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角树即黄葛树,别名黄桷树、大叶榕树、马尾榕、雀树。它在佛经里被称之为神圣的菩提树,旧时风俗,在中国西南一带,黄葛树只能在寺庙、公共场合才能种植,家庭很少种植。

黄葛树属高大落叶乔木。茎干粗壮,树形奇特,悬根露爪,蜿蜒交错,古态盎然。树叶茂密,叶片油绿光亮。枝杈密集,大枝横伸,小枝斜出虬曲。划上一刀,伤口会分泌出白色的黏糊糊的液体。其寿命很长,百年以上大树几乎比比皆是。

拉丁学名

Ficus virens Ait.var.sublanceolata(Miq)Corner

植物界

被子植物门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荨麻目

桑科

亚科

波罗蜜亚科

榕属

亚属

榕亚属

黄葛树

亚种

黄葛树

分布区域

重庆、广东、海南、广西、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中文学名

黄角树

中文别名

黄葛树、大叶榕、马尾榕、黄槲树、黄葛榕、保爷树

二名法

Ficus virens var. sublanceolata

形态特征

板根延伸达数十米外,支柱根形成树干,胸围达3-5m。叶互生;叶柄长2.5-5cm;托叶广卵形,急尖,长5-10cm;叶片纸质,长椭圆形或近披针形,长8-16cm,宽4-7cm,先端短渐尖,基部钝或圆形,全缘,基出脉3条,侧脉7-10对,网脉稍明显。黄葛树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落叶期不定,经常能看到挨着的几棵黄葛树,一棵光秃秃的,一棵长满绿,一棵正在发新芽,而另一棵还在落叶,相传这树是什么时候载什么时候落叶。

叶隐头花序(榕果),花序单生或成对腋生,或3-4个簇生于已落叶的老枝上,近球形,直径5-8mm,成熟时黄色或红色;基部苞片3枚,卵圆形,细小,无总花梗;雄花、瘿花、雌花同生于一花序托内;雄花无便,少数,着生于花序托内壁近口部,花被片4-5,线形;雄蕊1,花丝短;瘿花具花被片3-4,花柱侧生;雌花无梗,花被片4。瘦果微有皱纹。花、果期全年。

生长习性

黄葛树喜光,耐旱,耐瘠薄,有气生根,适应能力特别强。

地理分布

分布区与原变种相同。但在中国产陕西南部,湖北(宜昌西南)、贵州、广西(百色、隆林)、四川(广布)、云南(除西北外几近全省)等地。常生于海拔(400-)800-2200-(2700)米,为中国西南部常见树种,在四川(沿长江城镇)多见于江边的道旁,为良好的遮荫树。树冠广展,板根延伸至数10米处;支柱根形成的树干,胸径达3-5米。

国内分布:分布于重庆、广东、海南、广西、陕西、湖北、四川、贵州、云南。

国外分布:斯里兰卡、印度(包括安达曼群岛)、不丹、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巴布亚新几内亚所至罗门群岛和澳大利亚北部均有分布。黄葛树原产中国华南和西南地区,尤以重庆、四川、湖北等地最多。

人工栽培

繁殖方式

黄葛树的繁殖常用播种、扦插、压条等方法,现多用扦插繁殖法。

栽培技术

选择向阳通风、地势略高的地方,深挖30至35厘米,精耕细作,扦插床宽1.5米,高0.3米,床底部垫一层杂草或腐叶土,上面再填30厘米左右的砂质土或菜园土,保持插床疏松透气。于2至3月或9至10月,剪取2至3年生斜出生长的硬枝作为插条,剪成长15至30厘米,斜插于苗床中,插后浇透水。露地管理,一般床内保持85%左右的空气湿度。不要让插床积水,光强时适当遮荫,并注意通风。春插,当年8至9月移栽;秋插,翌年4至5月移栽。

黄葛树常规播种用土要求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并进行消毒处理方能播种。但黄葛树种子习性强健,不必要严格消毒,能直接播在很肥的培养土上。黄葛树种子是随收随播。要采收成熟浆果,浆果出现粉红色就可以采收回来播种,浆果一定要搓洗稀烂,播后才能发芽。搓洗前准备好棉纱布,因黄葛树种子太细小,布要紧密牢固,一盆清水,水要多放些。[1]

用布把浆果包裹好后,放到盛清水大盆里进行反复搓洗,需要用力搓洗,才能把浆果搓稀烂,然后拧干水,将纱布摊开连同种子(包括浆果渣),在一起晾干,一般晾干二、三天后,就能播种。播种前,先将煤渣与沤制过的基肥混合均匀,分量各半,然后装入20厘米左右泥瓦盆里,淋透水。

把种子连同浆果渣均匀撒在肥沃培养土面上,不要复土。因黄葛树需要强光,最后把盆放到能晒着阳光有遮雨的地方,每天一至二次用手提式喷雾器对泥面喷透水。气温在25度~30度大概十天后陆陆续发芽,生长半个月后可向叶面喷0.1%尿素或磷酸二氢钾,待长到有6~7片真叶就可移苗。

病虫防治

大叶榕常见的虫害是灰白蚕蛾。其低龄幼虫咬食叶肉,大龄幼虫蚕食叶片,由于该幼虫具有拟态现象,不易被发现,极易造成大的危害。可使用乐斯本、高效菊酯类、阿维菌素、灭幼脲、苏云金杆菌等防治虫害。

应用价值

园林应用

黄葛树新叶展放后鲜红色的托叶纷纷落地,甚为美观。园林应用中适宜栽植于公园湖畔、草坪、河岸边、风景区,孤植或群植造景,提供人们游憩、纳凉的场所,也可用作行道树。

药用价值

黄桷树的根、叶均可入药。夏秋采,晒干,或随用随采。

黄桷树根具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风湿骨痛,感冒,扁桃体炎,眼结膜炎。

黄桷树叶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外用治跌打肿痛。

此外,黄桶树根部由寄生虫所形成的虫瘿药用名称为黄桷树根疙瘩,也可以入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功效,用于风温关节痛,劳伤腰痛。

药用价值

药用(1)

【来源】桑科榕属植物黄葛树Ficus lacor Ham.,以根、叶入药。夏秋采,晒干,或随用随采。

【性味归经】

根:微辛,凉。

叶:涩,平。

【功效主治】

根: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用于风湿骨痛,感冒,扁桃体炎,眼结膜炎。

叶:消肿止痛。外用治跌打肿痛。

【用法用量】5~8钱;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药用(2)

【药名】黄桷树根疙瘩

【来源】为桑科植物黄葛树根部由寄生虫所形成的虫瘿。全年均可采,由根部割取,切片,晒干。

【考证】出自《重庆草药》

【性味】味苦,性温。

【功效主治】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用于风温关节痛,劳伤腰痛。

【选方】泡酒服,治背脊痛,劳伤腰痛。(《重庆草药》)

根:微辛,凉。

叶:涩,平。

文化寓义

佛经里黄葛树被称为神圣的菩提树,旧时在中国西南一带有这样的风俗习惯,黄葛树只能在寺庙、公共场合才能种植,他能招来些牛鬼蛇神类,所以家庭很少种植。黄葛树还是重庆,四川达州、四川遂宁的市树。

名称争议

2007年1月,重庆市园林局称,重庆市民常用的“黄桷树”是一种错误写法。一方面因为“葛”、“桷”二字在重庆方言里发音相同,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树应与木有关,两种作用误导下,很多时候便用了“桷”字,久而久之成了习惯。而“黄桷树”在植物学上根本不存在,重庆市树正确写法是“黄葛树”。

重庆市树

1986年7月23日,原四川省重庆市第10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全体会议通过决定,以黄葛树为重庆市市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