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崑,男,汉族,1925年7月20日出生于山东济南,山东济宁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金属材料专家,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1944年—1948年,崔崑在武汉大学机械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1948年—1951年,成为武汉大学机械系助教;1951年—1954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学习;1954年—1956年,成为北京钢铁学院讲师;1956年—1958年,成为华中工学院副教授;1958年—1960年,到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进修;1960年—1987年,担任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金属材料教研室主任;1979年—1986年,担任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二系主任;1992年—1995年,担任华中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筹备组组长;1995年,成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崔崑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2021年11月,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奖。

中文名

崔崑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山东省济南市

出生日期

1925年7月20日

毕业院校

哈尔滨工业大学

职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

人物经历

1925年7月20日,崔崑出生于山东济南。

1944年10月—1948年7月,在武汉大学机械系学习,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

1948年8月—1951年9月,成为武汉大学机械系助教。

1951年10月—1954年7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学习。

1954年8月—1956年7月,成为北京钢铁学院讲师。

1956年—1958年,成为华中工学院副教授。

1958年10月—1960年8月,到苏联莫斯科钢铁学院金属学及热处理专业进修。

1960年9月—1987年6月,担任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系金属材料教研室主任。

1979年12月—1986年6月,担任华中工学院机械工程二系主任。

1992年—1995年,担任华中理工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筹备组组长。

1995年,成为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60年代,崔崑组织起模具钢科研组,首先解决少无切削工艺所需要的模具钢,这种钢要求既要强韧性,又要耐磨。崔崑与同事们注意结合中国资源条件,设计了一种含铌基体钢,在冷作模具钢中加入铌,在中国国内外尚无先例,经过实验室的研究和钢厂的试生产,这种钢的性能达到预期目标。崔崑与同事们分头去哈尔滨、沈阳、上海等地,崔崑去了哈尔滨轴承厂,在不同产品上反复试验,模具寿命达到课题攻关要求。用这种钢制做受力复杂的冷挤冷镦模具,其寿命比价昂的高速钢制做的模具有大幅度提高,这种钢还具有优异的工艺性能,因而较快地在汽车、手表、航天、电子、轻工等行业得到推广。

20世纪80年代初,崔崑与钢厂合作,生产一种易切削模具钢,钢的成分也有特色,可做多种用途。用此钢制作精密塑料模具时,处理好再加工,保证既有足够的硬度,又有高的尺寸精度,上海某无线电厂用此钢制作印刷线路板的模具,模具形状极为复杂,模具上有数千个小孔。崔崑采用了喷吹冶金技术和复合易切削系,设计了新的成分,开发成功新一代产品,使钢的生产工艺简化,成本降低,能用于制作大中小型各类模具,这种钢迅速推广到上百家工厂,解决了许多模具生产难题,许多工厂反映这种钢的性能优于国外同类钢*价格只是其四分之一。

学术论著

据2020年4月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崔崑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出版 《钢铁材料及有色金属材料》《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2部著作。012年完成著作《钢的成分、组织与性能》,专著200多万字,含图828个、表646个。崔崑自学电脑、亲自整理书稿,自己画插图。

科研获奖

截至2016年8月,崔崑的研究成果共获得省、部委级以上奖励15项,其中国家发明奖二、三、四等各一项(均为第一发明人)2011年又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第四)。

获奖年份

获奖项目名称

奖项名称

2011年

高性能低成本细晶粒无钴金属陶瓷制备技术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四)

1992年

高性能模具材料(彩电模具国产化)

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1991年

高韧性易切削塑料模具钢

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

1990年

在700℃工作的热作模具钢

湖北省科学技术二等奖

1985年

易切削精密模具钢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1981年

含铌基体钢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人才培养

教育理念

崔崑认为,大学是人生中最珍贵、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间,希望学生们珍惜这一宝贵时刻,勤奋学习,健全体魄,提高人文素质,学好扎实本领,热心公益事业,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崔崑认为,搞科学研究的人,要遵守科学道德;维护科学尊严,贵在诚信自律。

崔崑认为,一个人要想取得一点成就,首先要勤奋。同时,年轻人要有一生的奋斗目标,要学有所成,报效祖国。

对于科学道德,崔崑认为,讲科学道德,要弘扬科学精神,不断创新,追求真理,探索未知领域,要有严肃、严格、严谨的科学作风,发表的研究结果必须翔实,要弘扬团队精神,要淡泊名利,要廉洁自律。

指导学生

截至2018年10月,作为中国首批博士生导师,崔崑共培养了24名博士、23名硕士。

讲座报告

2005年11月10日,受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领导邀请,崔崑做客“材料科学与人类社会”讲座,陈述了材料科学的发展与意义。

教材获奖

1987年,崔崑主编的高等学校试用教材《钢铁材料及有色金属材料》(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1981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荣誉表彰

年份

荣誉称号

1982年9月

武汉地区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中共湖北省委文教部授予)

1986年7月

优秀共产党员(中共湖北省委科教部授予)

1988年4月

湖北省劳动模范(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

1990年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五一”劳动奖章(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

1997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

热处理学会终身成就奖(全国热处理学会成立50周年大会) [6] 

2016年

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

2020年

中国好人

2021年

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021年7月

入选全国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名单

2021年11月

获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

个人生活

家庭影响

崔崑的父亲是燕京大学毕业生,在侵华日军接管洋行后毅然辞去高薪职务,崔崑高中毕业后,父亲支持他离开沦陷区,去四川考大学。父亲教给他的不仅有丰富的知识,还有不争名利、淡然处世的人生态度,以及坚定的民族气节。

崔崑夫人朱慧楠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原化学系化学教研室最早的教师之一,曾担任过理化系、化学系系主任,为院系发展打下坚持基础,退休后负责全校老年协会工作,做起了志愿服务。1960年湖北省颁发的劳动模范荣誉纪念证。

居所情况

崔崑夫妇生活上一直很节俭,崔崑院士的一件衬衣可以穿30年,崔崑夫妇都住在校内院士楼,没买房子;家里的家具比较老旧,电视甚至还不是液晶的;平时就在学校买菜,自己做饭。

社会任职

崔崑兼任中国模具协会顾问,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发明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明奖励评审委员会冶金评审组委员。

人物评价

崔崑从教60余年,入党60年,忠诚于中国共产党的教育事业,以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为人师表、默默奉献,是学校广大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楷模,多年来,他始终心系学生,忘我工作,在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辛勤耕耘,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赢得师生的爱戴和同行的高度赞誉,90多岁高龄的他仍然牵挂着学校、学院和学科的发展,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评)

崔崑是中国著名的金属材料专家,为模具材料国产化、新型钢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心系国家发展,积极为中国金属材料行业的发展建言献策,十分关心中国工程院的工作,为中国工程院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尊重科学、勇于创新、严谨治学、为人师表、敬业奉献,是中国工程科技界学习的榜样。(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院长周济评)

崔崑一生矢志于中国的钢铁材料事业,为中国特殊钢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因此也被人称为“钢铁院士”。(光明网评)

人物影响

设立助学金

2013年,崔崑将积攒的420万元捐给华中科技大学用于设立助学金,根据《“勤奋励志助学金”评选规则》,获得该助学金的条件之一是“学习勤奋努力”。

2018年10月7日,崔崑又拿出180万元,注入到他和夫人朱慧楠教授于2013年设立的“勤奋励志助学金”。

截至2018年10月,崔崑院士和夫人共捐资600万元。

2020年7月8日,崔崑及夫人朱慧楠教授向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又捐资400万元设立“新生助学金”。至此,两位老人在助学方面的捐资已达1000万元。

交特殊党费

2020年,疫情期间,两位老人还交了一笔100万元的特殊党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