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区是山东省济南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济南市的东部,地处北纬36°25′-37°09′,东经117°10′-117°35′之间。章丘区地势处于山区、丘陵、平原,南高北低,黄河流经北境。章丘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中文名

章丘

外文名

ZhangqiuCity

面积

1855平方公里

下辖地区

辖11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908个行政村(居)

气候条件

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百脉泉、朱家峪、城子崖遗址、齐长城、东平陵故城、李开先墓、李清照词园

机场

济南遥墙国际机场

火车站

济南站、章丘站

车牌代码

鲁A

行政范围

截至2020年,章丘区总面积1719平方公里。章丘区辖明水、双山、枣园、龙山、圣井、埠村、普集、绣惠、相公庄、文祖、官庄、曹范、宁家埠、高官寨、白云湖、刁镇、黄河17个街道,垛庄1个镇,890个行政村。有18个城市社区,分别是:明水街道铁道北路社区、御泉社区、桃花山西区社区、龙泉社区,双山街道诺德社区、泉山社区、福泰社区、山水社区、宏昌社区、东城社区,圣井街道新城社区、碧桂园社区、黄旗山社区、翡翠东郡社区、诺贝尔社区,埠村街道新源社区,枣园街道站前街社区,文祖街道文昌社区。至2020年底,18个社区组织体系已经完善。区政府驻章丘区双山街道开先大道287号。

地理环境

地质

南部属鲁西隆起区,北部为济阳凹陷区,属旋扭性构造鲁西系的外旋层部位,南北向与北西向压扭性断层发育。特别是文祖断层,两盘南北向位移15公里,使断层两侧在地形、地质和地下水源等万面,形成显着的东西差异。地质构造形成普遍为单斜岩层,以块断为主,褶皱少见。岩层走向北西60°倾向北东30°,倾角7°~13°。各地质时代的地层齐全。山区自南而北分布为变质岩、石灰岩、页岩、煤层、火山喷出岩等。丘陵河谷和冲积平原则广泛分布泥岩,下部为淡水灰岩,上部为沙砾石层及各种土类。

地形

地处泰沂山区北麓,与华北平原接壤,长城岭绵延于南,长白山矗立于东。地形自东南向西北倾斜。自南而北依次为山区、丘陵、平原、洼地,分别占全市总面的30.8%、25.9%、30.7%和12.6%。最高峰为南部的鸡爪顶,海拔924米;最低处系北部辛寨乡朱家洼一带,海拔15米。

地貌

从地貌的角度来看,章丘市属于鲁西断块区,在鲁西断块区的泰鲁块隆内,古生代地层由新到老出露,最老的为中上寒武系的灰岩出露构成南部小区:泥盆系中、上石灰岩系沙页岩出露于明水附近地区,往北在小长白山附近则以火成岩为主。

章丘

位置

章丘市,位于山东省省会济南市东部。地处齐鲁腹地,东经117°10′~117°35′,北纬36°25′~37°09'之间。南依泰山,北邻黄河,西邻历城区,东连淄博市周村区、淄川区和沂源县,南交泰安、莱芜市,东北与邹平县接壤,西北隔黄河与济阳县相望。南北长70公里,东西宽37公里,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

气候

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季风区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冬春少雨雪,雨量集中于夏。年均日照2647.6小时;年均气温12.8℃,高温年13.6℃,低温年11.7℃;年平均降水量600.8毫米,一般为500~700毫米。季风,因受地势影响,反映不明显,除5月份以C(静风)及SSW(南南西)为最多风向外,其他月份以C(静风)及ESE(东南东)为主导风向。相对湿度为65%,无霜期192天。

自然资源

土壤

境内土壤共分4个土类,11个亚类,20个土属,87个土种。棕壤2326.67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1.9%。褐土8.83万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70.2%,分布在中南部。水稻土374.07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0.3%,集中于明水泉北地带。潮土3.48万公顷(含盐碱土9006.67公顷),占可利用面积的27.6%,集中于北部沿清、沿黄地带。

水资源

境内年均水资源总量5.7亿余立方米,其中可利用量4.43亿立方米,占77.72%。多年平均降水量600.8毫米;年均地表水资源总量2.12亿立方米,可利用量1.55亿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3.58亿立方米,可利用量2.88亿立方米。明水泉群年涌水量0.8亿立方米。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已探明的有16种,主要有煤炭、铝土、石灰石、花岗石,分别为1.26亿吨、4.16亿吨、2.5亿吨和0.3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林木资源共54科、183种,常见林木为松、柏、杨、柳、桐、榆、刺槐。中药材资源有远志、酸枣、丹参、郁李、野菊、茵陈、香附、百里香等566种,蕴藏量200余万公斤。野生动物资源主要有野兔、山鸡、狐狸、刺猬、黄鼠狼、獾及鱼、鳖、虾、蟹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0年章丘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如下

章丘市常住人口为106.42万人,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97.73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常住人口8.69万人。增长8.89%,年平均增长0.86%。

章丘市常住人口中共有32.52万户。其中家庭户31.80万户,章丘市常住人口家庭户人口为98.96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3人减少了0.22人。其中三人户家庭98871户,占家庭户31.09%

章丘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为52.63万人,占总人口的49.45%;女性为53.79万人,占总人口的50.55%,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8.89:100下降为97.82:100。

章丘市常住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15.83万人,占14.88%,15-64岁的人口为79.91万人,占75.09%;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68万人,占10.03%。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5.36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比重上升了4.0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27个百分点。

章丘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程度的人数为10.10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教育程度的人数为11.21万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数为46.60万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人数为29.10万人(以上各种教育程度的人数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数由1664人上升为9490人;具有高中教育程度的人数由7975人上升为10531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的人数由40904人上升为43783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的人数由33760人下降为27337人。

章丘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60万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2.50万人,文盲率由6.24%下降为3.38%,下降了2.86个百分点。

民族

56个民族在章丘是聚了40个民族。章丘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54813人,各少数民族人口为9397人。其中回族人口7852人,蒙古族、藏族、苗族等其他民族人口1545人,回族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占人口数最多。汉族人口较“五普”增加85545人。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3年,投资3.47亿元改善办学条件,新建学校、幼儿园42所,加固学校6所,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改造塑胶操场23个。并投资2500万元对照标准进行内部配套。章丘市职成教中心、诺德实验小学和新城实验(国际)学校等新建工程按计划推进。高考本科上线率达到73.9%,高出山东省30个百分点。

章丘市有学校207所,在校生13余万人,教职工1余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95所,普通高中5所,职业中专3所,另有教师进修学校、济南电大章丘分校、特殊教育学校、实验幼儿园各一所。

文化事业

2013年,新建完成40处农村文化大院、40个农家书屋、20个特色文化村的建设任务。共完成各项文化惠民演出140余场,公益电影放映11020场。成功承办了“十艺节”期间系列文化活动,受益群众11万人。群口快板《肉夹馍》和民族歌曲《新绣荷包》,分别获得文化部社会文化最高奖“群星奖”,市文化中心百脉剧场获得十艺节“优秀场馆”称号。

医疗卫生

2013年新农合参合农民79.7万,人均筹资350元,补偿封顶线提高到15万元。大病保险实际补偿比达119%。在济南市实施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基本用药新农合全报销项目,受益群众达37.9万人次,免费金额100.3万元。

居民生活

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28元,比2012年增长10.8%;人均消费性支出15993元,增长12.3%。城镇恩格尔系数为29.80%,下降0.6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15294元,增长12.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987元,增长14.1%。农村恩格尔系数为31.53%,下降0.1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宅使用面积40.45平方米,比2012年增加0.28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46.10平方米,增加1.27平方米。

交通

章丘市胶济铁路、济青公路、济青高速公路、经十东路、章莱路、潘王路、0九路纵横贯通交错,四通八达。济南国际机场位于章丘境内,半小时车程可达京沪、京福高速公路,3小时车程可达青岛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