楚、准确。比如拿一块优质老坑砚石湿水之后观察,就会发现它的色泽是以紫蓝色为砚石的主要色调,在紫蓝色的基调上可以观察到老坑砚石色采斑澜、富有变化,纹理清晰、明净、纯洁。而其色彩又好像是从砚石里透出来,而不是浮在表面的。因此给人一种实的而不是虚的,凝重浑厚的而不是单薄轻浮的感觉。

此外,采砚石时代的不同,石层走向不同,石色亦不尽相同。同是一个端溪砚坑所出之砚石,由于时代不同或不同时期开采,它的色泽也不会完全相同。即使同时开采,同一个坑,由于石脉走向不同或者采石工作面不同,砚石色泽亦有稍微差别。据史籍记载,唐宋时期所采的端溪砚石,绝大多数为深紫色,故人们评价端石的色泽时总认为“色贵青紫”,而以“灰苍色”为下品。水岩(老坑),采挖至明代则有大西洞和水归洞,其石色则不能以紫色为贵了。它以紫蓝色为基调,俗称宝蓝,夹有青黑色、紫红色、苍白色,在紫蓝的基调上色彩越多、越丰富越名贵。

要准确分辨、观察、鉴赏端石色泽以自然光为最好。端溪石除了以“紫色”为基调的各名坑砚石外,还有以翠绿色为主色调的绿端,以及以白色为主色调的白端(如清白端砚)。绿端在端砚中是少数,但它在端砚中却有一定位置。白端不大适于研墨,没有“发墨”和“下墨”可言,多用来研磨绘画所需的朱砂、石绿、白铅(锌)粉等颜料之用。

石品

端砚

鱼脑冻:鱼脑冻的色泽是白中有黄而略带青,也有白中微带灰黄色的,是砚石中最细腻、最幼嫩之处。最佳的鱼脑冻应是洁白如晴云,白中带淡青色或白中带淡紫色,色泽清晰、透彻。刻砚艺人,一般都把鱼脑冻完整地保留在墨堂之中。有鱼脑冻的砚石,质地高洁,石质特别细腻、幼嫩、滋润。

蕉叶白:蕉叶白又称蕉白,其特点如蕉叶初展,一片娇嫩,白中略带青黄色,最佳的蕉叶白呈含露欲滴、成片(即成半圆形)状。

青花:青花是自然生长在砚石中的青蓝色的微小斑点,一般要水湿方能显露,青花以细者、活者、沉者佳,粗者、枯者、露者次之。而以如细尘掩明镜、墨沈濡纸者为绝品。有青花的端砚石质地细腻、幼嫩、滋润。

火捺:火捺也称火烙,以其似火烙或灼伤的肌肉色泽得名。一般以老、嫩区分;老者紫中带黑,嫩者紫中带微红。细分则有胭脂晕火捺、马尾纹火捺、猪肝冻、金钱火捺等。

天青:天青如秋雨乍晴、蔚蓝无际,在端砚石中色青微带灰白,纯洁无瑕。

翡翠:翡翠在端砚石中呈翠绿色的圆点、或椭圆点,或条状,并有翡翠纹、翡翠斑、翡翠点、翡翠条和翡翠冻之别。

金银线:金银线恰似线条状横斜或竖立在砚石之中。黄色者为金线,白色者为银线。金银线是水岩砚中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麻子坑、坑仔岩偶然也有发现)。

冰纹:冰纹有如悬崖的瀑布,一泻千尺。白中有晕,向两边融化开去,似线非线,似水非水。冰纹是水岩独有的一种石品花纹(坑仔岩、麻子坑偶有发现,但极少)。

鹧鸪斑:鹧鸪斑也称麻雀斑,是呈椭圆形的小斑点,疏密不一的洒落在砚石上,斑点有白中带黄色,黄中带褐色或青中带黑色,恰似鹧鸪或麻雀身上毛色的斑点,故名。

石眼

端砚

是端溪砚中天然生长的如鸟兽眼睛状的“石核”。端砚石眼呈翠绿、黄绿、米黄、黄白或粉绿等色,大小不一,3-5毫米不等,个别大于7-10毫米。

端砚石眼神态各异,区别有三:一是从形态分,一般以其形似而名其石,且又多以鸟兽类眼来定名。如万历《肇庆府志》载,眼之品有六,名鸲鹆眼、鹦哥眼、雀儿眼、鸡公眼、猫儿眼、绿豆眼。二是从神态区分,有所谓瞎眼、怒眼、死眼、活眼、泪眼、翳眼等;三是从眼的生长位置来分,有所谓高眼、低眼和底眼等。明学士刘定之认为,活眼胜泪眼、泪眼胜死眼。活眼圆明层晕,或晕为一点间色而已;又认为上眼胜中眼、中眼胜下眼。上眼在砚池上,墨不及。中眼墨所及,下眼在池底。

艺术表现

端砚形制与雕刻艺术流派历代各有不同,大体可分为自然端砚、粗刻端砚与精刻端砚三种。自然端砚就砚石开采时形状略加修饰。粗刻与精刻端砚多以天象、山水、人物、动植物为题材,融中国传统绘画与书法技巧于雕刻艺术,具有于精细中见豪放的岭南特色。

历史传说

由来

端砚

唐朝末年,端州有位姓梁的举人进京会试,刚好这天天降大雪。大考时天降瑞雪本是吉兆,但却苦煞了考场中的举人。他们研磨出来的墨汁已全部结成了冰,无法写字。此时,考生们唯有仰天长叹:“天不助我也。”而这时监考官却意外发现,考场内还有一举子在埋头疾书,他所使用的砚台中的墨没有结冰。监考官非常惊奇,讯问后才知道这位梁姓举子是广东端州人,所用砚台为家乡端州所产。结果,考场上只有梁姓举子完成试卷,高中进士。监考官将此事呈报皇上,皇上大加赞赏,将端砚列为贡品。

艺术雕刻起始

端砚自唐朝初年开始生产,但在当时纯粹是文人墨客书写的实用工具,石面上无任何图案花纹装饰,显得粗陋、简朴。到了唐朝中叶,一天一老砚工路经端溪时,看见有两只仙鹤飞落溪中,久而不起,于是心生疑窦,张网捞捕,但捞起的却是一块石头!不过,此石十分奇异,上有裂缝,不时发出鹤鸣声响。老砚工顺着裂缝把奇石橇开,奇石竟一分为二,化作两只砚台,砚边各有一只仙鹤伫立在苍松之上。消息传开,砚工们纷纷仿制,或各展其艺,在砚台上雕以各种图案花纹……这大概就是端砚从实用品变为实用工艺品之始。

荣誉

2010年12月27日,“岭南文化十大名片”评选结果在广州星海音乐厅发布,端砚入选“岭南文化十大名片”。

“中国名砚”牌匾

收藏价值

文化精品

端砚

端砚的文化内涵深厚,不少端砚集雕刻、绘画、书法、诗词、篆刻于一体,成为艺术与文化、思想互相融合的砚中精品。端砚价格的不断飙升,关注、有意入手端砚的藏家也越来越多。

收藏要点

要选一方好砚台,要从三方面衡量,一是讲究石质,因为端砚是所有砚种中石质最好的,好石质才能保值、升值。

二是工艺水平。如果对传统文化、砚历史和功能了解的话,就会更追求工艺精到、不繁杂的、可以上手把玩的砚台。那些雕工过于繁杂,甚至手摸上去都扎手的,他们就不会收藏。但另一方面,砚台发展到今日已不是实用工具,而是观赏品和收藏品,因此砚台的观赏性较强,雕刻部分比较突出。传统的砚台简洁、规矩、以实用为主,现代砚台的使用功能退化,变成综合性的艺术品。最好的砚台,既要保持传统的技艺,也要考虑工艺性。

三是文化内涵。随着人们对文化修养的追求,对艺术的需求更高。如果工艺不好、造型不好,无文化内涵,肯定不是好的艺术品。 、

优劣辨别

一、看颜色。端砚中,石色紫中带蓝是最好的,在阳光下或放在水中看石色最为明显突出,其次是紫带青和紫带赤。除紫色外,还有白、青、绿等颜色。

二、观石质。一般选购端砚先由质开始,好的端砚石质可永远保值,石质细润、坚实的为佳。

三、感重量。端石为沉积岩轻重适中,上手时有滋润之感;若感到太轻或太沉重,有枯燥之感觉,均有伪品之嫌。

四、听声音。端砚叩之声音较小且闷哑,不像其他石砚叩之声音带脆带响。

五、用指按。用手指按砚台1秒钟,端砚上就会有“水汽”形成的手指痕迹。

六、呵气。靠近端砚呵一口气,砚上就会凝聚一薄水层,用指一抹可见凝聚水的多寡。

成交记录

1368万成交,石钟形端砚

铭文:

1. 石钟。老缶。印文:俊. 

2 出入宫商,不屑谱郊祀之乐章。丙辰人日,石友属铭七十三叟吴昌硕。

3. 夫音,乐之舆也,而钟,音之器也。小者不窕,大者不槬,则和于物。物和则嘉成,故和声入耳而藏于心,心亿则乐。按,周鬴方尺深尺而圜其外。积实所容与黄钟合,其音宫,其器大镛也。故以左氏成语铭焉。乙亥长至前五日为干九年道翁博粲。云间弟张坤撰。

4.柯筠赏 。印文:大雅 砚盒题字:石钟砚。吴昌硕铭、沈石友藏。

1230万成交,端石雕云龙纹随形端砚

端砚以老坑端石随形雕就,石质温润细腻,紫色娇嫩美艳,砚台随形制砚,一面砚堂平整,背面随形雕刻云纹,飘渺飞旋,粗狂简约,十分清 雅。

案件

贵州籍男子彭某等四人因抢劫、盗窃端砚或收购赃物,2012年6月被广东肇庆鼎湖区法院判处一年半至二十年不等的有期徒刑。鼎湖区法院区法官2012年6月12日表示,该案件涉案端砚达59块,总价值近250万元,是该法院审结涉及端砚数量最多,价值最大的一宗案件,亦是2012年审结的第三宗涉端砚的刑事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