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银河,女,1952年2月4日出生于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师从于中国社会学奠基人费孝通,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刊》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中文名

李银河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52年2月4日

毕业院校

山西大学

职业

性学者、社会学家

主要成就

中国50位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

性别

代表作品

婚姻法修改论争、李银河口述自传、虐恋亚文化、女性主义

配 偶

王小波

母 亲

李克林

人物经历

早年生活

1977年,在山西大学毕业,担任《光明日报》编辑,分配于史学组。

1978年,经友人介绍,去国务院研究室政策研究。

1979年,社会科学前辈于光远成立马列所,李银河就职中国社会科学院。

1982年,前去美国,1988年回国,主修社会学,硕博连读。博士论文选“婚姻和家庭”,发表《中国当代城市的婚姻和家庭》。

1989年,做同性恋研究,开始进入性学研究领域,师从在北京大学做博士后的费孝通。

1988年,中国成立第一个文科博士后站,急需1988年毕业的,既是学社会学的又愿意回来的博士,就找到了李银河。当代博士后都是理工科,所以李银河成了中国第一个文科博士站的第一个博士后[2]

初恋经历

李银河再推新书《李银河:我的生命哲学》。书中,李银河首次袒露了自己的初恋,而且是一次“相当惨”的初恋,“因为我爱上了他,他却没有爱上我。”李银河说读大学时,一位“长得非常英俊,一米八的大个儿,有挺直的鼻梁和两条漂亮的眉毛,脸型有点像欧洲人的帅哥”,进入了她的视野。“他的笑很有感染力。我能在几秒钟之内从一群人中分辨出他在还是不在。我心里明白:我爱上了他。”李银河回忆说,她感觉那就是一见钟情,于是以极快的速度陷入了无可救药的狂热爱恋。

她这边烧得滚烫,对方却毫无感觉,“可惜,我们的恋情发展并不顺利,主要是两个人情调不同。”虽然他们是同龄人,家庭背景也差不多,但20岁的李银河半年赋闲在家,看了当时能找到的所有世界名著,当时的说法是有了小资产阶级情调。“帅哥”对她说,“从小父母给我灌输的都是‘棉暖不如皮,糖甜不如蜜,爹娘恩情深不如毛主席’一类的东西,真的欣赏不了你那情调。”

李银河备受打击,“记得刚分手的时候,我坐在教室里,想用刀子割自己的手臂,因为觉得只有用肉体的疼痛才能压住心中的疼痛。”走出单相思阴影后,李银河顿悟,“初恋是美好的,也是痛苦的。”她暗暗在心中安慰自己,“我毕竟恋爱过了。”这段几乎是单恋的经历令她刻骨铭心,痛彻心扉,“直到王小波的出现,才把我从失恋的悲痛中挽救出来。”王小波离世3年后,李银河领养了一个孩子,名叫壮壮[3]

婚姻生活

李银河与丈夫王小波是通过一个共同的朋友认识的,在1977年他们是第一次见面,那时李银河还在山西大学上学。第一次见面后,王小波就开始追求李银河。第一次见面时,他们那个共同的朋友去小波家找他的父亲探讨问题。王小波的父亲是人民大学的逻辑学教授。李银河看到了一本小说,这部小说让李银河产生了共鸣,当时留了个心眼看看这个小说的作者是谁,一看是王小波写的,当时心里就有了好感。李银河当时在《光明日报》工作,王小波就经常跟李银河借书还书。

有一次王小波骑着自行车去还书,把书还弄丢了。第二次见面,也就是第一次单独见面,聊天时王小波就突然问李银河有没有朋友,李银河说没有,王小波问李银河:“你看我怎么样?”,从这他们就确立了朋友关系。

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无论是在学历上还是收入上,他俩始终是阴盛阳衰。但李银河坦言自己崇拜他,“因为真正的东西我是比不过他的”。在美读书时,王小波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两人生活全靠李银河一人的奖学金,而她还不肯让王小波出去打工。她说:“他那么一个智慧的头脑,我舍不得他去干粗活。”嫁给了著名作家王小波,李银河得到了刻骨铭心的爱,也经历了大悲大喜。1997年丈夫王小波45岁因心脏病突发辞世。4月,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2017年4月,李银河说,自己一点儿也不觉得王小波是个乐观的人。因为小说《绿毛水怪》,李银河与王小波相识。提到与王小波的感情,她说,那种浪漫的、像火一样的激情之爱并不是特别常见的,“我也研究婚姻,爱情,我一直觉得,那种激情的迸发往往在一开始的时候像火一样,但是一旦建立亲密关系,结婚过上日常生活后就会变为柔情,从感觉上变成亲情。我的生活也差不多是这样”[4]

主要作品

出版作品

出版时间

作品

出版社

1978

《五四运动简史》

陕西人民出版社(合著)

1987

《现代社会学入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社会研究方法》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

《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2

《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香港天地图书公司

1993

《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透视》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3

《生育与中国村落文化》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4

《生育与村落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4

《性社会学》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5

《中国婚姻家庭及其变迁》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6

《中国女性的性与爱》

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

1997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三联书店

1997

《女性权利的崛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

《同性恋亚文化》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8

《虐恋亚文化》

今日中国出版社

1999

《婚姻法修改论争》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9

《性的问题》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性·婚姻——东方与西方》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酷儿理论——西方90年代性思潮》

时事出版社

2000

《农民流动与性别》

中原农民出版社

2001

《一爷之孙——中国家庭关系的个案研究》

上海文化出版社

2001

《福柯与性——解读福柯《性史》》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2

《西方性学名著提要》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3

《性爱与婚姻》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3

《女性的感情与性》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3

《性文化研究报告》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女性主义》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4

《两性关系》

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2004

《穷人与富人——中国城市家庭的贫富分化》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4

《女权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转型社会中的中国妇女》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女性主义》

山东省人民出版社

2005

《你如此需要安慰——关于爱的对话》

当代世界出版社

2006

《李银河选集》

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2007

《性别问题》

青岛出版社

2007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性主义》

中国妇女出版社

2007

《七夕·民俗·情感文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8

《李银河性学心得》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8

《性爱二十讲》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8

East Asian Sexualitis

2008

Gender and New Sexual Cultures

2008

London & New York

2009

《关于情感的对话》

武汉出版社

2014

《我的生命哲学》

2015

《人间采蜜记》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5

《一个无神论者的静修》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6

《享受人生》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8

《轻轻吹去心上的灰尘》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8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9

《一生所寻不过爱与自由》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

《李银河说爱情》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人物访谈

2005年6月,针对都市白领族的“闪婚”,李银河表示支持。

2005年7月,指出国学应该研究,但前提是批判。

2005年12月,李银河“广州婚前性行为达86%”的观点引发争议。在另一次讲话中,指出“70%的北京人有婚前性行为”。

2005年8月,主张实行卖淫非罪化,根治对性工作者犯罪。

2006年3月,李银河的“同性婚姻法案”提案第三次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提案。全国政协新闻发言人吴建民表示,同性婚姻在中国仍太超前。

2006年3月,声援女子上班被强奸按工伤索赔。

2006年,两会期间,提出“采访15分钟内免费,一小时以上按每小时500元收费”引发争议。

2006年4月,刘忠德炮轰超女,李银河表示不能取缔。

2006年7月,李银河为一夜情正名憧憬“多边恋”正名。

2008年10月,李银河声称:中国的生活水平让日本人羡慕[5]

2010年3月,李银河表示,我国刑法中的“聚众淫乱罪”已严重过时,建议取消。

2010年4月,李银河为“教授换妻案”辩解,提出“自愿,隐私,成人”。

2011年2月17日15:00—16:00作客网易微博,与微生物聊聊“同性婚姻”。

2011年2月26日,李银河在网易微博提出“同性恋婚姻合法化”提案。

2011年3月,做客凤凰卫视许戈辉的访谈节目,阐述将同性婚姻合法化以及取消“聚众淫乱罪”的理由。

2011年9月,李银河为辛亥女权做访谈。

2011年10月,李银河在郑州性文化节讲座性文化。

2011年12月,李银河入围2011知识中国年度人物。

2012年5月,李银河参与“大家书斋”对话。

2013年8月,李银河沉寂五年后发表新书,于首发式上谈生命感悟。

2014年4月,李银河呼吁废除对卖淫嫖娼者实行的收容教育制度。

2014年7月,李银河再次提出正视婚姻模式多元化。

2016年11月8日加入YYLIVE9696两性情感频道。以国内性学第一人的身份走入YYLIVE9696两性情感频道,为YY用户带来了不一样的性教育,更是大胆谈“性愉悦”、“同性相爱”。

2017年李银河在《奇葩大会》发表先锋两性观点:婚姻终消亡。

2018年李银河参加《恶毒梁欢秀》第二季,批明星出轨

2018年李银河在《星空演讲》发表演讲:性别刻板印象是对男女的双重压迫。

出版图书

图书名称

作品时间

作者及出版社

《女性主义》

2018年9月1日

作者李银河,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图书。

《爱你就像爱生命》

2017年07月

作者王小波和李银河,湖南文艺出版

《北京胡同门楼艺术》

1997年08月

作者李银河,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福柯与性》

2009年11月1日

作者李银河,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

《李银河:关于情感的对话》

2009年4月1日

作者李银河,武汉出版社出版

《李银河说爱情》

2019年8月

作者李银河,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李银河文集第一辑》

2002年

作者李银河,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

《李银河性学心得》

2008年2月

作者李银河,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李银河自选集》

2006年12月1日

作者李银河,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

《女性权力的崛起》

2003年07月

作者李银河,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人间采蜜记》

2015年08月10日

作者李银河,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生育与村落文化》

2009年11月1日

作者李银河,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思想者说》

2005年05月01日

作者李银河,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我们都是宇宙中的微尘》

2018年11月

作者李银河,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

《性·婚姻》

1999年1月

作者李银河,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温柔优雅的态度生活》

2007年8月

作者李银河,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

《中国女性的感情与性》

2009年10月1日

作者李银河,内蒙古大学出版社

《婚姻法修改论争》

1999年10月

作者李银河、马忆南,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

《爱你就象爱生命》

2008年4月1日

作者李银河、王小波,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出版

作者李银河,

图书名称

作者

图书简介

《后村的女人们》

李银河

《后村的女人们》是2009年10月1日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银河。本书以描述性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河北省一个普通农村——后村的家庭结构、性别权力关系等情况。

《李银河:我的社会观察》

李银河

李银河教授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之一,性学是她一生的研究主业。这本书的内容,按话题分为性别、爱情、倾向、观念等四个部分。

《李银河:我的生命哲学》

李银河

《李银河:我的生命哲学》是李银河创作的图书,由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全书有两方面的内容,一类是作者的一些感想;另一类是对人生的思考。

《李银河:我的心灵阅读》

李银河

作品时间2014年2月,名家新作。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作者几乎每一篇博客、微博都被各大网站首页推荐,几乎每一条言论都引发社会公众大反响。她最新作品,百万粉丝期盼。

《李银河说性》

李银河

《李银河说性》是2006年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银河。本书是李银河关于“性”话题的经典作品的自选合辑,代表了李银河作为性学专家的几乎全部主要观点。

《两性关系》

李银河

《两性关系》是2005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书作者是李银河。该书在借鉴西方性别问题研究的基础上,描述和分析了世界和中国的两性关系状况以及引起最多争论的焦点问题。

《你如此需要安慰》

李银河

这本书是我与网友的笔谈录。他们当中大多是男女同性恋者,也有少数异性恋者。由于同性恋目前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是比异性恋感受到更多的压力,网络这个新生事物成了他们畅所欲言的新天地。他们在其中抒发心中的郁闷,宣泄情感,也向外界寻求帮助。

《社会学精要》

李银河

“这本书是我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期间(1982-1988)撰写的一部旧作。当时,我刚刚从历史专业转到社会学,对与社会学有关的一切充满了好奇心和热情。所以这是一部刚刚接触社会学的人的充满探索新领域的热情的试笔之作。对于同样刚刚涉入社会学领域的人们,这部书对他们了解这门学科的主要人物和名著、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或许会有一些帮助。”

《同性恋亚文化》

李银河

《同性恋亚文化》是2009年11月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银河。书籍主要讲述了同性恋这种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同性恋作为一种亚文化(subculture),有它独特的游离于主流文化的特征;同性恋者作为一个亚文化群体,具有独特的行为规范和方式。

《王小波十年祭》

李银河

《王小波十年祭》是2007年5月1日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银河。这本书是在十年前的一本纪念集的基础上重新选编的,大部分内容是原有的,增加了一些当时没有赶上收入的文章,以及人们新写的文章。

《新中国性话语研究》

李银河

此书系李银河一项性社会学研究的成果,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得到成果鉴定和较高评价。全书的资料全部来自1949年至2010年的《人民日报》,实际上是一个用科学的研究框架对这份报纸上所有涉性话语的一个文本研究。

《一爷之孙中国家庭关系的个案研究》

李银河

《一爷之孙中国家庭关系的个案研究》是2001年1月由内蒙古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银河。

《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

李银河

《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一书为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银河所著。该书运用社会学方法研究当代中国人的性爱与婚姻行为及观念,包括中国人的择偶标准、青春期恋爱、浪漫爱情、婚前性行为、婚姻支付、婚外恋、独身、离婚、自愿不育、同性恋、婚姻等,既有多数人的“正常”行为,也有少数人的“异常”行为。

《妇女:最漫长的革命》

李银河

2007年中国妇女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银河。本书包含大量西方当代著名女权主义理论家和学者最具代表性、最为深刻、影响最大的论述。

《浪漫骑士》

李银河

王小波:北京作家,自由撰搞人,外表很朴素,有一颗诗人的心。他匆匆离世,大家喜欢他,很想念他。这本书,由不同的人写出,呈现给读者,一个顽童、骑士,一个崇尚理性、自由,和富于奇思异想的人的故事。

《李银河:我的生命哲学》

李银河

全书有两方面的内容,一类是作者的一些感想;另一类是对人生的思考。作者陈述本书内容:由于我们这一代人生长于大动乱的年代,所以对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弊病有较多的关注,不像现在的年轻人,其中的佼佼者全都直接进入高级专业人才的行列,没有时间也没有兴趣关注这些与他们的生活不直接相关的问题。

以上内容参考资料来自[6][7][8][9][10][11][12][19][20]

人物评价

这位被冠以“先锋女权主义女知识分子”头衔的学者,在当代毁誉参半,似乎另一个身份已被人淡淡忘却——“王小波遗孀”,李银河是孤独的战士,然而每每她的语出惊人,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当下中国女性的生活,同性恋、一夜情、虐恋、群交甚至兽交……这些词语紧紧捆绑着李银河,总会有已然受教的女人出现,即便她骂李银河骂的比谁都厉害。一次又一次,李银河成为话语漩涡中心,急赤白脸地越来越说不清楚,同性恋们爱她,一夜情的人也爱她,其实她并不是这类人群的代言人[13]

社会热议

代表事件

“欲望上海”事件

事件的主要情节是一个外国男人在博客中炫耀自己与多名中国女人的性关系,遭到网络追杀。而李银河认为网络对这个外国男人的追杀是没有道理的,李银河的观点也引起了争议[18]

“艳照门”风波

“艳照门”风波冲击到众多品牌,很多人呼吁抵制当事明星所代言的产品,阿娇遭到网友的投诉和抵制,《梅兰芳》剧组接到通知,将不再拍摄阿娇剩余戏份。而社会学家李银河日前在博客里认为这是“受害人变成了罪人”。她批评那些“投诉和抵制”的网友:“你们没做过爱吗?如果你们一方面自己也做,一方面认为这是一件丑事、坏事,你们的神经是多么分裂呀!”对此,网友们展开热议,反击称当事人一边扮清纯,一边性混乱,那才是真正的人格分裂[15]

微博认亲

2010年11月24日,李银河就透过王菲的微博,对李亚鹏隔空喊话:“李亚鹏你关注我,我们可能是亲戚!”李银河在王菲的微博里留言:“李亚鹏,你好。你的父亲是不是河南南阳人(邓县)?如果是,我们可能是亲戚,估计没出五服。我姓的是母亲姓。我的外祖父叫李超千……”王菲的粉丝随后纷纷把此留言转发给李亚鹏:“问你话呢,不过她发错信息了,帮忙转一下!”因为两位名人都涉及“老家河南”的话题,引起不少热心读者的关注[14]

怒斥张艺谋

2013年5月10日,李银河更新微博谈论了“张艺谋超生”,李银河斥责张艺谋不该带头违法,并指责其“可耻”。李银河在题目为“张艺谋,shameonyou(为你感到丢脸)”的长微博中首先指出:“越是名人越要带头遵纪守法,而不是带头违法。”其次李银河表示张艺谋如果喜欢孩子大可以像布拉德·皮特一样收养孩子。如果觉得自己基因好,想多传些人,就应该以大哲学家人民日报王若水先生为榜样,王若水忍痛让妻子做人流。最后李银河指责张艺谋的行为可耻,“这种行为不能说明你很牛,只能说明你很可耻。你应当就此向公众道歉。”随后李银河用自己此前曾写过的一篇关于“名人富人超生”的文章来说明其对张艺谋事件的态度,她认为名人富人超生是在挤占公共资源,如果不重罚就会造成社会不公,跟过去有钱人的“为富不仁”是同等性质[16]

同居风波

2014年12月,网上流传一篇《李银河“拉拉”身份曝光》的文章,称李银河与一名中年妇女同居十余年却蓄意隐瞒自己的“同性恋身份”,披着“为性少数群体维权”的光环,欺骗和利用中国同性恋。

对此,2014年12月21日下午,李银河在博客上发表《对所谓拉拉身份曝光的回应》声明,首次公开自己在王小波过世后已与一位transexual(跨性别者)同居17年。但是声明同时强调,她是异性恋者,并非同性恋者。

李银河同居伴侣

李银河在博文中一再把同居伴侣称作“他”,并表示伴侣是一位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李银河称,“他”是一位女变男的变性者,学名叫transsexual,并解释“他”作为transsexual跟女同性恋者的区别在于,“拉拉”生理性别是女性,自身的性别认同也是女性,并且爱的是同性恋女性,“而他的生理性别是女性,但是自身的性别认同却是男性,他无论从外貌还是内心看,都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男性。他所爱的只能是异性恋女人,而不是同性恋女人。”

博文中还交代了伴侣曾经对她的追求过程,以及两人的相恋过程。文中提及工人阶级出身的伴侣为她写的情诗,以及自己是如何为之所动。她说:“爱情从来是超凡脱俗的,它根本不管什么阶级阶层,贫富贵贱,也不管美丑年龄,甚至使性别都变得无足轻重。”

据介绍,两人已同居17年。因为伴侣喜欢儿女亲情,他们从福利院收养了被父母遗弃的智力发育迟缓的男孩壮壮。现在三个人生活在一起。在这篇“回应”发布的几小时后,李银河对于自己在文中强调自己的“异性恋身份”又做了一个补充声明,表示之所以强调自己是异性恋者,仅仅是陈述一个事实而已,并不觉得自己因此就比同性恋者更正常,或者道德上更优越。

女权观点

观点一:女权主义在中国被妖魔化。解读女权主义,就是男女和谐地相处。所有主张男女平等的人都该是女权主义者。

观点二:女权主义中有不同的流派,在观点不同、主张不同的各种女权主义流派当中,却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主张男女平等。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女权主义的,因为男女平等是人们的国策;在这个意义上,不但绝大多数的中国女人都是女权主义者,而且绝大多数中国男人也都是女权主义者。人们完全用不着羞于承认这一点。从五四以来,恰恰是一批男性知识精英首先引介西方女权主义思想进中国,为女性权力代言。共产党执政后,男女平等一直是主流意识形态,这是谁也否定不了的历史事实。女权主义在中国一直是主流意识形态,人们对女权主义的暧昧态度其实是一个虚构的冲突[18]

观点三:在中国,人们应当郑重其事地为女权主义正名,为男女平等的意识形态正名,反对人们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以及价值观念当中的男性沙文主义,反对对女性这个性别的歧视,努力提高女性在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领导班子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女性在社会生产劳动中所占的比例,提高女性平均收入水平,提高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在整个社会全面实现男女平等的女权主义主张,创造一个女权主义的男女平等的理想社会。

观点四:由观念习俗所主宰的乡村日常生活仍带有强烈的男权制色彩,而这种男权制体现在农村女性生命周期中的各个阶段:作为女儿,她们在营养、教育、医疗、继承权等方面拥有的机会和资源较少;作为妻子和母亲,她们在性、生育、家事的决定、外遇与离婚、家庭暴力、丧偶与改嫁等方面,也都与男性有不同的境遇,处于较为不利的一方;作为劳动者,她们无论是在劳动分工、收入还是在村庄的政治参与方面也都与男性的对比中处于劣势。

观点五:中国婚姻制度中一个延续了几千年的习俗是“婚后从夫居住制”(即女人在结婚后住在丈夫家,与公婆同住)。这种居住制度本身就造成了妇女的低下地位:结婚不单纯是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结合,而是两群人甚至两个村庄,通过“女人”这个渠道进行的一场交易——男方要交彩礼钱,他们“买”到了一个女人。在这个交易中,女人沦为了一个“物”[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