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黑、吉、蒙三省(区)交界处,北与齐齐哈尔市毗连,西与内蒙古扎赉特旗接壤,南与吉林镇赉县为邻,东与大庆市杜蒙县隔嫩江相望,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全县幅员面积3996平方公里。

全县10个乡镇下辖83个行政村、5个社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泰来县常住人口为249153人。

2020年,泰来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64亿元,增长6%;

别名

泰来气

中文名称

泰来县

外文名称

Tailai County

行政区类别

县级

所属地区

中国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下辖地区

8镇2乡

政府驻地

泰来镇

电话区号

0452

邮政区码

162400

面积

3996平方公里

人口

249153人(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

气候条件

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火车站

泰来站

车牌代码

黑B

行政代码

230224

地区生产总值

64 亿元(2020年)

历史沿革

泰来,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先人就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繁衍、生息。唐虞三代直至周、秦为涉貊族居住之地,两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为夫余国和鲜卑族居住之地,

泰来县

隋、唐时期为室韦族居住之地。

辽代为上京道泰州辖地,金代沿续辽制,泰来属泰州汉军万户居住之地。  

1206年(金泰和六年),蒙古尼伦部首领也速该长子铁木真统一了大部份蒙古部族,在鄂嫩河畔(亦称斡难河)建蒙古汗国,上尊号成吉思汗,开始分封其兄弟。泰来为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封地。

1271年(元至元八年),元世祖忽必烈废蒙古汗国,改国号元,定都于大都(今北京)。

泰来属中书省泰宁路,元延祐年间改隶辽阳行省。

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设兀良哈三卫(即福余、朵颜、泰宁三卫),隶于大宁都司,泰来属朵颜。

1436年(明正统元年),兀良哈三卫改隶奴儿干都司。

清初,为科尔沁蒙古十旗的扎赉特旗游牧之地,隶于哲里木盟。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在扎赉特旗境内莫勒红岗子(今吉林省大赉镇)设大赉厅,在塔子城设大赉厅分防经历衙门,隶于黑龙江将军(翌年改为黑龙江省)。与此同时,在杜尔伯特旗境内设沿江荒务行局。出放时、和、年、丰等荒段。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撤销沿江荒务行局,在多耐站设武兴设治公所。

同时在嫩江西岸设哈拉霍硕屯垦局,管理北洋陆军退伍兵屯垦事宜。

1909年(清宣统元年),撤销武兴设治公所,并于哈拉霍硕屯垦局,管理杜尔伯特、扎赉特两旗荒务,称杜扎屯垦局。

1913年(民国2年)11月19日,撤销杜扎屯垦局。在泰来气置泰来设治局,与大赉县划界而治,为泰来行政建置之始。同年3月塔子城分防经历改为警察事务所(属大赉县)。

1914年(民国3年)3月,塔子城警察事务所划归泰来设治局,10月定名为武兴佐治局。

1917年(民国6年)1月,泰来设治局升为县,隶属黑龙江省龙江道。

1917年(民国6年)4月,武兴佐治局升为县佐。

1929年(民国18年)2月15日,撤销龙江道尹公署,泰来县直隶于黑龙江省,同时撤销武兴县佐。

东北沦陷时期,泰来县属伪龙江省1945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撤出泰来县城,日伪残余组织泰来县维持会。

1946年2月12日,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二团解放泰来县城。2月20日,成立泰来县政府,泰来县属嫩江省。

1947年2月7日,黑龙江省和嫩江省联合成立黑龙江嫩江联合省,简称黑嫩省,泰来县属黑嫩省。

1947年9月15日,黑嫩省又分开为黑龙江、嫩江两省,泰来县属嫩江省。

1949年5月,黑龙江、嫩江两省再次合并为黑龙江省,泰来县属黑龙江省。

1951年8月16日,泰来县划为丁等县,属黑龙江省嫩江地区。

1954年8月1日,黑龙江省与松江省合并为黑龙江省,泰来县仍属黑龙江省嫩江地区。

1960年4月16日,撤销嫩江地区,泰来县划归齐齐哈尔市。

1961年10月7日,恢复嫩江地区,泰来县又隶于嫩江地区。

1985年1月3日,齐齐哈尔市与嫩江地区合并,泰来县隶于齐齐哈尔市。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泰来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距省会哈尔滨市约为350公里,地跨东经122度59分—124度,北纬46度13分—47度10分之间。南与吉林省镇赉县为邻,北与齐齐哈尔市、龙江县毗连,西与内蒙古自治区扎赉特旗接壤,东与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隔嫩江相望。广107公里,袤88公里,总面积3996平方公里。  

气候

泰来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高温少雨,秋季多风温差大,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活动积温2930.6摄氏度,年平均气温4.9摄氏度,年平均无霜期145天,年平均日照2908.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92.6毫米,土壤结冻期10月21日,解冻期3月26日,冬季最大冻结深度为2.06米。由于处于黑龙江省第一积温带上,光热资源充足,有“塞北江南”的美誉。  

地貌

泰来县全境处嫩江下游,大兴安岭东南余脉和松嫩平原西部边缘的过渡地带。地处松嫩平原西部边缘地带,地势由西北逐渐向东南倾斜,中部较为平坦。海拔高度在137至160米之间。县域内海拔高度最高点为193.6米,最低点为133.4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由高到低逐渐倾斜,地形宽广平坦,有大小不等的土山(沙丘)分布其中。  

行政区划

截至2012年,泰来县下辖8个镇、2个乡:泰来镇、平洋镇、汤池镇、江桥蒙古族镇、塔子城镇、大兴镇、和平镇、克利镇、胜利蒙古族乡、宁姜蒙古族乡。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泰来县境域内土地资源土壤类型较多,全县有耕地269万亩,适宜发展水稻、玉米、花生、绿豆等粮食作物生产。  

水产资源

泰来县境域内一江(嫩江)五河(托力河、绰尔河、二龙涛河、呼尔达河、乌裕尔河)纵横交错,水面达30万亩,水资源充足,盛产鲤、草、鲢、三花五罗等鱼类13科40属67种。  

矿产资源

泰来县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含油面积135平方公里,含气面积118平方公里。

经济

综述

1997年,泰来县国民生产总值实现5.1亿元,年均递增12.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现1561元,年均递增12.6%,实现了提前三年翻两番的目标。  

2020年,泰来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64亿元,增长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计完成5亿元,增长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24亿元,增长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2123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达到10104元,分别增长6%和10%。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截至2017年末,全县水田面积发展到175.8万亩,杂粮杂豆面积稳定在40万亩,蔬菜和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到14万亩。加快示范园区建设,各类农业示范园区达到41处、22.6万亩,“互联网+农业”高标准示范基地达到40处、3万亩。新型经营主体焕发更多活力,国家级示范社发展到5个,省级规范社发展到13个,市级规范社发展到35个。积极扶持飞鹤、佳和、天兆等龙头企业发展,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渔业生产面积发展到24万亩,总产值达到1.9亿元。[5]

第一产业

泰来县有耕地12.7万公顷,其中水田2万公顷。盛产东北优质大米、玉米、大豆等;有林地3.7万公顷,其中果树面积0.2万公顷;草原面积10万公顷,总水面2.5万公顷,盛产鲫、鲤、草、鲢、鳊、鳜等67个鱼种。现有苇塘14万亩,粘土矿资源丰富,河流石、工程砂贮藏量为6.5亿立方米;现又探明境内嫩江沿岸石油储量500万吨,天然气7亿立方米。

2001年,泰来县先后建立粮、牧、渔、林、果、菜、糖、油8大商品生产基地,商品率平均在70%以上。同年,全县粮食总产达41.7万吨,年均递增20.1%;实现农业总产值5亿元,年均递增14.5%;实现牧业产值1.1亿元,年均递增10.8%。乡镇企业已发展到144户,总产值实现1.4亿元,年均递增18.1%。大牲畜存栏8万头,畜产品产量达2.9万吨,年均递增2.2%,其中肉类总产0.9万吨,年均递增5.2%。全县造林面积4.5万亩,森林覆盖率已达14.6%。年产鲜鱼0.85万吨,年均递增5.5%。全县农业经济现已形成以“米稻杂、畜禽鱼、瓜果菜”为主的特色农业发展格局,并因地制宜发展了花生、白瓜、烤烟生产。  

截至2001年,泰来县有耕地269万亩,地势平坦,适宜发展水稻、玉米、花生、绿豆等大田作物和经济作物生产,年种植水稻90万亩、玉米120万亩、花生35万亩、绿豆20万亩;有荒山荒地109.8万亩,林地60.8万亩,草原150万亩。

泰来县水稻栽培最早是在清朝光绪年间,当地有少数外来移民在嫩江一带利用江水种植水稻。1933年,日本组织的朝鲜垦荒团落户原四里五乡曙光村,开始了大面积水稻栽培,1949年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20世纪50年代,种植面积呈稳步增长趋势,至1960年增加到3万余亩,1980年发展到4.2万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特别是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技术的引进和推广,水稻生产高产、稳产、抵御旱涝灾害的特点得到了充分发挥,加之“以稻治涝”、“以稻治旱”战略的推行,水稻种植面积开始较快增长,1990年发展到16.9万亩,1998年已发展到37.4万亩。2004年以来,随着水稻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扬,国家“一免两补”惠农政策的激励,水稻种植面积迅猛增长,2008年已发展到120万亩(含省属六三农场9.033万亩,农垦系统泰来农场3万亩),年产量可达72万吨。2008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水稻“567”高产工程示范县(水稻亩产550公斤县、600公斤乡、700公斤以上的核心区);2009年,被齐齐哈尔市政府初选为航天中心食品初级农产品基地。  

截至2001年,泰来县共投放发展奶牛资金2亿多元,奶牛养殖户达到3000户,奶牛存栏2.2万头,农民养奶牛收入超过1亿元;生猪养殖百头以上大户达150户,生猪饲养量达34.4万头,其中,存栏达24.7万头,出栏9.7万头,年出栏50头以上的专业户达1400户。鸭鹅存栏736万只,现已落实规模养殖户2506户,年末可出栏鸭鹅70万只。初步形成了以雅士利、汇源为龙头的乳品产业链、以汇源为龙头的沙棘产业链、以金健米业为龙头的稻米产业链、以康派尔公司为龙头的花生产业链、以嫩江白鹅加工有限公司和龙诚羽毛为龙头的鸭鹅产业等五条产业链,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011年,泰来县水稻面积发展到93万亩,花生面积发展到40万亩。全县玉米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120万亩左右,绿豆稳定在20万亩左右,实现了种植结构调整目标。  

2011年,泰来县新建高标准农业示范园区26处2950亩。全县现建设水稻育秧大棚2.2万栋,建设标准化大棚育秧小区80处4400栋。大力开展品种对比、肥料施用、栽培模式等高新技术试验示范。水田农机保有量快速增加,现全县已有水田农机协会5个,插秧机5860余台,收割机520台,水田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  

2011年,泰来县奶牛存栏达4.3万头,可产鲜奶7.8万吨,奶牛养殖小区累计达到45处,奶牛基点村累计达到36个,标准化榨乳站81处。加大了对奶站、饲料、兽药、私屠滥宰的专项整治力度,奶源市场环境得到了净化。  

2011年,泰来县植树造林4.3万亩。全面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全面加大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抗旱灌溉引水项目渠首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渠道工程开工41.6公里。完成嫩江右岸堤防建设和宏胜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全面加强抗旱水源建设,现全县机电井总数达到3.65万眼,泵站总数达到37座。实施耕地占补平衡项目3个,新增耕地5748亩。  

截至2011年,泰来县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发展到112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0%。认真落实保护性耕作示范县项目,全县保护性耕作面积发展到10万亩。全县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466个,2011年新发展283个,入社农户达到1.5万户。认真推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农村集体经济步入规范化管理轨道。星级村评定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全县确定五星级村2个,四星级村4个,三星级村10个,并顺利通过省级检查验收。全县完成街路硬化24公里,修整村屯道路262公里,新建文化活动室12处,新建设文化广场9处,安装路灯365盏,安装自来水1130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强。  

第二产业

截至2012年,泰来县已形成了建材产业、造纸及芦苇产业、羽绒制品产业、食品加工产业、机械制造和修理产业等5大支柱产业,全县乡及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税1321万元,年均递增分别为6.1%、11.9%和26.1%。  

第三产业

以发展商贸流通和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截止2013年末,全县有主要农产品集贸市场7个(泰来镇中兴大市场、泰来镇城南市场、红旗粮库集市、塔子城市场、塔子城杂粮市场、江桥镇市场、大兴镇市场),主要经营包括粮油、果菜、水产品、肉禽蛋、副食、酒水饮料、调料、建材、百货等9大类5000多个品种农产品。同时,通过几年来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家电下乡”工作,新建改造县级配送中心1个(泰来县鑫鑫配送中心),农家店150个(乡级店10个、村级店140个),基本达到了乡镇、行政村的全覆盖。  

社会

城乡建设

2001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00万元,年均递增39.9%。改造、铺装城内道路2万平方米,构成了以白色高标准路面为主体的城镇道路主体框架;完成了京齐光缆通信并网工程,实现了乡以上传输数字化交换程控化的通信网络。城镇居民人均收入2100元,年均递增19.1%;农村人均收入1369元,年均递增16.0%;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2.8亿元,年均递增24.6%,人均储蓄875元,年均递增25.4%。  

截至2012年,完成“一区三园”总体规划修编等规划10项、平整土地24万平方米、硬化道路5.8公里、铺装给排水管线6.1公里,争取工业用地指标40.7万平方米、收储土地32.9万平方米。  

科技

2001年,全县累计实施各类重大科技项目40项,取得科技成果21项,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35%。

教育

2001年,泰来县有普通中小学215所,其中中学26所,小学189所,在校生5.3万人,其中中学生1743人,教职工3607人;初中规范化建设达标率为95%;小学规范化建设达标率为90%。  

2020年5月19日,入选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全县在职教职工2398人(含服务期未满的特岗教师101),其中男923人、女1475人;高中(含职高)教职工328人,初中教职工1010人,小学教职工986人,幼儿园教职工31人,其他商业单位43人。专任教师中师学历232人,专科学历815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351人,各学段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国家标准。全县有高级教师职称523人、一级教师职称888人、二级教师职称870人。近五年新招聘教师256人,其中为农村学校招聘特岗教师209人,为县城学校招聘新教师47人。[6]

文化

2001年,泰来县专业艺术表演团体、文化馆(站)公共图书馆、广播、电视等都有很大发展,有线电视入户4500户。  

卫生

2001年,泰来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1个,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51人。全县群众性体育活动普及,几年中为国家、省、市输送体育人才19人。泰来县是国家首批群众体育先进县之一。  

治沙造林

2001年,泰来县沙棘面积达2.5 万亩,森林面积达62.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11.4%;百万亩喷灌县建设快速推进,全县现有机电井30200眼,喷灌设备2534台(套),喷灌能力达到85万亩。  

市政建设

2012年,县城所在地泰来镇规划区面积1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2.4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6.5万人。城区内有泰湖生态湿地59.5公顷,自然湖面800余公顷。自然风光优美,生态环境良好,是丹顶鹤、黑头鹤、灰鹤、红嘴鸥、野鸭、鸳鸯等几十种鸟类的栖息地。城区内主次干道32条,形成南北纵横的井字型结构。现已绿化街路30条,城区绿地总面积357.75公顷,绿地率达28.8%,城市绿化覆盖面积408.2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3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4平方米。2001年,泰来镇被评为省级卫生镇;2003年被评为省级园林城;2001年以来,该县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新绿杯”竞赛活动先进县。2003年以来,黑龙江省泰来监狱、国土资源局、建行花园小区和县人民医院被评为省级花园式单位;县政府、县电业局、县第四中学和泰来粮库被评为市级花园式单位。  

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泰来县人口32万人,农业人口占75.9%。有汉、蒙古、朝鲜、回等15个民族,是齐齐哈尔地区的少数民族聚居县,有少数民族2.5万人。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泰来县常住人口为249153人。  

县名由来

清朝末期,“泰来气”是科尔沁蒙古十旗之一的扎赉特旗的一个小村落,这里曾经住着一位蒙古喇嘛,为附近的村民施医“栽花力,预防天花发生。天长日久,人们出于感激之情”便称此地为“他拉戏”,实为蒙语“栽种”之意。由于蒙荒开放,汉族人不断迁入定居,蒙古族居民逐渐西徙,人们误依“他拉戏”的谐音称之为“泰来气”。1913年,在泰来气置设治局,设治员张毓华邀集社会名流研讨设治局名称,认为“泰来气”首二字正合“否极泰来”之后二字,取亨通、吉祥之意,故将设治局定名为泰来设治局。设治局升县后,一直沿用“泰来”之称。

旅游

古代遗迹

泰来县境内有石器时代宏升东翁招山遗址、辽金时期塔子城古城遗址、马占山江桥抗战遗址、东方红林场自然保护区及98 抗洪期间江总书记、朱总理慰问灾民、视察灾情的纪念地——洪生新村地窨子等旅游资源和旅游胜地。  

泰湖国家湿地公园

泰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黑龙江省泰来县城东侧,三面环城、一面靠山,总面积1365公顷。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有植物494种、鱼类31种、鸟类162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有21种。2011年被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试点),现为3A级旅游景区。  

泰来县泰湖湿地国家公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白琵鹭、豆雁、白额雁等野鸟。  

交通

泰来县交通四通八达。G231国道贯通泰来县南北,平齐铁路穿境而过,齐泰高速是联结黑吉蒙三省(区)交通的重要公路,县城距沈阳铁路局最北端战略装车点11公里,距齐齐哈尔市110公里,距齐齐哈尔民航机场105公里。  

城市荣誉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1年10月8日,入选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公示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