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纲长鼻目(Proboscidea)象科下的动物。有非洲象(Loxodonta africana)和亚洲象2种。绝种的猛犸象(mammoths)亦属长鼻目。皮肤粗糙,体毛浅灰至褐色。鼻与上唇愈合成长鼻,强壮有力,能蜷曲,用来获取食物(树叶、树枝及其他植物)和饮水。上颌有一对切牙,为不断生长的*獠牙(ivory tusks),为此,长期被捕杀。偷猎象已使非洲象的数量由1979年的130万头下降到1989年的60万头,引起了人们对这种动物生存的关切。喜群居。妊娠期21—22个月,寿命60—70岁。非洲象为现存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肩高3—4米,体重5—7.5吨。印度象较小,有灵性,易驯服,在印度、缅甸、泰国和马来西亚被用作役畜。现被认为是濒危物种。

中文名

拉丁学名

Elephas maximus

动物界

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Vertebrata)

哺乳纲(Mammalia)

亚纲

真兽亚纲(Eutheria)

长鼻目

象科

分布区域

亚洲、非洲

别称

大象

生活习性

象栖息于多种生境,尤喜丛林、草原和河谷地带。群居,雄性偶有独栖。以植物为食,食量极大,每日食量225千克以上。寿命约80年。一些象已被人类驯养,视为家畜,可供骑乘或服劳役。象牙一直被作为名贵的雕刻材料,价格昂贵,故象遭到大肆滥捕,这也是它们数量急剧下降的原因之一。

群居

象是群居性动物,以家族为单位,由雌象做首领,每天活动的时间,行动路线,觅食地点,栖息场所等均听雌象指挥。而成年雄象只承担保卫家庭安全的责任。有时几个象群聚集起来,结成上百只大群。

食物

大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以嫩叶、野果、野草、野菜、嫩竹等植物为食。大象虽是纯粹的素食主义者,但因体形高大,是陆地动物界中名副其实的大力士和巨无霸,且有长鼻和长牙做武器,因此在自然界中除了人类外没有任何天敌。夜间不能视物,所以容易在夜间受到狮子群攻击。

种群现状

种群

长鼻目曾有6科,其中5科已灭绝,仅余象科1科2属3种动物。本目动物特征一如其名,鼻子长,鼻端生有指状突,能捡拾细小物品。 象科包括2属3种动物,即亚洲象和非洲象及非洲森林象。

分布范围

长鼻目曾有6科,其中5科已灭绝,仅余象科1科共2属3种(亚洲象属和非洲象属),三个物种分别为亚洲象和非洲象和非洲森林象。亚洲象历史上曾广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及河南中南部、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现分布范围已缩小,主要产于印度、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也有小的野生种群。非洲象则广泛分布于整个非洲大陆(除撒哈拉沙漠)。非洲森林象则居于非洲大陆中西部的森林中。

释名简介

象,哺乳纲,长鼻目,象科。主要外部特征为柔韧而肌肉发达的长鼻,具缠卷的功能,是象自卫和取食取水的有力工具。

象有灰、白二种颜色,形体庞大,它的身高丈多。是牛身高的2倍,眼睛像猪。四脚像柱子粗,没有指甲而有爪甲。行走时先移动左脚,卧下时用臂着地。它的头不能俯地,它的颈不能旋转,它的耳朵下垂。它的鼻子长长的能垂到地上,平时弯卷着,鼻端很深,可以开闭。食物饮水都从鼻卷入口,一身的力量,都在鼻上。所以伤了鼻子,象就死了。

外形特征

象肩高约3米多,体重2~8吨。头大,耳大如扇。四肢粗大如圆柱,支撑着巨大身体,膝关节不能自由屈曲。鼻长几与体长相等,呈圆筒状,伸屈自如;鼻孔开口在末端,鼻尖有指状突起,能拣拾细物。上颌具1对发达门齿,终生生长,非洲象门齿可长达3.3米,亚洲象雌性长牙不外露;上、下颌每侧均具6个颊齿,自前向后依次生长,具高齿冠,结构复杂。每足5趾,但第1、第5趾发育不全。被毛稀疏,体色浅灰褐色。雄象睾丸隐于腹腔内;雌象前腿后有2个乳头,妊娠期长达600多天,一般每胎1仔。象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它的嗅觉和听觉发达,视觉较差。长鼻起着胳膊和手指的作用,能摄取水与食物送入口中。巨大的耳廓不仅帮助谛听,也有散热功能。雄性(非洲象雌雄均有)的长獠牙是特化的上颌门齿。亚洲象前肢5指,后肢4趾,非洲象前肢3趾。非洲象长鼻末端有2个指状突起,亚洲象仅具1个;非洲象的两种象耳大,体型较大,亚洲象耳小,身体较小,体重较轻。

发展历史

现代象是从始祖象进化而来。据化石发现,始新世的始祖象仅吻部较长,体亦小。由始祖象次第演变成现代象。

种类

注:研究发现非洲森林象和草原象或许是两个物种。非洲草原象

分布于非洲西部、中部、东部和南部。

非洲象生活在非洲广大的热带森林、丛林和草原地带,它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群居,要由一只雄象率领,日行性,无定居。以野草、树叶、树皮、嫩枝等为食。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约22个月,每产1仔,13~14岁性成熟,寿命60年以上。北京动物园1954年开始饲养展出。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非洲象是现存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雄象的体长略长于肩高(体长指鼻根至尾根的长度),尾长1~1.3米,肩高3.0~4.0米,体重3~8吨。有最常见的捕获记录:为一只雄性,体全长(包括鼻子、尾巴)10.67米,前足围1.8米,体重8吨。最大的象牙纪录为长350厘米,重约107千克。

非洲成年象确实强悍,近年来研究表明非洲象有两种: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常见的非洲草原象是世界上最大的陆生哺乳动物,耳朵大且下部尖,不论雌雄都有长而弯的象牙,性情极其暴躁,会主动攻击其他动物。

非洲森林象

非洲森林象耳朵圆,个体较小,一般不超过2.5米高,最高也只有2.8米,体重3吨。前足5趾,后足4趾(和亚洲象相同),象牙质地更硬。最近根据基因分析证明它和非洲草原象不是同一个种类。非洲草原象和非洲森林象有着明显不同的遗传特征,其外表特征也有很大的差别:森林象体形较小,耳圆,象牙较直且呈粉红色。过去在非洲雨林中还发现过体形更小的倭象,现在被认为是非洲森林象的未成熟个体。足下肉变大,更适应缺水的生活,非常知道节约用水,而且会在沙漠中寻找水源。

亚洲象

学名:Elephas maximus

英文名:Indian elephant

分布于中国云南省南部。国外见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亚洲象(又名亚洲大象)生活于热带森林、丛林或草原地带,群居。视觉较差(主要是由于象的睫毛比较长所以影响视力),嗅、听觉灵敏,炎热时喜水浴。晨昏觅食,以野草、树叶、竹叶、野果等为食。肩高2.6~3.3米,体重5~7吨。

繁殖期不固定,孕期20~22个月,每产1仔,9~12岁性成熟,寿命70~80年。北京动物园1951年饲养展出,1964年繁殖成功。

为中国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俄罗斯彼尔姆市动物园一头名为“忠尼”的大象18日迎来了自己40岁的生日,从而成为世界上由动物园或马戏团豢养的最长寿的大象。

在哺乳动物中,最长寿的动物是大象,据说它能活六十到七十岁。当然野生场合和人工饲养是不同的,前者的寿命短些。据记载,哥拉帕格斯群岛的长寿象能活一百八十到二百岁。

有关大象趣闻

《三国志》:曹冲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较可知。”太祖悦,即施行焉。

非洲肯尼亚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非洲大象能辨认其它100多头大象发出的叫声,哪怕是在分开几年之后。

英国一所大学研究人员在位于肯尼亚的国家公园录制了一些非洲大象母亲用来进行联系的低频的呼声,这些声音是大象用来确认个体,也是用它组成的一个复杂的社会的一部分。在记录下哪些大象经常碰面,哪些互不交往后,研究人员把这些叫声放给27个大象群体听并观察它们的反应。如果它们认识这发出叫声的大象,它们就会回应,如果不认识的话,它们要不干脆忽略,只是听而没有任何反应,要不变得易怒而且戒备。研究表明它们能够分辨来自其他14个大象群体所发出的声音,研究人员认为,每头非洲大象能辨认其他100多头大象发出的叫声,而且对于它们之间如何联络的记忆也相当持久。当把一头已经死了两年的大象的声音播给它的家庭成员时,它们仍然回应而且走近声源。

威胁

自古以来因对象牙及其皮肉的觊觎而进行的偷猎行为皆是对大象存活的最大威胁。历史上,无数文明古国均以象牙作为主要工艺品的原材料,其珍贵程度足以媲美黄金。象牙贸易亦是在20世纪非洲象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并令国际间开始提倡禁止象牙贸易活动。自1989年美国开了先例后,紧接着其他北美国家、西欧及日本等并立例禁止象牙贸易。当时非洲诸国仍以象牙工艺品作为其国家的象征,但自从不少先锋国家,包括肯尼亚总统丹尼尔·阿拉普·莫伊于1989年将超过12吨的象牙焚毁后,国际上对保护大象的意识才开始大幅提高CITES的国际禁令于1990年一月起开始执行,并导致传统象牙加工国如中国及印度等出现失业率上升的情况。当年如日本及香港等亦有为数不少从事象牙工艺品的人士,但这些地区很快就适应了有关法规的影响。津巴布韦、博茨瓦纳、纳米比亚、赞比亚及马拉维因表示其所在地的大象种群数目健康而希望继续进行象牙贸易,但它们只获准以合理扑杀或死于自然的大象作为象牙来源。

禁令使大象得以在非洲地区获得喘息的机会,但偷猎的行为并没有完全被制止。在2012年1月,超过650头位于喀麦隆包巴恩吉达国家公园的大象在短短六周内被虐杀。根据调查这批备有如AK-47及火箭炮等大形军火的苏丹猎手(因苏丹的猎人惯在被害的大象耳朵割下圆形一块作战利品)手法残酷,往往在大象受到数发子弹的射击后便将活生生的大象象鼻或脸部整个砍下。亚洲象的潜在风险较低,因该地区的雌象较多,而雌象并没有獠牙。然而零星的偷猎事件亦曾发生在印度沛绿亚国家公园内。

其他威胁大象存活的原因还包括栖息地破坏及细碎化。由于它们较其他同区物种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而亚洲象的活动范围也正在人类密集的地区,因此极易被人类侵害它们的空间。最极端情况是它们只能被人类赶到细小岛屿上的森林区域内。此外,由于大象的体积及其食量惊人,因此也不能在农地区域中与人类共存。在这些地区的大象常会无意间践踏农地并食用农作品而与当地人民发生冲突,令人类与大象均出现伤亡的状况。如何有效缓解它们之间的冲突是在这些地区开展保育活动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