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腱鞘囊肿是一种肿胀,是指发生于关节囊或腱鞘附近的一种内含胶冻状粘液的良性肿块,其多为单房性,也可为多房性。

腱鞘囊肿是不会发生癌变,不会扩散,虽然他们可能会扩大规模,他们就不会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

手腕腱鞘囊肿症状很明显,发病部位会有轻微酸痛感,囊液变多时就会变硬而且有压痛的感觉。如果患处在手腕处,就也会伴有腕部无力,不适或酸痛、放射性痛,严重的话也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功能障碍。

外文名

Thumb tenosynovitis

就诊科室

外科

中文名

手腕腱鞘囊肿

季节分布

四季

传染病

临床表现

手或手腕背面肿胀

发病部位

手或手腕背面

疾病病因

发病原因不明。目前主要认为与关节囊、韧带、腱鞘上的结缔组织因局部营养不良,发生退行性粘液性变性或局部慢性劳损有关。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腕背部、腕掌部、肘部或足背部出现腕豆至拇指头大小的半球状肿块,质硬,有弹性,基底固定,有压痛。

临床特征

本病最常发生于腕部背侧,其次是腕部掌面的桡侧,亦可发生于手掌、手指、肘部和足背部,少数发生于膝及肘关节附近;多见于青年和中年,女性多于男性;大多逐渐发生或偶尔发现,生长缓慢。极少数病例,

囊肿可自行吸收,但时间长。多数病例经非手术治疗,疗效较好。极少数病例需手术切除,效果良好。通过直接外敷于腱鞘囊肿部位,可快速清热解毒、起到消肿化脓,同时修复关节腱鞘组织,恢复关节功能。

临床表现

1.手腕背侧、掌侧、肘部或足背等处出现局部肿块隆起,生长缓慢,很少有疼痛或不适。个别发生于腕管或掌部小鱼际者,可压迫正中神经或尺神经,出现相应的感觉和运动障碍。

2.肿块呈半球形,豌豆至拇指头大小,一般不超过2cm,表面光滑饱满,与皮肤无粘连,触之坚硬,有弹性,可有囊性感,基底固定,压之有酸胀或痛感。

2.手腕腱鞘囊肿的患者在每日起床后会感到明显的晨僵现象,通常关节晨僵的感觉在起床后最为明显而症状并不会随着活动频繁而明显缓解,受影响的关节肿胀甚至弹响,腱囊贴活血化瘀消除酸胀。

诊断依据

1.腕背侧、掌侧、肘部或足背等处出现半球形、表面光滑、张力较大的囊性肿块。

2.肿块生长缓慢,压之有酸胀或痛感,基底固定。

3.X线摄片示骨关节无改变。

中医治疗

主症腕背或足背部缓慢发展的囊性肿物,呈圆球状,表面光滑,边界清楚,质软,有波动感,无明显自觉症状或有轻微酸痛;囊液充满时,囊壁变为坚硬,局部压痛。想要彻底治愈,必须用万金膏。

针灸治疗

治法:活血散结,疏调经筋(在筋守筋)。以囊肿局部阿是穴为主。

主穴:囊肿局部阿是穴。

配穴:发于腕背者,加外关;发于足背者,加解溪。

操作:囊肿局部常规消毒,用较粗的毫针在囊肿的正中和四周各刺入1针,以刺破对侧的囊壁为度,留针20~30分钟,出针时尽量摇大针孔,每日1次。

方义:《内经》指出“在筋守筋”,故取局部阿是穴采用点刺法,可起到活血散结,疏调经筋的作用。中医传统疗法

治疗原则

1.腱鞘囊肿有时可以自消,但时间较长,并且疼痛大。

2.浅表囊肿可用外力压破、击破、挤破或用针刺破囊壁,待其自行吸收,可治愈,但易复发。外力压破以后,手腕会有非常不适的肿胀感,如果液体不吸收,囊肿还会慢慢重新形成。

3.局麻下用粗针头穿刺,尽量抽尽胶状液,注入醋酸氢化可的松或强的松龙12.5-25mg,加压包扎,每周一次,连续2-3次即愈,常复发。

4.如果腱鞘囊肿长在手腕掌侧,有时可能会压迫到里面的正中神经而引起手麻,类似于腕管综合征的表现,这时要尽快手术切除囊肿,缓解对于正中神经造成的压迫[1]

疗效评价

1.治愈:囊肿消失,无症状,肌腱无粘连,无复发,功能恢复。手术后伤口愈合。

2.好转:症状减轻,功能改善。

3.未愈:症状、体征未改善。

用药原则

1.本病一般不需药物治疗。要做囊内注射者,则可选用醋酸氢化可的松或强的松龙。

2.需手术治疗者,则术后选用适当的抗生素。部分住院病人还需补充液体等。

专家提示

手腕腱鞘囊肿,是一种好发于手腕背侧、掌侧或足背等处的良性肿块。

因此,若手腕或足背等处出现无痛性的半球形肿块,就应该考虑是本病,需与表皮样囊肿、皮脂腺瘤或脂肪瘤相鉴别,以免误诊。

本病一般对人体影响不大,极少数可自行消失。目前虽有多种方法治疗本病,但多数病例仍有复发之可能。

若囊肿较小,又无症状,且不影响外观者,可不做处理,静观其变。若囊肿较大,又有症状者,可行非手术治疗。复发者,可再次治疗。

手腕腱鞘囊肿的患者要多注意对患处的保护与观察,少吃辛辣的食物。长时间使用电脑应每隔一小时休息5至10分钟,休息时勤做室内运动,活动关节,这样会减轻手腕腱鞘囊肿症状或预防患上手腕腱鞘囊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