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眉草鹀指名亚种(学名:Emberiza cioides cioides)属小型鸣禽。体型似麻雀,背面近栗色而带近黑色纵纹,颏和喉近白色,下体余部大部红褐色。一般主食植物种子。喙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类相比较为细弱,上下喙边缘不紧密切合而微向内弯,因而切合线中略有缝隙;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喜欢在开阔地环境中活动,见于丘陵地带和半山区地稀疏阔叶林地,山麓平原或山沟的灌丛和草丛中以及远离村庄的树丛和农田。该物种垂直分布于海拔500-1100米的中山和低山地带。分布于俄罗斯、蒙古、中国东北。

中文名

三道眉草鹀指名亚种

雀形目

形态特征

三道眉草鹀指名亚种雄性成鸟,额呈黑褐色和灰白色混杂状;头顶及枕深栗红色,羽缘淡黄色;眼先及颏下部各有一条黑纹;耳羽深栗色;眉纹白色,自嘴基伸至颈侧;上体余部栗红色,向后渐淡,各羽缘以土黄色,并具黑色羽干纹,而下体和尾上覆羽纯色;中央一对尾羽栗红色而具黑褐色羽干纹,其余尾羽黑褐色,外翈边缘土黄色,最外一对有一白色带从内翈端部直达外翈的近基部,外侧第二对末端中央,有一楔状白斑;小覆羽灰褐色,羽缘较浅白;中覆羽内翈褐色,外翈栗红色,羽端土黄色;大覆羽和三级飞羽中央黑褐色,羽缘黄白;小翼羽,初级飞羽暗褐,羽缘淡棕;飞羽均暗褐色,初级飞羽外缘灰白,次级飞羽的羽缘淡红褐色;颏及喉淡灰色;上胸栗红,呈显明横带;两胁栗红色而至栗黄,越往后越淡,直至和尾下覆羽及腹部的砂黄色相混合。腋羽和翼下覆羽灰白,羽基微黑。指名亚种的翅缘白色而东北亚种翅缘较棕。体形和羽色上均间于东北亚种和普通亚种之间。

雌性成鸟体羽色较雄鸟差淡;头顶、后颈和背部均呈浅褐色沾棕,而满布黑褐色条纹;耳羽也沾土黄色,眼先和颊纹沾污黄色;眉纹、耳羽及喉均土黄色;胸部栗色横带不显明。

栖息环境

喜栖在开阔地带,丘陵地带的稀疏阔叶林,人工林和其他小片林缘;在半山区的开阔地区也有分布;明亮的丘岗,有浓厚的杂草、稀疏的散布着小柞树、小松林和小桑树地区;山麓和沟谷附近的灌木丛和草丛间;山麓平原地区;离村较远的树丛和田地中活动;见于湟水河谷的丘陵草地中。三道眉草鹀垂直分布界在1100米以下,而500-1100米间此鸟为优势种。

分布范围

分布于俄罗斯,蒙古,中国东北扎兰屯、爱辉,新疆乌鲁木齐、阿勒泰西部天山,甘肃西北部(留鸟);青海湟水河谷(冬候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