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两性但其碱性强于酸性的一种化学物质,新制的氢氧化铁易溶无机酸和有机酸,可溶热浓碱。

氢氧化铁中加稀盐酸,溶液变黄。

中文名

氢氧化铁胶体

方程式

Fe(OH)3+3HCl=FeCl3+3H2O

原理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⑵

简介

极强氧化剂,如次氯酸钠,在碱性介质中,能将新制的氢氧化铁氧化成+Ⅵ氧化态的高铁酸钠。加热逐渐分解成氧化铁和水。不溶水、乙醚和乙醇,溶酸,酸中的溶解度随制成时间的长短定,新制的易溶酸,放置时间长,则难溶解。氢氧化铁可制颜料、药物、净水,作砷的解毒药等。

氢氧化铁胶体中滴0.5mol/L盐酸,首先使胶体聚沉,续滴该溶液,沉淀逐渐消失。

方程式:Fe(OH)3(胶体)+3HCl=FeCl3+3H2O

制备

1.原理: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反应条件:沸水加热)

2.操作:沸腾的蒸馏水中逐滴加1~2mL饱和FeCl3溶液,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2]

3.注意事项:

(1)实验操作中,须用饱和氯化铁溶液而不用氯化铁稀溶液。若氯化铁浓度过低,不利于氢氧化铁胶体的形成。

(2)沸水中滴FeCl3饱和溶液,而不直接加热FeCl3饱和溶液。若溶液浓度过大直接生成Fe(OH)3沉淀就得不到氢氧化铁胶体。

(3)实验中须用蒸馏水,而不用自来水。因为自来水中含有杂质离子,易使制备的胶体沉淀。

(4)向沸水中逐滴饱和FeCl3溶液后,可稍加热煮沸,若长时间加热,又会导致胶体聚沉。

(5)书写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定注明“胶体”,不能用“↓”、“↑”符号。

电性

不说“胶体带电”,因为分散系呈电中性。

胶体粒子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电,当吸附正离子时,胶体粒子荷正电,吸附负离子则荷负电。不同情况,胶体粒子易吸附何种离子,与被吸附离子的本性及胶体粒子表面结构有关。

与胶体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优先被吸附(来自:法扬斯规则)。

高中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实验操作:沸水中加FeCl3溶液,由于Fe3+的水解,溶液显酸性,溶液中的OH-浓度较小,溶液中部分Fe(OH)3和HCl反应:

非Fe(OH)3+3HCl=FeCl3+3H2O

是Fe(OH)3+2HCl==Fe(OH)Cl2+2H2O

Fe(OH)Cl2电离: Fe(OH)Cl2==Fe(OH)2++2Cl-

Fe(OH)2+与Fe(OH)3组成类似。被优先吸附的离子使Fe(OH)3胶粒带正电。碱性环境下,可吸附OH-带负电。

由此,氢氧化铁胶体不带电,而胶体粒子带电荷。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分散剂中定向移动(即电泳现象),而Fe(OH)3胶体的电泳现象为:粒子向阴极运动,即Fe(OH)3胶粒带正电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