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泾波(1900年-1988年10月27日),名永清(慈禧赐名),英文名:Philip Fugh(英文名是司徒雷登所赠),北京满族正红旗人,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傅泾波交际圈很广,他义务协助司徒雷登的工作,经傅的介绍,司徒雷登认识了不少政经界要人。傅泾波是个谜一般的人物,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一书中这样写到“傅泾波之于我,就像我的儿子、同伴、秘书和联络官。傅泾波长期伴随在司徒雷登左右,司徒雷登返美后,傅泾波一家也移居美国。

中文名

傅泾波

外文名

Philip Fugh

国籍

中国

民族

满族

籍贯

北京

出生日期

1900年月日

逝世日期

性别

职业

民国时期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人物生平

傅泾波出生于清朝的贵族家庭,幼时由父亲带去见慈禧太后,慈禧赐名永清。父亲傅瑞卿思想新潮,信仰基督教。

1917年,北大学生傅泾波在天津青年会听司徒雷登演讲。1920年,傅泾波转学至司徒雷登任校长的燕京大学,后不幸患肺病,疗养期间司徒雷登及其家人常来探视,此后傅家与司徒家极为亲近。1922年,傅泾波接受司徒雷登的洗礼,正式成为基督徒。1924年,傅自燕大政治系毕业。

1925年,与基督徒刘倬汉女士(字洁云,1898年-1996年)结婚。傅泾波交际圈很广,他义务协助司徒雷登的工作,经傅的介绍,司徒雷登认识了不少政经界要人。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司徒雷登被日军监禁。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战败投降。1946年7月,司徒雷登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傅泾波以“大使私人顾问”的名义,在大使馆协助司徒雷登的工作。

1949年8月2日,司徒雷登和傅泾波一家前往美国,1949年11月后司徒中风雷登卧床,傅泾波夫妇照顾其饮食起居。1962年9月19日,司徒雷登去世,傅泾波将其骨灰捧回,希望将来可以将其合葬于燕京大学司徒夫人的墓地。1973年,傅泾波受邀访问中国,在临湖轩与故友会面,观看样板戏,并前往东北参观炼钢厂和大庆油田。十个月后,返回美国。1982年,傅泾波到访台湾。1984年,再次回国访问。1988年10月27日,傅泾波在美国去世。

子女

傅泾波之子傅履仁

子:傅履仁(John Fugh),美国首位华裔陆军少将。退役后从商,曾任麦道中国总裁、波音中国执行副总裁、安然国际中国主席等。2006年出任“百人会”会长,直到2009年卸任。2010年5月11日,因心脏病发作,在马里兰州国家海军医疗中心逝世,享年75岁。

女:傅暖泠、傅铎若、傅海澜。

师生情

傅泾波初识司徒雷登是在一次演讲会上。1917年,司徒雷登以天津青年会演讲嘉宾的身份在台上慷慨陈词,当时还是北大学生的傅泾波在台下见识了司徒雷登的风采。三年后,傅泾波转学到了燕京大学,两人才正式确立师生关系。

入学不久,傅泾波患上了肺病。司徒雷登对自己的学生关爱有加,常常携家带口前去探视,两人的师生关系也在这一时期变得愈发亲近。

1924年,傅泾波毕业,但他与司徒雷登的师生之谊并未就此结束。此后,傅泾波利用自己的人脉,为司徒雷登引见了许多政界人物。1946年司徒雷登被美国任命为驻华大使后,傅泾波则一直以“大使私人顾问”的身份协助工作。

1949年,结束任期的司徒雷登与傅泾波一家一同前往美国。三个月后,司徒雷登中风,从此卧病在床。司徒雷登没有什么积蓄,他的儿子收入微薄,也没有能力照顾他。傅泾波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司徒雷登的任务。傅泾波不离不弃地照顾了司徒雷登十二年,直到1962年司徒雷登因心脏病离世。傅泾波对司徒雷登的悉心照料,是晚年落魄的司徒雷登的唯一慰籍和依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