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式家庭厨房,又叫“O2O”厨房,或者“互联网+”厨房,它的快速萌芽与发展,源于互利互惠。不少闲置的家庭厨房赚得了收益,工作忙碌的人们享受到了在家吃饭、吃家常菜的温馨。然而,调查中也发现,家庭厨房的未来发展之路并非畅通无阻,从食品安全、配送效率,到企业的盈利模式,都有需要改进之处。

中文名

共享式家庭厨房

外文名

Shared family kitchen

别名

“O2O”厨房,“互联网+”厨房

概念

“互联网+”厨房

概述

共享式家庭厨房

2015年被誉为“共享经济”元年,住房、饮食、出行都陆续出现了共享经济模型,日常生活中的“食、住、行”原有模式都开始被共享经济撼动。滴滴、优步直接冲击了曾经的出租车市场,丰富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住宿共享经济之风也从国外吹到了我们身边,Airbnb、小猪短租等逐渐被认可和接受;民以食为天,在吃的方面,“回家吃饭”、“觅食”等平台,推广“家庭厨房”的概念,把家常菜做出妈妈亲自下厨的味道,吸引忙碌的上班族。

所谓“家庭共享厨房”,就是通过O2O平台将家庭厨房与用餐需求结合起来,一方面让吃腻了餐馆饭店的上班族品尝到“家的味道”,另一方面也可让退休在家的阿姨们赚些外快。[1]

经营模式

北京市朝阳区双井附近某小区,王大爷正在下厨做红烧大虾,切菜的铛铛声,炝锅的嚓嚓声,混成了热闹的“交响曲”。餐桌上,摆满了大桶的食用油、米面以及调味料。老伴儿李阿姨的手机不断发出来订单的声音提醒,一张张订单小票摆在旁边,顾客的催单电话不断……

王女士:啊,送啦,送啦。达达配送没有人接单,我们家里人自己去送拉,稍等一下哈,不好意思。

王大爷的家庭厨房仅开店一个月,“流水”已经达到一万八,净利润接近一半。

王大爷女儿:我们家现在一个月的销售额是一万八,哈哈,下个月估计能有3万多,刨除成本利润能有一半吧。

这正是“回家吃饭”共享平台在千万个“家庭厨房”中的一个。社区里厨艺好又有空闲的大爷大妈,可以在平台上上传菜品、标定价格,不出家门办起“家庭厨房”;而忙碌的上班族,可以在平台下单,叫“外卖”或堂食,吃上家里的味道。有人把这个全新的共享经济领域称为“滴滴吃饭”。

目前,“回家吃饭”在北京的日均订单量已经超过5万单,在北、上、广、深圳和杭州已经有超过5万个家庭厨房。目前该公司已经完成4轮融资。此外,“小e管饭”“觅食”等类似的O2O厨房或者共享经济厨房平台,也先后获得了资本市场的青睐。

问题

正常情况下,开设餐饮店需要办理营业执照、餐饮服务许可证、消防审批、以及地税、国税登记等一系列手续。但是记者按照回家吃饭家庭厨房端的APP申请开店,发现除了要求申请人持有健康证和进行简单培训外,其他几乎全凭自律。与餐馆进货、销售、库存都有详细记录相比,家庭厨房从原材料采购到整个加工制作过程都缺乏监管。

回家吃饭公关部负责人李文静告诉记者,除了在前期流程上要对家庭厨房进行审核,中期也会根据用户评价等定期对家厨进行考核。

但是在采访中,多个家庭厨房的大爷大妈告诉记者,回家吃饭在初审过后,就再也没有到家里去过。

2015年初,也有媒体曝光过回家吃饭的家庭厨房中存在卫生环境堪忧的情况。李文静表示,对于媒体报道的有关家庭厨房卫生条件堪忧的情况,公司会对其进行整改或者关闭。不过她表示,卫生问题其实在大小餐馆里也存在,如果你不信任自己家里的厨房你还信任哪里呢?“同在一个锅里吃饭”就意味着安全。

除了监管方面,记者也发现,家庭厨房大多存在服务和菜品稳定性差、配送时间无保证等问题。

各方观点

北京市消协法律顾问邱宝昌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新《食品安全法》要求对外经营的餐饮企业必须进行强制许可,取得流通许可等资质,但家庭厨房更类似于小作坊,法律基本处于空白状态。

对此李文静告诉记者,回家吃饭平台也希望政府跟进新的相关政策,以弥补空白。

李文静表示,“共享经济是新生事物,我们相信未来政府也会有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希望政府出台一个整体性的法律法规,针对家庭厨房这样区别于餐馆的形式,比如说给他们颁发一个新型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是卫生监管证?有类似的一个方向性的政策出来,让我们能够促进业务的开展,让更多人觉得接受起来更加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