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息日,犹太教主要节日之一,希伯来文原意是“休息”,“停止工作”。

中文名

安息日

节日起源

创世当初,神所设立

节日活动

不许工作

设定时间

每周的第七日

中文名称

安息日

外文名称

The Sabbath

名 族

犹太人

概述

安息日,犹太教的古老节日,犹太教古老律法规定:一周的第7天是休息的日子,从犹太教古经《摩西五经》中可以看到, 安息日首先是与上帝创世相关,上帝耶和华六天里完成了创世的工作,第7天是休息的日子;其次安息日体现了平等的观念,因为这一天没有主人和仆人之分;再次安息日与“神圣”的观念联系在一起,它作为节日,是以色列人与上帝订立的约定,是神圣不可更改的。

《圣经》新约早期教会在周日聚会,即一周的第一天。神指导以色列民在第七天保持“圣洁”,这一天以色列民不工作而要思想从神那里得到的赐福。"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冒犯安息日会被处死。以色列民流浪在荒漠期间,神在第六天多提供“吗哪”(食物)并保持新鲜到第七天,这样就可以在安息日休息了。每到第七年也是安息年,土地不得耕种。靠神恩典第六年获得的丰收足够第七年食用,并为第八年备足种子。以色列民以这种方法不断地提醒自己神有能力供给他们。

以色列民被虏囚禁是因为他们没有顺从神,在其它事情中还有神的安息律法,在以色列荒废无人的时候,“要享受安息"。并不要求基督徒遵守安息日。“因他使我们和睦…….....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为要将两下借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凡事都不可亏欠人,惟有彼此相爱要常以为亏欠”。神在创造工作的第七天休息,希伯来书的作者告诉我们,“我们既蒙留下,有进入他安息的应许,就当畏惧,免得我们中间或有人似乎是赶不上了…….....这样看来,必另有一安息日的安息为神的子民存留…….....我们务必竭力进入那安息,免得有人学那不信从的样子跌倒了”。

由来

创世当初,神所设立:

上帝创造的第七日,是赐福的日子,是分别为圣的日子。

在旷野指示以色列人:

上帝吩咐以色列人每天只可收取一天的吗哪,第六日可收取两天份的吗哪。在安息日耶和华不降吗哪;当安息日百姓中有人出去收取,不但落空,又会受到责备。

列入十诫

上帝亲自用指头将十诫写在石版上,永远不能废掉。新约时代的犹太人,仍有遵守十诫的规定。

现代安息日的由来

公元2-3世纪,埃及的亚历山大城的教父,如游斯丁和奥利根等,因深受基督教知识派影响,开始提倡守太阳日(SUNDAY)为安息日。其影响逐渐扩散到国家的其他地区。但当时受到使徒教父波利卡普和其门生爱仁纽等著名教父坚决反对。直到四世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立为国教,并建议将宗教崇拜的日子改在太阳日以便于人民出席崇拜而接受基督教。故此当时的人在两天(安息日和太阳日)进行崇拜活动。根据《使徒宪典》,记载了有关安息日和星期日的条例。《使徒宪典》卷8第33章:“凡作奴仆的要作工五天,但在安息日和主日(即星期日)停工到礼拜堂去,为要得到宗教训育:在安息日对创造的事,在主日对复活的事受教。”约公元7世纪,教皇贵格理一世曾颁发布禁止安息日的通告。罗马天主教更在删改《圣经》中的《十诫》时,将守安息日的诫命更改了。结果,现代的主日(即星期日)便成为大部分基督教信徒进行崇拜的安息日。

圣经中的安息日

谨守安息日的,必蒙上帝赐福。

安息日

律法的安息日,严禁一切工作,干犯者必被治死。

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若在安息日工作,上帝必降灾难。

耶稣指出安息日不绝对禁止一切工作,可以行善。

从圣经和宗教的角度上分析安息日

上帝在《圣经》中以他创造宇宙万物者的绝对权威的口吻,反复强调安息日的神圣:“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并且将这道命令作为全人类都当谨守遵行的律法列入“十条诫命”之中。但是遵命者不多。这就使人想起挪亚时代,听从洪水灭世警告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挪亚一家。上帝曾将他的诫命赐给人,作为人生的准则,但他的律法被人违犯了,结果他们就到了无恶不作的地步。耶稣说:“挪亚的日子怎样……人子显现的日子也要怎样。”今天世界的状况果然如耶稣在近两千年前所预言的那样,上帝的诫命被人轻视到了极其严重的程度;基督教界普遍不守上帝命定要守的安息圣日,却守那名不见经传的星期日,还美其名曰:星期日是主日,守星期日是纪念主的复活。人们不禁要问:基督教界果真有两个礼拜的日子吗?星期日果真是《圣经》说的主日吗?星期日这个古罗马拜太阳神(即巴力)的日子,如何成了基督教的礼拜日呢?让我们追本溯源,作一番较全面的了解。

安息日是哪一天

1993年5月6日《青岛日报》科普知识栏发表文章《“七日一周制”的由来》,全文如下:

古人依据星球运转规律计算时间形成年、月、日的周期。而七日一周的周期是没有任何天文学根据的。七日一周的来历,最早的说法来自《圣经》。《辞海》有这样解释:“根据《圣经·创世纪》记载,上帝六日内创造了天地万物,第七日完工休息,故遵该日为圣日,名为安息日(犹太人以日落作一天的开始,第七日指星期五日落至星期六日落。)并规定教徒在该日停止工作,礼拜上帝,称为守安息。基督教承袭犹太教关于守安息日的规定。”从《辞海》解释中可知,最早沿用“七日一周制”的是犹太民族和早期基督教,他们把第七日(安息日)作为礼拜日,此外,尚有较《圣经·创世记》更早的资料,那就是犹太民族和早期基督教的祖先们于公元前1455年从埃及去迦南(今日巴勒斯坦)途中,耶和华在西奈山亲自颁布的“十诫”,其中第四诫规定在六日内工作,第七日休息的制度。

至于古巴比伦流行“七曜”记日法,把一周七天顺序加上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球的名称,称为星期。所谓星期就是星的日期,也称曜日,这种记日法在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日历已有之,仅供占星用。到公元四世纪时,由罗马皇帝正式公布使用,才成定制。

罗马所公布的“七日一周制”与基督教传统的“七日一周制”在每周的休息礼拜日上有所不同。基督教在第七日(安息日)礼拜,而罗马则改在第一日(太阳日)休息礼拜。如此演变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公元306-337年罗马在位皇帝,将基督教奉为罗马国教(原罗马国教为太阳教)。他扶植基督教,使之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教会的礼仪、宗教活动、人事、经济都必须听命于皇帝。所以,君士坦丁皇帝颁令将基督教传统的第七日(安息日)的礼拜活动移到第一日(太阳日)举行,并于公元321年3月7日始成定制,也是为了适应其帝国统治的需要。

随着罗马基督教的扩展和影响,世界上许多地方使用罗马的“七日一周制”达千余年之久,直到十九世纪中叶,美国著名宗教家爱伦·怀特,又重新提倡使用基督教传统的“七日一周制”,她主张恢复第七日休息礼拜。近一百五十年以来,该主张逐渐被越来越多的基督教徒所接受并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