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纪事本末》,汉族纪事本末体史书。清谷应泰(1620~1690)撰。记载始自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起兵,止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下北京。把这300年间的重要史事,分为80个专题。该书详于政治﹐略于经济和典章制度﹐且选录的历史事件也不够全面﹐但因成书较早﹐又综合多种明代史料编纂而成﹐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以筑益堂本为底本﹐参考其他版本﹐加以标点﹑校注﹐并补充抄本《补遗》六卷﹐而《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是一本六卷的手抄本,无作者,成书年代不明。谷应泰(1620年-1690年),字赓虞,别号霖苍,明末清初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县)人。

作者

清谷应泰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页数

1618

中文名

明史纪事本末

性质

纪事本末体史书

记载始自

元至正十二年

基本内容

谷应泰字赓虞,号霖苍,直隶丰润(今河北丰润)人。顺治四年(1647)进士,十三年官至浙江学政。公余延揽名士,借张岱《石匮藏书》与谈迁《国榷》,又广稽博采,至十五年年末成书。因该书成于《明史稿》、《明史》之前,而且属私人着述,颇为当时人所重视。该书仿《通鉴纪事本末》之例,纂次明代典章事迹,凡八十卷,每卷为一目。

纪事始于元至正十二年(1352)朱元璋起兵,迄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朱由检自杀。选录其中八十个历史事件或专题,按时间顺序编排,记述始末,首尾一贯,简明扼要。卷末附有作者的史论。该书详于政治,略于经济和典章制度,且选录的历史事件也不够全面,但因成书较早,又综合多种明代史料编纂而成,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书中极力回避明满关系,有的内容依据野史传闻,间有失实之处。其最早版本为顺治十五年的筑益堂本。此后又有《四库全书》文津阁本﹑广雅书局本、畿辅丛书本、崇德堂本等。

1977年中华书局校注铅印。以筑益堂本为底本,参考其他版本,加以标点、校注,并补充抄本《补遗》六卷,而《明史纪事本末补遗》是一本六卷的手抄本,无作者,成书年代不明。又以彭孙贻所撰《明史纪事本末补编》五卷附后,可补原书所缺明清之际史实之不足。在1977年中华书局出版《明史纪事本末》的时候把《补遗》和《补编》作为附录附后,补编写明作者为彭孙贻,补遗作者空缺。

作者简介

谷应泰,字赓虞,直隶丰润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世祖顺治末前后在世。聪敏强记,工制举文。及长,肆力经史,书无不窥。清顺治四年(公元一六四七年)进士。改户部主事,寻迁员外郎。授浙江提学佥事,校士勤明,所拔如陆陇其等,多一时名俊。暇时,游览杭州湖山之胜,创书舍为游息地。既去,浙人为之修葺,怀之不已。应泰嗜博览,工文章。所著有筑益堂集,与明史纪事本末八十卷,(均清史列传)行于世。[1]

目录

01太祖起兵

02平定东南

03太祖平汉

04太祖平吴

05方国珍降

06太祖平闽

07平定两广吴

08北伐中原

09略定秦晋

10故元遗兵

11太祖平夏

12太祖平滇

13胡蓝之狱

14开国规模

15削夺诸藩

16燕王起兵

17建文逊国

18壬午殉难

19开设贵州

20设立三卫

21亲征漠北

22安南叛服

23平山东盗

24河漕转运

25治水江南

26太子监国

27高煦之叛(释赵王高燧附)

28仁宣致治

29王振用事

30麓川之役

31平浙闽盗

32土木之变

33景帝登极守御

34河决之患

35南宫复辟(易储附)

36曹石之变

37汪直用事

38平郧阳盗

39平藤峡盗

40兴复哈密

41平固原盗

42弘治君臣

43刘瑾用事

44钅番之叛

45平河北盗

46平蜀盗

47宸濠之叛

48平南赣盗

49江彬奸佞(钱宁附)

50大礼议

51更定祀典

52世宗崇道教

53诛岑猛

54严嵩用事

55沿海倭乱

56李福达之狱

57大同叛卒

58议复河套

59庚戌之变

60俺答封贡

61江陵柄政

62援朝鲜

63平?孛拜

64平杨应龙

65矿税之弊

66东林党议

67争国本

68三案

69平奢安

70平徐鸿儒(附王好贤、于弘志)

71魏忠贤乱政

72崇祯治乱

73修明历法

74宦侍误国

75中原群盗

76郑芝龙受抚

77张献忠之乱

78李自成之乱

79甲申之变

80甲申殉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