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蚶(学名:Scapharca subcrenata)是蚶科、毛蚶属贝类。贝壳中等大小,壳长40-50毫米。壳质坚厚,双壳膨凸,背侧两端略显棱角,腹缘前端圆,后端稍延长,通常两壳大小不等,右壳稍小,壳顶突出并向内卷曲,位置偏向前方。壳面放射肋突出且较密,有30-34条放射肋,肋上有方形小结节,状似瓦垄,在左壳尤为明显,腹侧有明显的生长纹。外壳覆盖着一层深褐色绒毛,壳面和壳内均为白色。。前闭壳肌痕小,近马蹄形;后闭壳肌痕大,近方形。

毛蚶主要栖息于浅海(20米以下)的软泥底或含砂的泥质海底,栖息水域一般是稍有淡水流入的内湾和较平静的浅海,多分布在水深5-7米的海域,水深14米以上的海域分布稀少。毛蚶主要以圆筛藻、舟形藻等一些硅藻类浮游植物、桡足类附肢、双壳类卵、浮游幼体和有机碎屑等为食,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适宜生存盐度为210-288,存活水温为0-32 ℃。毛蚶广泛分布于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沿岸,在中国以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海州湾等浅海区资源尤为丰富,辽宁锦州、河北唐山、天津北塘、浙江象山港和山东羊角沟等均是毛蚶的重要产地。

中文名

毛蚶

拉丁学名

Scapharca subcrenata

别名

毛蛤、麻蛤、麻蚶、瓦楞子等 

动物界

软体动物门

双壳纲

列齿目

蚶科

毛蚶属

毛蚶

形态特征

毛蚶贝壳中等大小,壳长40-50毫米。壳质坚厚,双壳膨凸,背侧两端略显棱角,腹缘前端圆,后端稍延长,通常两壳大小不等,右壳稍小,壳顶突出并向内卷曲,位置偏向前方。壳面放射肋突出且较密,有30-34条放射肋,肋上有方形小结节,状似瓦垄,在左壳尤为明显,腹侧有明显的生长纹。外壳覆盖着一层深褐色绒毛,壳面和壳内均为白色。前闭壳肌痕小,近马蹄形;后闭壳肌痕大,近方形。铰合部呈直线形,齿密而小,约50枚。    

生活习性

毛蚶主要栖息于浅海(20米以下)的软泥底或含砂的泥质海底,栖息水域一般是稍有淡水流入的内湾和较平静的浅海,多分布在水深5-7米的海域,水深14米以上的海域分布稀少,由沿岸浅水向外海深水呈密度递减趋势。潮间带和潮下带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潮间带的毛蚶整个卧于泥沙中,仅留一出入水口;而潮下带的毛蚶仅三分之一躯体卧于泥沙中。毛蚶主要以圆筛藻、舟形藻等一些硅藻类浮游植物、桡足类附肢、双壳类卵、浮游幼体和有机碎屑等为食,对温度和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适宜生存盐度为210-288,存活水温为0-32 ℃。  

分布范围

毛蚶广泛分布于东亚的中国、日本、朝鲜沿岸,在中国以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海州湾等浅海区资源尤为丰富,辽宁锦州、河北唐山、天津北塘、浙江象山港和山东羊角沟等均是毛蚶的重要产地。  

繁殖方式

毛蚶大多为雌雄异体,个别为雌雄同体,生殖腺包在消化腺(内脏团)周围,性成熟时雌性性腺为桔红色,雄性性腺为乳白色,生殖孔开口在后闭壳肌的腹面,左右各1个。生殖腺发育主要分为5个时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休止期)或4个时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排尽期)。中国连云港毛蚶性腺发育的5个时期分别为:增殖期(3-4月),生殖腺发育不明显,肉眼不能分辨雌雄;生长期(5-6月),性腺发育明显,肉眼可辨雌雄;成熟期(6-7月),性腺几乎充满整个内脏团并延伸到足的基部;排放期(7-9月),排放初期有少量排放,肉眼无法判断是否已排放,大量排放后的性腺饱满度明显下降,肉眼很容易鉴别;休止期(10月-翌年2月),软体部消瘦,性腺不明显,不能分辨雌雄。  

毛蚶繁殖方式为卵生型,产卵量较大,壳长为3-4厘米的雌蚶一次可产卵250-300万粒。繁殖期间,雌、雄个体分别将成熟精卵从生殖孔排出体外,在海水中完成受精,浮游一段时间后附着变态为稚贝,再进一步发育为成体。受水温、饵料等环境因素影响,不同海区的毛蚶繁殖期略有差异,但大都集中在7-9月,当水温达到22-24℃时开始产卵,水温为267℃左右进入繁殖盛期。中国辽东湾毛蚶的繁殖季节为7月上旬至8月末,此时水温为22-27℃,产卵盛期在7月15日-30日,水温为24-26℃。毛蚶生殖腺在繁殖期具有分批成熟、分批排放的特点,第一次排放量最大,高峰间隔约半个月,一般可排放3-4次。  

在水温为(26±1)℃时,受精卵在15-18、20-25分钟先后排出第一、第二极体,完成第一、第二次成熟分裂;受精约30分钟时,雌、雄原核形成;35分钟时,雌、雄原核各自形成染色体组;40分钟时,受精卵第一次卵裂成2个大小不等的卵裂球;55-60分钟时,受精卵第二次卵裂成1大3小4个卵裂球。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2007年12月12日,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经济水生动植物资源名录(第一批)》。  

种群现状:20世纪60-80年代,毛蚶资源量和采捕数量都很大,仅渤海湾资源蕴藏量就曾达数十万吨,1976年河北省毛蚶产量达到最高水平41万吨,不仅是渔业生产的重要捕捞对象,也是重要的出口创汇品种。进入20世纪80年代,受过度捕捞及生境破坏等因素影响,毛蚶资源和产量开始大幅度下降,已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1]

主要价值

经济:毛蚶是重要的海产经济食用贝类,其不仅肉味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含量等特点。  

药用:毛蚶的营养与药用价值较高,有化痰、软坚、散瘀、消积等功效,可治痰积、胃痛、嘈杂、吐酸、症瘕、瘰疬、牙疳等病症。现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养殖技术

养殖条件

稚贝来源:利用采自滨州无棣自然海域成贝、在日照新慧育苗场繁育出的毛蚶稚贝,规格为10-15毫米。  

池塘条件:工厂化育苗水泥池,单口面积25平方米和36平方米两种,水深14-16米,池底坡度10%左右,斜向出水口,有进排水、加热、控光和充气设施,每池布设16、20个散气石。毛蚶苗种培育车间分东西两个,东车间共26个池子25平方米(面积)×16米(深)、西车间一共52个池子36平方米(面积)×14米(深)。东车间以培育筛选的小苗为主,西车间以培育筛选的大苗为主。  

室外虾池为面积15公顷左右的长方形土池4个,水深2米。  

培育用水:抽取的自然海水在沉淀池沉淀后,经过沙滤池沙滤注入蓄水池,蓄水池进水口使用200目筛绢网袋再次过滤。水温18-28℃、盐度20左右。  

水位控制:培育池水位控制在40-60厘米。  

室内水泥池准备

池塘处理:水泥池事先用30毫克/升的漂白粉全池泼洒浸泡消毒,反复冲刷后注入用200目网滤的海水30厘米。  

附着物铺设:选择自然海区滩涂的表层海泥作为附着物,经曝晒风干后备用。布苗和分池时使用的新池,应提前铺设附着物。海泥称好后在桶中加入开水冲泡05小时进行消毒处理,充分搅匀浸透后,用200目网袋过滤,然后按照100克/平方米将海泥均匀泼洒于培育池。泼洒海泥过滤液时,调大充气量,以使其均匀铺设于培育池中,泼洒结束后停止充气,让其均匀下沉。  

室内培育期管理

水位控制:培育期间水位保持40-60厘米。  

布苗倒池:布池时间根据育苗场生产情况,一般在7、8月份。布池时掌握小规格稚贝(15毫米以下)密度控制在150-200克/平方米,大规格稚贝苗种(15毫米以上)布池密度在250-300克/平方米。随着稚贝生长及时倒池疏苗,一般根据生长情况每隔10-15天倒池1次。倒池时将池水排干,在排水口用目数适宜的筛绢网(20-40目)在出水口接住排出的毛蚶稚贝。  

光照调节:随着稚贝生长,光照强度由500勒克斯逐步增加至2500勒克斯。  

充氧:苗种培育期间需连续充气,前期微气量,后期逐渐增大,气量大小以水面不出现沸腾状态为宜,既确保水体中溶氧充足,也避免将底泥搅起,给毛蚶创造稳定的生长环境。  

换水:前期每天换水2次,每次换水量60%,中后期每天换水3-4次,每次换水量70%-80%。  

饵料供给:在室外蓄水池施洒生物肥水素培肥水质,通过控制换水量调节池中饵料生物密度。根据池中贝类密度与重量、饵料密度等情况及时调整换水量。  

水质调节:定期对室外蓄水池和培育池塘水质进行检测,主要检测指标包括温度、盐度、溶氧、pH、化学耗氧量、氨氮、亚硝酸盐等。根据水质监测情况,及时采用泼洒微生态制剂、换水等方式进行水质调节。试验期间水质各项理化指标控制在:pH值80-85,比重1018-1023,溶氧>4毫克/升,氨氮<05毫克/升。  

毛蚶稚贝室外池塘培育

清池:进水前,彻底清除池底污泥和杂草,平整池底,压实池沿,经20-25天曝晒,用漂白粉15-20毫克/升全池泼洒消毒。  

肥水:进水口设60目筛绢网,毛蚶苗入池前1周进水。前期进水40-50厘米,施氮肥3-5毫克/升、磷肥03-05毫克/升,水色呈浅黄绿色,透明度保持25-30厘米。毛蚶苗入池后7-10天逐步将水加至15米,入冬前将水加满。  

移养:壳长大于5毫米以上即移养到室外池塘进行培育。移苗时避开暴雨等恶劣天气,用小船将毛蚶稚贝均匀施撒在池塘中。  

移养密度:壳长5毫米左右的毛蚶苗种,放养密度为1500粒/平方米;壳长7毫米以上的毛蚶苗种,放养密度为800-1000粒/平方米。  

换水:根据池塘水色决定换水量,壳长<15毫米,日换水5-10%;壳长>15毫米,日换水15-20%。定期测量各项水质指标。  

食物营养成分

食物名称

毛蚶

含量参考

约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135 千卡

蛋白质

15.9 g

脂肪

2.2 g

胆固醇

110 mg

脂肪酸

1 g

饱和脂肪酸

0.4 g

多不饱和脂肪酸

0.6 g

单不饱和脂肪酸

0.3 g

水分

66 g

碳水化合物

12.9 g

灰分

2.9 g

叶酸

11 μg

αE

2.5 mg

870 mg

41 mg

140 mg

55 mg

60 mg

1.39 mg

113 mg

0.13 mg

4.1 mg

维生素B1(硫胺素)

0.01 mg

维生素B2(核黄素)

0.07 mg

烟酸(烟酰胺)

1.6 mg

泛酸

0.19 mg

维生素B6

0.04 mg

维生素B12

24.9 μg

维生素E

2.5 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