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昏诺日朗》是由青年散文家赵丽宏写的,文章记叙了作者在三个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位欣赏到的诺日朗瀑布的景象。

作者

赵丽宏

中文名

晨昏诺日朗

类型

散文

对象

九寨沟诺日朗瀑布

原文

落日的余辉淡淡地从薄云中流出来,洒在起伏的山脊上。在金红色的光芒中,山脊上那些松树的轮廓晶莹剔透,仿佛是宝石和珊瑚的雕塑。眼帘中的这种画面,幽远宁静,像一幅辉煌静止的油画。汽车在无人的公路上疾驶,我的目标是诺日朗瀑布。

路旁的树林里突然飘出流水的声音。开始声音不大,如同一种气韵悠长的叹息,从极遥远的地方飘过来。声音渐渐响起来,先是如急雨打在树叶上,嘈杂而清脆;既而如狂风卷过树林时发出的呼啸;很快,这响声边发展成震天撼地的轰鸣,给人的感觉是路边的丛林中正奔跑着千军万马,人马的嘶鸣和呐喊从林谷中冲天而起,在空气中扩散、弥漫,笼罩了暮色中的天空和山林……绿荫中白光一闪,又一闪。看见了大瀑布!

从车上下来,站在路边,远处的诺日朗瀑布浩浩荡荡地袒露在我的眼底。大瀑布离公路不到一百米,瀑布从一片绿色的灌木丛中流出来,突然跌入深谷,形成一缕缕雪白的水帘,千姿百态地垂挂在宽阔的绝壁上,深谷中,飞扬起一片飘忽的水雾。也许是想象中的诺日朗太雄伟,眼前这瀑布,宽则宽矣,然而那些飘然而下的水帘显得有些单薄,有些柔美,似乎缺乏了一些壮阔的气势。只有那水的轰鸣,和我的想象吻合。

那震撼天地的声响,是水流在峭壁和岩石上撞击出的音乐,这音乐雄浑、粗犷、带有奔放不羁的野性,无拘无束的在山林里荡漾回旋。

文本解析

赵丽宏把好散文归结为三个因素:情、知、文。情即感情、真情,知即知识、学养,文就是独特的个性文字和与别人不一样的表达方式。

文章记叙了作者在三个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方位欣赏到的诺日朗瀑布的景象。

文章简洁明快的语言在表现诺日朗的雄浑奔放时显得十分恰切。整篇文章详略有致,构思严整而有新意,观察角度依据观察时空的变化作相应调整,三次观察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被观察的事物,给读者一个立体的诺日朗的印象。作者能够抓住诺日朗在不同时间、不同观察角度时的突出特征,运用衬托的描写手段,但并不给人旁逸斜出、枝蔓错综的感觉。

作者

赵丽宏,上海市崇明县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1968年中学毕业后曾下乡“插队”,种过田,当过乡邮员、教师。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1987年,赵丽宏应聘担任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华东师范大学和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全国政协委员。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著有散文集《风啊,你这弹琴的老手》,《生命草》、《维纳斯在海边》、《学步》,《爱在人间》、《诗魂》、《赵丽宏散文选》、《岛人笔记》、《人生韵味》,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报告文学集《心画》、《鸟痴》,散文《望月》等。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

八十年代初,已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的赵丽宏以《诗魂》为题写了一篇散文,讲述他和《普希金抒情诗选集》的故事,表达他对诗人的怀念和对那个灰暗时代的复杂感情。前苏联的汉学家、莫斯科出版社总编辑别仁将这篇散文翻译成俄文介绍给俄罗斯的读者。他的散文集《诗魂》出版后,荣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组诗《中国,我亲爱的祖国》被谱成交响曲合唱,也获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