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南县,隶属于江苏省连云港地处江苏省东北部,黄淮平原南部,东与响水县接壤,南与涟水县相连,西与沭阳县毗邻,北隔新沂河与灌云县相望,是连云港市的南大门,总面积1029.88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灌南县下辖11个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灌南县常住人口为612345人。

灌南古称“海西”,又名“惠泽”,因地处灌河流域、位于灌云县之南而得名。1957年11月国务院通过“关于在江苏省设置灌南县的决定”。1958年3月1日,灌南建县工作完成,并正式开始办公。灌南诞生了惠浴宇、周惠、芮杏文、汤曙红等大批革命家,培育了王小古、王咏梅、嵇道青等众多文艺大师。漕运文化、大运河文化、红色文化、西游文化彼此交融、相互辉映。灌南是江苏省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先后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示范县。名品特产汤沟酒是中华老字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质量认证免检产品,获评为中国名优酒博览会金奖。

2021年,灌南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8亿元,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7.2亿元,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162亿元,增长23.7%;外贸进出口总额2.3亿美元,增长29.6%;实际利用外资1.22亿美元,增长4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6328元,增长8.1%。

中文名

灌南县

外文名

Guannan County

别名

海西、惠泽

行政区划代码

320724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江苏省连云港市

地理位置

江苏省东北部,灌河流域下游、新沂河南岸

下辖地区

11个镇

政府驻地

灌南县新安镇人民西路1号

电话区号

0518

邮政区码

222502—223500

气候条件

暖温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硕项湖、海西公园

火车站

灌南站

车牌代码

苏G

面积

1029.8km²

人口

612345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地区生产总值

408亿元(2020年)

历史沿革

地名由来

因地处灌河流域、位于灌云县之南而得名。

建置沿革

灌南境内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夏商

灌南全境为古徐州的属地。

春秋

境属鲁国。

战国

境属楚国。

秦代

实行郡县制。境属朐县。

西汉

汉初,境属仍旧。

汉武帝太初四年(前101年),封李广利为海西侯(治所在原新集乡城头村,今新集镇塘河村境内),境为之封地。

汉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李广利兵败降匈奴,废海西侯,置海西县,隶属东海郡,此为境内建县之始。

东汉

境属仍旧。

三国

属魏,划归广陵郡。

西晋

境属囚之。

东晋十六国

东晋建武元年(317年),晋皇室南迁,废海西县,境属朐县,先后隶属东晋、后赵、前燕和前秦。

南北朝

南朝:

宋初,境仍属朐县。后改属青冀二州(侨州);

齐,境属青州(侨州);

梁,境属南北二青州(侨州)。

北朝:魏,境属朐县,隶属海州;

齐,境属海州;

周,境属朐山县,隶属朐山郡。

隋代

境属朐山县,隶属东海郡。

唐代

实行道、州、县制。境属朐山县,隶属河南道之海州。

五代十国

境先后属吴、南唐和后周。

北宋

实行路、州、县制。境属朐山县,隶属淮南东路之海州。

南宋、金

境为金地,属朐山县,隶属山东东路之海州。

元代

实行行省制,省下辖道、州、县。境属朐山县,隶属河南江北行省淮东道之海宁州。

明代

沿袭元时行省制。省下辖府、州、县。境域北部属海州,南部属安东县。均隶属南直隶省之淮安府。

清代

沿袭明制。境域北部属海州直隶州;南部属淮安府之安东县。均先后隶属江南江宁布政使司和江苏省。

中华民国

民国初期,废府、州,省辖道、县。境域北部分属灌云县和沭阳县,南部属涟水县。分隶江苏省徐海道和淮扬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省直辖县。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在境内建立县级抗日民主政权一一灌东办事处,隶属淮海行政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初,境域北部属灌云县,南部属涟水县,均隶属淮阴专区;东南部属涟东县,隶属盐城专区。

1950年6月,撤销涟东县,所辖地区划归涟水县管辖。

1957年9月,经中共淮阴地委呈报,江苏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同意设置灌南县,建县筹建工作也同时展开。9月中旬,中共淮阴地委从地委、专区机关抽调人员到新安镇开始灌南建县筹备工作。9月下旬,经中共淮阴地委批准,正式成立灌南建县筹备办事处。

1957年11月2日,经江苏省人民委员会呈报国务院,请增设灌南县。

1957年11月29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63次会议通过《关于在江苏省设置灌南县的决定》,批准设置灌南县。灌南县隶属江苏省淮阴专区。

1958年3月1日,灌南建县筹备就绪,正式开始办公。

1983年1月,江苏省实行“市管县”体制,灌南县隶属淮阴市。

1996年8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灌南县划归连云港市管辖。

灌南县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58年3月,将涟水县的六塘、花园、硕湖、新集、百禄五乡;灌云县的曙红、海亭、李集、张店、三口、新安、陈集、苏光、树德九个乡镇成立灌南县。

1958年9月,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境内各乡镇统一改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公社下辖生产大队。年底,全县共有14个人民公社,220个生产大队和2个社区。次年,树德公社改名为灌河公社。

1960年2月,撤销硕湖公社,其辖区并入新安公社。3月份,灌河公社更名为五队公社,同时划出八个生产大队成立堆沟人民公社。同年更名的公社还有,苏光公社更名为田楼公社;曙红公社更名为白皂公社;海亭公社更名为兴庄公社。

1960年5月,经省人委批准,将滨海县的响水、周集2个人民公社划归灌南县。

1964年10月,根据省人委指示,周集、响水2个公社和响水镇又划回滨海县。

1966年1月,百禄公社划出十个生产大队,三口公社划出将一帆河南岸的高港大队划出,成立小窑人民公社;从张店人民公社划出一个大队,和陈集公社的八个大队设置大圈人民公社;划田楼公社的13个大队成立大埝人民公社;划新安公社10个大队,六塘公社的2个大队,共12个大队,重建硕湖人民公社。

1981年5月,划出三口公社的8个大队,新安公社的3个公社,共11个大队,成立张湾人民公社。划白皂公社的4个大队,兴庄公社的6个大队,共10个大队,成立汤沟人民公社。同年,大埝公社改名为长茂公社,陈集公社更名为北陈集公社,兴庄公社更名为北陈集公社。

1983年10月12日,人民公社化结束,以原公社设立乡镇,原生产大队设立村居。

1986年,堆沟乡更名为九队乡,次年2月,划出九队乡的三个村居成立堆沟港镇。

1987年5月,百禄、北陈集、长茂、汤沟、张店五个乡撤乡设镇。

2000年6月,撤销硕湖乡,将其区域并入新安镇;撤销九队乡,将其区域并入堆沟港镇。

2005年4月6日,灌南县行政区划做出调整:

1、将新安乡、大圈乡与新安镇合并设立新安镇,镇政府驻乔庄村;行政区划调整后,新安镇行政区域面积142.61平方千米,人口15.76万人,辖4个社区、36个行政村。

2、将小窑乡与百禄镇合并设立百禄镇,镇政府驻百禄村。行政区划调整后,百禄镇行政区域面积105.02平方千米,人口6.05万人,辖24个行政村。

3、六塘乡与李集乡合并设立李集乡,乡政府驻李集村。行政区划调整后,李集乡行政区域面积87.85平方千米,人口6.58万人,辖21个行政村。区划调整后,灌南县辖9个镇、5个乡。

2013年3月2日,灌南县召开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会议,对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进行调整:

1、撤销堆沟港镇、五队乡,将原堆沟港镇、五队乡合并设立新的堆沟港镇,镇政府驻五队社区五队街。行政区划调整后,堆沟港镇行政区域面积155.48平方千米,人口8.6万人,辖27个行政村、4个社区。

2、撤销田楼乡、长茂镇,将原田楼乡、长茂镇合并设立田楼镇,镇政府驻三兴社区三兴街,行政区划调整后,田楼镇行政区域面积109.1平方千米,人口7.7万人,辖25个行政村、1个社区。

3、撤销花园乡、新集乡,将原花园乡、新集乡合并设立新集镇,镇政府驻新集社区新集街。行政区划调整后,新集镇行政区域面积119平方千米,人口7.2万人,辖25个行政村、1个社区。调整后,灌南县乡镇由之前的14个乡镇减少到11个,下辖1乡10镇。

2018年12月20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同意,撤销李集乡,以原李集乡行政区域为李集镇行政区域,镇人民政府驻李集社区境内,办公地址为李集街55号。行政区划调整后,李集镇行政区域面积为88.19平方千米,人口7.46万人,辖2个社区、19个行政村。[4]

区划现状

截至2020年6月,灌南县下辖11个镇。灌南县人民政府驻新安镇人民西路1号。[1]

统计用区划代码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320724100000

新安镇

320724101000

堆沟港镇

320724102000

田楼镇

320724103000

北陈集镇

320724104000

张店镇

320724105000

三口镇

320724106000

孟兴庄镇

320724107000

汤沟镇

320724108000

百禄镇

320724109000

新集镇

320724110000

李集镇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灌南县位于江苏省东北部,地处于连云港市南部,东与响水县接壤,南与涟水县相连,西与沭阳县毗邻,北隔新沂河与灌云县相望,地处徐连经济带、长江三角洲经济圈、淮海经济区、江苏沿海经济区、东陇海产业带、沿江经济带的交叉辐射区。介于北纬33°59′—34°27′,东经119°07′—119°48′之间,南北最宽30千米,东西直线距离最长71千米,总面积1029.88平方千米。

地质构造

灌南县境大地构造处于华北地台与扬子准地台的过渡地带,次一级构造为鲁苏断块和下扬子断块,与黄海构造盆地紧密相连。

鲁苏断块:西以郯城一一庐江断裂为界,东南以淮安一一响水口断裂为界。

下扬子断块:西北以淮安——响水口断裂为界,西南以郯城一一庐江断裂为界。

淮安——响水口断裂:从县内新集入境,经百禄等乡(镇),穿过响水县再人县内长茂,沿此向东经田楼、五队,过新沂河,继续沿北向东延伸人黄海。

无名小断裂:根据江苏省地震局、江苏石油指挥部编绘的地震构造图显示,经百禄镇东、三口镇,过灌云县杨集到仲集附近的一条“南东一一北西”向无名小断裂,与“淮安一一响水口”断裂近乎垂直相交,把县境分割成东西两部。

县境地质新构造运动是在中生代及新生代初期构造的基础上发展的,基本上继承了新生代初期的构造格架及运动特点,但断块差异运动显著减弱。新构造运动形迹较为普遍,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的上升运动。在鲁苏断块内表现断块隆起,而在苏北平原则具有断块沉降的特点,上新世以来主要表现为大面凹陷。

地形地貌

灌南县境内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河网稠密,水域广阔。地面由西南向东北微呈倾斜,最高处在新集乡以西,高程6.5米;最低处在五队乡东游引河一带,高程1.6米,高低差4.9米。全县坡降为1:15000—1:20000,属平原缓坡地带。

气候特征

灌南县地处暖湿带向亚热带的湿润地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雨水适中,无霜期长。春季温暖干燥,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风,冬季寒冷潮湿。适于工农业生产和人类居住,有利于喜温、喜光、喜凉作物的生长和成熟。

春季

3—5月份,即立春到立夏之间。随着太阳辐射日益增强,地面和空气的温度不断升高,蒙古高气压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大陆低压逐步增强,西南暖湿气流日趋活跃,因而降水比冬季明屁增多。蒙古气旋频繁出现,发展强烈,常与海上高压形成东高西低的形势,受这种气压形势影响,春季是境内西南大风最多的季节。虽然冷空气较冬季减弱,但仍经常南下影响全县,出现降温和晚霜冻,有时产生雷阵雨、冰雹等天气。由于气温同升快、风力大、蒸发强,常常发生春旱。

夏季

6—8月份,即立夏到立秋之间。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全国主要雨带日渐北移,境内6月底或7月初进入雨季,偏南风盛行。由于经常受热带海洋气冈影响,天气炎热、湿润多雨,时有冷空气影响产生雷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时有台风侵袭带来大风、暴雨。

秋季

9—11月份,即立秋到立冬之间。蒙古高气压重新到来并日益增强,境内经常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气温下降、降水骤减,多秋高气爽的天气。

冬季

12—2月份,即立冬到立春之间。受极地大陆气冈形成的蒙古气压控制,境内气候寒冷干燥,盛行偏北风。经常受冷空气侵袭,出现偏北风伴有降温,偶有南方暖湿气流北上与冷空气汇合,产生雨雪天气。该季是蒙古高气压最强时期,也是全年最冷、降水最少的季节。

水系水文

灌南县境内河流属淮河流域沂沭泗水系。新沂河横卧境北,灌河及其他干河横穿东西,盐河纵贯南北,大小河沟密布似网,水系发达。全县共有主要干河16条、大沟128条、中沟1241条、小沟5547条,总长4883.1千米,河网密度每平方千米4.7千米,水域面积269.1平方千米。

土壤类型

根据1985年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灌南县土壤归为2个土类、3个亚类、5个土属、16个土种、20个变种。

自然资源

水资源

灌南县地处淮、沂、沭、泗诸水下游,水资源丰富。1984—2005年,年均水资源总量为65亿立方米。其中上游下泄水量达57.66亿立方米,利用率2.3%;洪泽湖直供水4.93亿立方米,利用率29.4%;本地径流量2.73亿立方米,利用率35%;同归水3.73亿立方米,利用率39.3%。由于过境水通过县域时间相对集中,沟河拦蓄库容有限,大多水资源白白流注入海,在平水年只能利用5.2亿立方米。在丰水年和枯水年,由于差距很大,使过境水成为可用而不可靠的水源。

牧草资源

灌南县牧草资源丰富,品种有紫花苜蓿、黑麦草等。横贯8个乡镇的万亩沂河淌是天然草场。

生物资源

灌南县境内生物资源丰富,植物属过渡性质的暖温带地带性植物的特殊类型,物种具有南北过渡性质的明显特征。野生植物主要有被子植物类、裸子植物类、蕨类、藻类、地衣类、菌类等470多种。中药材品种有板蓝根、元胡、甜菊、白术、红花、丹参、杭白菊等。

野生动物主要有节肢类、鱼类、鸟类、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软体类、环节类等120多种。

人口

截至2019年末,灌南县户籍总人口81.8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0万人,其中男性43.19万人、女性38.65万人,户籍男女性别比为112(以女性人口为100),户均人口数为3.52人。户籍人口出生率8.81‰,死亡率5.44‰,人口自然增长率3.37‰。省市反馈年末常住人口63.41万人,比上年减少0.31万人。[5]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灌南县常住人口为612345人。[2]

政治

县委书记:任瑜

县委副书记、提名县长候选人:苏卫哲

经济

综述

2019年,灌南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1.6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2.70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71.70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147.25亿元,增长4.5%。人均GDP达60041元,比上年增加4644元。年末城镇化率为52.72%,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6.4:45.0:38.6。受化工企业停业整顿影响,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3.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2019年末,全年新增私营企业1946户,年末实有私营企业6390户;新增私营企业雇工人员707人,年末达到34932人。新增个体工商户5819户,年末实有个体工商户37138户;新增个体从业人员12093人,年末达到67000人。

2020年,灌南县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8亿元,同比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3亿元,同比增长5.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亿元,同比增长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38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6元,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灌南县共完成全部投资140.71亿元,同比增长12.2%;工业投资72.22亿元,同比增长1.6%;工业技改投资22.16亿元,同比增长3.5%;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1.37亿元,同比增长12.4%;高新技术制造业投资13.16亿元,同比增长19.5%;房地产投资30.12亿元,同比增长25.3%。[5]

财税收支

2019年,灌南县实现财政总收入72.63亿元,同比增长3.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52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税收收入20.02亿元,同比增长7.4%。全年实现财政总支出93.50亿元,下降—3.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33亿元,增长7.3%。其中,教育支出8.01亿元,下降13.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80亿元,增长15.9%;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5.54亿元,下降0.2%;节能环保支出4.53亿元,增长240.3%;农林水支出7.55亿元,增长0.4%;住房保障支出3.02亿元,下降37.7%。

人民生活

2019年,灌南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99元,同比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171元,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28元,增长8.8%。

第一产业

2019年,灌南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5.17亿元,可比价计算增长8.1%。其中,农业产值68.26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1.98亿元,增长4.8%;牧业产值18.06亿元,增长21.0%;渔业产值11.65亿元,增长18.3%;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23亿元,增长3.1%。2019年财政专项资金总投入2550万元,发展稻渔综合种养4500亩、葡萄200亩、淮山药400亩,建设食用菌产业基地1个,带动15个经济薄弱村年增收149万元,带动198个低收入农户增收71万元。新增家庭农场68家,进入省示范家庭农场名录2家,获得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家;新增农民合作社39家,获得省级农民合作社8家,市级农民合作社6家。

种植业

2019年,灌南县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0.37万亩,增加0.32万亩,增长0.25%,粮食总产量63.86万吨,增加0.27万吨,增长0.42%。油料作物播种面积0.78万亩,总产量0.13万吨,下降30%。蔬菜播种面积27.80万亩,总产量111.37万吨。

林业

2019年,灌南县超额完成造林任务共实施造林3.55万亩;完成湿地保护率的确认,湿地保护率为51.88%,森林覆盖率为26.33%;完成省级绿化示范村10个;落实秋季造林地块1000余亩,计划成片造林600亩;制定河堤绿化规划总体方案,规划绿化面积5050亩,计划秋季实施1100亩。

畜牧业

2019年,灌南县生猪出栏53.73万头;家禽出栏196.84万羽。完成肉类总产量40105吨,禽蛋产量近7070吨。

渔业

2019年,灌南县水产品总产量3.93万吨,增长1.12%。

生产条件

2019年,灌南县新增收获机械345台,大中型拖拉机46台,耕整地机械96台,手扶式插秧机539台,乘坐式高速插秧机47台,育秧流水线12台,喷杆喷雾机35台。种植机械化水平达94.85%,收获机械化水平达99.57%,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70.4%。

第二产业

工业

2019年,灌南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72.03亿元,同比增长6.6%,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5.0%、降幅收窄23.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12.1亿元,同比下降15.5%、降幅收窄46.01个百分点,其中利润总额4.9亿元,同比下降15.1%。工业用电量20.0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2%。工业应税销售收入338亿,同比上升7.3%;工业增值税8.2亿元,同比下降4.4%。2019年,灌南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6.48亿元,同比下降36.30%,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为9.74%,比上年下降6.35个百分点。

建筑业

2019年,灌南县实现建筑业总产值79.01亿元,同比下降17.8%,实现增加值38.5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7.5%。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97.0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3.9%;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31.5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6%。年末全县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22家(劳务分包除外),其中,一级资质企业1家,二级资质7家,三级资质及以下14家。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从业人员1.85万人,同比下降36.4%。[5]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19年,灌南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97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限额以上22.03亿元,同比增长1.0%。分地域看,城镇92.65亿元,同比增长10.1%;乡村25.31亿元,同比下降9.3%。分行业看,批发业45.92亿元,同比增长50.6%;零售业55.49亿元,同比下降12.3%;住宿业1.24亿元,同比下降23.3%;餐饮业15.31亿元,同比下降8.2%。

对外经济

2019年,灌南县实现进出口总额1.74亿美元,同比下降11.5%,其中,出口1.36亿美元,同比下降7.7%,进口0.37亿美元,同比下降22.9%。全年实际利用外资0.97亿美元,同比增长16.2%。

房地产业

2019年,灌南县实现房地产开发投资30.12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87.03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7%,商品房销售额39.70亿元,比上年下降22.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84.67万平方米,比上下降16.7%,销售额37.23亿元,比上年下降23.3%。

邮电通信

2019年,灌南县实现邮政业务总收入0.77亿元,增长2.5%。邮政业务总量实现1.01亿元,增长23.7%。实现电信业务收入4.08亿元,增长5.2%。固定电话用户4.8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数58.32万户,固定宽带接入用户数19.72万户。

金融业

2019年,灌南县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79.82亿元,比年初增加9.17亿元,其中,住户存款150.30亿元,比年初增加16.96亿元。金融机构年末各项贷款余额245.76亿元,比年初增加30.25亿元,其中,住户贷款153.59亿元,比年初增加28.13亿元。

保险业

2019年,灌南县保费收入7.16亿元,增长1.0%,其中,财产险收入2.37亿元,增长14.1%;人寿险收入4.8亿元,下降4.4%。赔付支出1.61亿元,增长23.4%,其中,财产险支出1.43亿元,增长24.5%;人寿险支出0.18亿元,增长15.0%。

交通运输

综述

截至2020年末,灌南县境内公路总里程达1922千米,公路密度达184.5千米/百平方千米,建成公路客运站8个。公路交通内畅外联,四通八达,宁连高速、沿海高速、228国道、204国道、235省道、236省道纵横南北,345省道、326省道驰骋东西,在苏北率先实现县乡道路灰黑化、乡村通公路网络化、农村客运班车公交化。水路交通干支相连,通江达海,航道总里程达174.54千米。港口码头9个,泊位50个,码头总延长3400米。干线航道通航保障率达100%。新建228国道灌江口大桥超限检测站,更新清洁能源出租车200辆,完成城区公交1路、2路公司化改造,新增城区公交3路、6路,更新新能源公交车30辆。

公路

灌南公路交通四通八达,过境干线公路主要有204国道、233国道,327省道、326省道(沭阳—陈港)和345省道(灌南—堆沟港)、临海高等级公路(连云港—南通);长深高速公路位于灌南城西,设灌南、灌南南两个高速进出口;沿海高速位于灌南县田楼镇长茂街东两千米,设灌南东高速进出口。

铁路

灌南县目前有两条铁路过境,分别是连镇高速铁路、青盐铁路,连镇高速铁路连淮段已于2019年12月17日通车,在灌南经济开发区设立灌南站,淮镇段全部建成可直达南京、淮安、苏州、上海、连云港、杭州、扬州等城市。

航空

淮安涟水机场(距离城区40千米,约40分钟车程)

连云港白塔埠机场(距离城区48千米,约50分钟车程)

盐城南洋国际机场(距离城区177千米,约2小时车程)

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距离城区280千米,约3.5小时车程)

连云港花果山国际机场(规划中,建成后仅次于南京禄口国际机场、苏南硕放国际机场)

水运

灌南县的东大门堆沟港东临黄海,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海陆交通便利,处在中国沿江经济带、沿海经济带和环勃海经济带的交汇点,苏北黄金水道灌河、新沂河贯穿全境与黄海交汇。北与灌云县的燕尾港,南与响水县的陈家港形成一个“金三角”,具有河面开阔、深泓贴岸、地质坚固、微冲不淤、避风条件良好等优势。2012年,灌南县人民政府对灌河口外的入港拦门沙继续进行清理,使得堆沟港口成为具备万吨轮自由进出的天然良港,是苏北诸港中独具特色的港口。

灌南高铁站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2019年,灌南县帮助企业引进相关技术人才208名(包括“三区”科技人员39名、省级科技特派员169名),对照省市“双创计划”申报要求,申报省“双创人才”6名,省“科技副总”3名,市“双创人才”6名,市“科技副总”4名。全年有江苏珀然等25家企业获研发费用省级财政奖励资金139万元。有9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优惠,优惠金额2792万元;有33家企业享受加计扣除,加计扣除备案8124万元。

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末,灌南县在职教职工人数10688人,其中专职教师8995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0.71万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学生1.04万人;普通初中30所,在校学生2.77万人;小学76所,在校学生6.3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0.02万人;幼儿园99所,在园儿童2.62万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参加高考人数2914人,专科以上录取人数2509人,其中本科1308人。

文化事业

2019年,灌南县新增图书4008册,新办图书证812个,接待读者10063人次,外借图书达16003册次,新建自助阅读吧5个。送书下乡达2.5万册、杂志1560本。举办大中型广场文化活动近50场、系列文化演出展览活动18场次、送戏下乡256场次、送电影下乡2380余场次、送书下乡25000余册。举办市民免费授课的各类培训班近300期;收集新创文艺作品70多件。获批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7人、市非遗传承基地7处。遴选14个非遗和文化产业项目参加第11届中国连云港文化和旅游产品博览会。

体育事业

2019年,灌南县向江苏省体校输送2名优秀运动员,向市体校输送运动员21人,输送人数全市前列。各俱乐部、中小学体育团体屡获奖项。灌南籍运动员获省以上体育比赛金牌6枚,银牌4枚,铜牌7枚。实现体彩销售5042万元。

卫生事业

截至2019年末,灌南县拥有卫生机构81个,其中医院12个,卫生院16个。卫生机构床位3051张,其中医院1739张,卫生院1312张。卫生技术人员5210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652人,注册护士2481人。2019年,招录医学人才42名,每万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5.2、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3.77,每千人口床位数6.13。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8人,每万人口拥有公共卫生人员数9人。全县网上采购药品较去年上升28%,整体配送率97%,验配比99.5%。全年县域基层诊疗人次占总诊疗人次比例达88%,县域内就诊率(门诊加住院)达95%。组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80个,服务人群覆盖率达40.9%,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1.5%。

劳动就业

2019年,灌南县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1500人,返乡创业510人,返乡就业8500人,帮扶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实现就业创业4890人。高技能人才培养600人,引进紧缺性人才295人。全年累计担保创业贷款1.6亿元,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900人,创业带动就业8000人。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6场,低收入农户劳动力专场招聘会20余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85000余个,推介就业4500余人。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场200次,培训达11000人,组织技能鉴定153场次,取证6503人,发放获证奖补资金162万元。

社会保障

2019年,灌南县五大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8%以上。“五险”基金征缴收入7.68亿元。实现参加养老、失业、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6.6万人、4.1万人、6.4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缴费人数达61.8万人,其中县财政全额资助7.3万人,实现资助参保率达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缴费人数为20.7万人,基本实现参保全覆盖。发放企业养老金2.2万人4.98亿元、城乡居民养老金11.2万人1.99亿元、机关事业养老金0.7万人3.65亿元,发放率100%。

脱贫攻坚

2019年,灌南县6.5万低收入人口、28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全面脱贫,通过省级重点帮扶县退出评估。推进“阳光扶贫”,开展结对帮扶,江苏省法律扶贫现场会在灌南召开。四大类73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项目全面完成,11个“5+2”产业富民项目建成运营。新增就业扶贫车间30个,发放扶贫小额贷款8399.5万元,实现低收入人口就业创业3281人。发放低收入家庭子女助学补助1292.8万元,低收入人口先诊疗后付费政策惠及1.7万人次,1562户四类重点群体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基础建设

2019年,灌南县完成棚户区改造105万平方米,依法拆除遗留户48户,新增净地800亩。颐高广场建成运营,恒基广场、金融中心A座主体完工,16个高品质住宅小区相继建成。完成盐河、周口河、西悦来河水系连通工程,建成东悦来河、郑于河等滨水风光带,新增城区绿地40万平方米。新改建城区道路19条,打通海州北路、常州南路等断头路6条,铺设污水管网26.9千米、燃气管网40千米,实施杆线入地44千米。优化改造盐河三桥交通节点,337省道改造快速推进,235省道西延段建成通车。连镇铁路连淮段开通运营,高铁站房、站前广场、集疏运道路同步建成,汽车客运站主体完工,灌南迈入高铁时代。

环境保护

2019年,灌南县累计完成绿化838万平方米,清理污染源95个,整治沟塘1600余处,清理住家船50余艘;砍伐影响连镇铁路沿线安全高大树木6221棵、竹子115平方米,拆除彩钢瓦房等附属物33处、1866.42平方米;拆除环评线内房屋8户。完成157个非法码头拆除整治工作;新增清扫机、洒水车等养护机械12辆。完成航道巡航里程2285千米,查处涉航侵权案件6起;检查船舶2216艘次,完成船舶检验120艘次;妥善处置灌河航道盐灌船闸下游航段2次重载船舶搁浅事件,救助船舶28艘次。

历史文化

2019年3月6日,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灌南县名列其中。

西来庵

新安镇西来庵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已有260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灌南新安镇附近的九庵十八庙之一,现有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药师殿、寮房及斋堂等房屋24间,总造价约150多万元,占地面积2.6亩。庵内常住僧尼2人。

引羊禅寺

建于宋朝嘉祐三年(1058年)的“引羊禅寺”,坐落在该县城北,现新东北路与北环路前调渡河交汇处南侧。当年庙于巍峨,殿阁雄伟,气势非凡,寺庙内楼台殿阁四十多间。每年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是引羊寺一年一度的庙会,赶庙会信众人山人海,香火旺盛,影响甚广。相传昔日奇潮泛滥,有弥勒佛骑石羊,引水入河。给周边群众带来了福音。庙因寺门两边躺着长年酣睡的两只大石羊而得名。

汤沟桃花节

中国汤沟桃花节,即汤沟古镇传统庙会,自古官民联办,地址在古寺庙遗址、现汤沟酒厂西北,古汤沟、西大河东岸,每年自阳历4月9日始,为期三天。其时,“桃花泉”畔遍地烂漫,蔚为奇观。风味美食“仙鳖舞香泉”,选用汤沟“鳖大汪”特有的野生大鳖,以“香泉”异水炖制。

风景名胜

海西公园

海西公园位于灌南县中心位置,建于2007年,总面积72250平方米,广场硬地面积13270平方米,入口、主干道面积3100平方米,园路面积1750平方米,水体面积27150平方米,绿化面积26220平方米,绿化率55%,其它面积1270平方米。为国家AA级级旅游景区。

海西公园

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

座落于江苏省灌南县城北2千米处的五龙口小鱼岛,一千多年历史的盐河、八百多年历史的灌河、历代文人反复吟咏的武障河等五条河流在此交汇,水域宽广、生态优良,通江达海、流淌古韵。

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由《西游记》研究专家李洪甫教授策划,古建筑专家潘谷西教授领衔设计,苏州香山古建公司承建。公园总投入1.2亿元,开发用地195亩,2012年建成对外开放。2014年5月,景区成功获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国内二郎神文化传承展示基地,苏北鲁南地区最大的道教场所,“淮海西游文化旅游圈”重要景区。先后获得“全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全市文明单位”、“市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市廉政文化进景区示范点”、“市最受欢迎的旅游行业单位”、“全市十佳景区”、“全市十大影视基地”等荣誉称号。2019年,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通过4A级景区复核。

二郎神文化遗迹公园

五龙口片区双鱼岛生态旅游区

五龙口片区双鱼岛生态旅游区位于五龙口双鱼岛,是五龙口生态绿色发展集聚区一期项目,占地约1500亩,总投资15亿元,计划2021年投入运营。

五龙口片区双鱼岛生态旅游区

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

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为国家AAA级景区,前身是灌南县烈士陵园,地处县城东部,始建于1959年,2005年改扩建,总占地约57600平方米。景区由英雄广场、解放新安镇烈士冢、吴书烈士纪念亭、汤曙红烈士纪念亭、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等多个景点组成。其中,纪念馆为两层仿古建筑,总投资500万元,占地面积1500余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860平方米,布展面积2800平方米,纪念馆设9个展厅,陈列着各种珍贵图片资料582张、实物220件,一楼集中展示1928年至1949年期间灌南人民革命斗争的壮丽画卷。二楼突出展示灌南人民的杰出代表惠浴宇、周惠、芮杏文等老一辈的革命生涯和光辉业绩。

2007年11月,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获评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并被评为江苏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江苏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建设,红色旅游特色凸显,生态保护、管理服务、景区建设的理念和水平逐年提升。目前,景区已成为集学习教育、缅怀先烈、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基地。

灌南人民革命纪念馆

著名人物

徐淑

东汉边防将领,字伯进,广陵海西人。汉顺帝阳嘉二年(133年),被推举为孝廉。因年龄不到40岁而被却回。阳嘉五年(136年)又被举为茂才。任渤海县令。不久,迁升为琅琊郡都尉,后官至度辽将军,战功卓著。

惠浴宇(1909—1989年)

曾用名惠美琬,江苏省灌南县新安镇人。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解放战争期间惠浴宇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建国后历任苏州市委书记、苏北行政公署主任、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市长、江苏省省长、华东局常委。是党的八大、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一、二、三、五届全国人大代表。

王小古(1915—1982年)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山东分会常务理事。以画牡丹见长,世称王牡丹。为首都人民大会堂作的《国色天香》《万顷玫芳》巨幅画,形神出众,生机盎然。

王咏梅

女,1970年生,江苏灌南县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轻音乐学会、中国音乐基本理论学会会员,先后被授予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李梅芳

女,自行车运动员,1993年在灌南体育场练自行车,1994年进入南京体院练自行车,2002年首次入选国家队,2001年—2004年获多项亚洲冠军。

地方特产

灌南县特产有五妙水仙膏、、紫花苦菜、淮山药、草鸡蛋、红掌、有机浅水藕、七品鲜菇、淮牌四豆、解暑养颜羹、风味凉拌菜、虾籽、小肉狗、杏鲍菇、西湖荡大闸蟹、毛脸凉粉,汤沟酒等。

毛脸凉粉

毛脸凉粉为灌南特产,中华老字号。始创于清康熙十三年(一1674年),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汤沟酒

汤沟酒无色透明、容香浓郁、酵甜甘冽、回味持久。汤沟系列酒曾8次获全国金奖,15次获银奖,4个产品通过国家方圆标志的认证。1984年汤沟酒还被中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选中,带到南极饮用。

荣誉称号

荣誉称号

国家级卫生县城

江苏省文明县城

江苏省卫生县城

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江苏省双拥模范单位

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

江苏省秸秆综合利用示范县

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园区

国家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2020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

首批江苏省绿色蔬菜产业特色县[6]

省级生态县

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

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7]

第二批省级创业型城市

江苏省第一批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

浅水藕之乡

江苏省科普示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