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Interleukin的缩写,指白细胞介素,简称白介素,是指在白细胞或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它和血细胞生长因子同属细胞因子。两者相互协调,相互作用,共同完成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白细胞介素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中文名

白介素

外文名

Interleukin

发现时间

1981年

发现人

Ihle

性质

白细胞相互作用的淋巴因子

领域

生物研究

全称

白细胞介素

简介

白细胞介素是一类细胞因子,由白细胞产生,而且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包括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2等。其主要作用为在许多因子参与下,参与免疫反应的表达和调节,它在传递信息,激活与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细胞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以及在炎症反应中有重要的作用。例如,白介素11,有促进巨核细胞的形成及成熟,提高外周血血小板数目的作用。[1]

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缩写为IL,功能关系免疫反应的表达和调节,这种调节有来源于淋巴细胞或巨噬细胞等的许多因子参与。来源于淋巴细胞的有淋巴细胞活素,来源于巨噬细胞的总称为monokine,其中的各个因子的生物活性各有不同(例如巨噬细胞活化,促进T细胞繁殖等),因子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多不清楚。

在对免疫应答的研究过程中,在丝裂原刺激的细胞培养上清中发现了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分子,研究者各以自己测得的活性进行命名,十几年报道了近百种因子。后来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以往许多以生物活性命名的因子实际上是具有多效性的同一物质。

主要种类及其功能介绍

目前至少发现了38个白细胞介素,常用的为IL-2,IL-4,IL-6,IL-12等,它们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在介导细胞免疫、抵抗微生物感染和抗肿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白介素-1(IL-1)

有两种存在形式,即IL-1α和IL-1β,结合相同受体,它主要来源于单核吞噬细胞,还有淋巴细胞、内皮细胞及角化细胞等。它在低浓度时主要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如协同刺激增强T细胞和APC活性;促B细胞增殖及抗体产生;在高浓度时诱发肝急性期血浆蛋白合成,介导炎症反应;引起发热和恶病质状态。

白介素-2(IL-2)

主要由CD4+T细胞产生,CD8+T细胞也可产生,以自分泌和旁分泌方式发挥效应。它的主要功能为:(1)活化CD4+和CD8+T细胞,促细胞因子产生;(2)刺激NK细胞增殖、活化,诱导LAK细胞产生;(3)促活化B细胞增殖及产生抗体;(4)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

白介素-4(IL-4)

主要由Th2细胞产生,其主要功能为(1)刺激B细胞活化、增殖,诱导Ig类别转换产生IgG1和IgE,并促进其抗原递呈;(2)促进Th0细胞向Th2细胞分化;(3)抑制Th1细胞活化、增殖;(4)协同IL-3刺激肥大细胞增殖。

白细胞介素-6(IL-6)

主要由Th2细胞产生,也可由单核-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产生。它的主要功能为:(1)刺激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血浆蛋白,参与炎症反应;(2)刺激活化B细胞的增殖,分泌抗体;(3)协同刺激T细胞、胸腺细胞和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4)促骨髓瘤细胞增殖。

白细胞介素-8(IL-8)

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也可由上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产生。它的主要功能为:(1)对中性粒细胞有强的趋化作用,对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也有趋化作用;(2)活化中性粒细胞,参与炎症反应。

白细胞介素-10(IL-10)

主要由Th2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产生;B细胞和上皮细胞也可产生。它的主要功能为:(1)抑制巨噬细胞的抗原递呈和辅助T细胞应答功能;(2)抑制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及细胞因子产生;(3)可促B细胞分化增殖。

白细胞介素-12(IL-12)

主要由T细胞、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它的主要功能为:(1)激活NK细胞;(2)促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增殖;(3)刺激CD8+CTL细胞活化;(4)可协同IL-2诱生LAK细胞。

白细胞介素-18(IL-18)

主要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和上皮细胞,能够刺激活化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以及诱导NK细胞的细胞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