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管(Lactiferous Ducts)又称输乳管、乳腺导管、乳导管或总导管,位于胸部的皮下组织中,是乳房的主要构成组织之一,也是乳汁的排泄管道。每个乳腺管一端连接一个乳腺叶,另外一端走向乳头,在近乳头处输乳管膨大成输乳管窦(Lactiferous Sinuses)又称壶腹,能储存乳汁,其末端变细,开口于乳头。乳房腺体由15~20个腺叶组成,乳腺管共15~20根,乳腺叶和乳腺管均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

中文名

乳腺管

外文名

Lactiferous Ducts

别称

输乳管

位置

胸部的皮下组织中

名称

中文名称:乳腺管

英文名称:LactiferousDucts

其它名称:乳腺导管、乳导管、输乳管

结构

乳房主要由腺体、导管、脂肪组织和纤维组织等构成。[1]

乳房腺体由15~20个腺叶组成,每一腺叶分成若干个腺小叶,每一腺小叶又由10~100个腺泡组成。腺泡紧密地排列在小乳管周围,它的开口与小乳管相连。许多小乳管汇集成小叶间乳管,多个小叶间乳管汇集成一根整个腺叶的输乳管。输乳管共15~20根,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汇集于乳晕,开口处在乳头,称为输乳孔。

输乳管在乳头处较狭窄,后膨大为壶腹,称为输乳管窦,能储存乳汁。输乳管开口处为复层鳞状上皮细胞,狭窄处为移形上皮,壶腹以下各级导管为双层柱状上皮或单层柱状上皮、终末导管近腺泡处是立方上皮,腺泡内衬立方上皮。

输乳管、小叶间乳管和小乳管总称为乳腺管。

功能

乳腺管的主要功能是乳汁的排泄和储存。

当部分乳腺管不通时,就会使乳汁淤积在乳房内而引起奶疥。如果未及时消除,乳头又正好破损,病菌就会乘机侵入而造成感染,形成乳腺炎,乳疥表现为乳房有硬块并有触痛,当发生乳腺炎时产妇出现高烧且乳房疼痛加剧,并因乳汁排不出去而使乳房充盈,乳房表面皮肤变得十分光亮。

防护对策:

1、及时清除乳头表面的乳痂,以免乳汁排出不畅造成乳房内淤滞。

2、每次喂奶让宝宝吸空,如未吸空,可用手按摩或用吸奶器挤出剩余奶汁。

3、尽量不要让宝宝含乳头睡觉,这样容易使宝宝切咬乳头而诱发感染。

4、要保持情绪稳定和愉悦的心情。

疾病

乳腺管扩张症

乳腺管扩张症

乳腺管扩张症是一种乳腺良性疾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由于认识不清,常常误诊为乳腺炎、乳腺结核或乳腺癌等疾病。此病多见于30~40岁的产期、非哺乳期女性,有时发生于绝经后老年女性。其病因目前尚无一致认识,可能和导管排泄障碍、异常激素刺激、感染等因素有关。

因本病常见于中、老年人,可能是一种退行性改变,与乳头的内陷或畸形,鳞状上皮伸入导管内壁,造成角化鳞屑的阻塞,或脂质分泌物刺激导管壁,造成炎症、瘢痕增生及继发感染有关。自身免疫性疾病也有可能,因为本病后期,常合并浆细胞性乳腺炎,在病理中常见有大量浆细胞浸润,病变呈反复发作,故有人认为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

乳腺导管扩张症随着病理过程的进展,不同时期常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如果不能掌握其病理发展过程的特征,临床常常误诊,病理也难以确诊,代之以描述性诊断(如乳腺导管扩张并急、慢性炎症,乳腺脓肿、脂肪坏死并肉芽肿形成,肉芽肿性乳腺炎等)。为了更好的认识和诊治该病,常常根据其不同病理过程将其分为不同的期别:导管扩张期、炎块期、脓肿期和瘘管期。每一期别有其各自突出的临床表现,不同的期别在治疗上可采取相应的治疗对策。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良性疾病,病程缓慢,易反复发作,与乳腺癌无明显关系。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又称乳腺导管瘤,是指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良性乳头状瘤。根据其病灶的多少及发生的部位,可将其分为单发性──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多发性──中、小导管内乳头状瘤两种。前者源于输乳管的壶腹部内,多为单发,位于乳晕下区,恶变者较少见;后者源于乳腺的末梢导管,常为多发,位于乳腺的周边区,此类较易发生恶变。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发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龄的女性,经产妇多见,尤多发于40-50岁妇女,本病临床主要表现在乳头溢出浆液或血性液体,呈间歇或持续性,行经期间有量增加,部分病人在乳头附近可触及小的圆形肿物,质较软,与皮肤无粘连,可推动。本病恶变率达5-10%,被称之为癌前病变,临床上应予足够重视,必要时要对肿块行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本病以经产后妇女多见,尤以40—50岁者多发,一般认为本病与雌激素的过度刺激有关。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

乳腺导管内原位癌(ductalcarcinomainsitu,DCIS)外科治疗包括:肿瘤单纯切除术和全乳房切除。全乳房切除术是DCIS根治性治疗手段,大约98%~99%患者接受这一手术治疗。全乳房切除术后复发几乎全是浸润性癌,表现为局部复发或局部没有复发而远处转移。全乳房切除术是最有效的DCIS治疗手段,但是对一个一生都不会进展成浸润性癌的DCIS患者,实施这种手术有过度治疗之嫌。浸润性乳腺癌保乳术的成功,使人们进而转向探讨保乳术治疗DCIS的可能。

许多研究探讨了DCIS单纯手术切除的疗效,这些前瞻性的研究提示,即使高度选择性病例,DCIS的单纯扩大切除边缘即使在1cm以上,局部复发率仍很高。这些研究结果与回顾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差别,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哪些DCIS患者适合行单纯扩大切除。

侵润性导管癌

侵润性导管癌

浸润性导管癌是乳腺癌的一种病理类型。包括硬癌、单纯癌和球形细胞癌。它由美国军事病理研究所(AFIP)提出,被以前WHO分类所采用。这一名称延续了传统的观念,认为浸润性导管癌来源于乳腺导管上皮,可以此来与来源于乳腺小叶的小叶癌相区分(认为小叶癌来源于乳腺小叶尚无证据)。

这些肿瘤肉眼观察无明显特征,大小各不相同,范围从10mm到100mm以上。肿瘤外形不规则,呈星状或结节状,边缘尚清楚或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缺乏明显界限。触之感觉质实或硬,切之有砂砾感。切面通常呈灰白带有黄色条纹。

该类肿瘤形态不一,缺乏规律性结构特征。肿瘤细胞排列成索状,簇状或小梁状,一些肿瘤表现为实性或伴有合体细胞浸润,且间质少。部分病例腺样分化明显,在肿瘤细胞团中可见伴有中央腔隙的小管结构。

疾病鉴别

1、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

两者均可见到自发的、无痛性乳头血性溢液;均可扪及乳晕部肿块,且按压该肿块时可自乳管开口处溢出血性液体。由于两者的临床表现及形态学特征都非常相似,故两者的鉴别诊断十分困难。一般认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溢液可为血性,亦可为浆液血性或浆液性;而乳头状癌的溢液则以血性者为多见,且多为单侧单孔。

乳头状瘤的肿块多位于乳晕区,质地较软,肿块一般不大于1cm,同侧腋窝淋巴结无肿大;而乳头状癌的肿块多位于乳晕区以外,质地硬,表面不光滑,活动度差,易与皮肤粘连,肿块一般大于1cm,同侧腋窝可见肿大的淋巴结。

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突然中断,断端呈光滑杯口状,近侧导管显示明显扩张,有时为圆形或卵圆形充盈缺损,导管柔软、光整者,多为导管内乳头状瘤;若断端不整齐,近侧导管轻度扩张,扭曲,排列紊乱,充盈缺损或完全性阻塞,导管失去自然柔软度而变得僵硬等,则多为导管内癌。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乳头状癌可找到癌细胞。最终确立诊断则以病理诊断为准,而且应做石蜡切片,避免因冰冻切片的局限性造成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

2、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

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与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

导管内乳头状瘤与导管扩张综合征的溢液期均可以乳头溢液为主要症状,但导管扩张综合征常伴有先天性乳头凹陷,溢液多为双侧多孔,性状可呈水样、乳汁样、浆液样、脓血性或血性;乳头状瘤与导管扩张综合征的肿块期均可见到乳晕下肿块,但后者的肿块常较前者为大,且肿块形状不规则,质地硬韧,可与皮肤粘连,常发生红肿疼痛,后期可发生溃破而流脓。

导管扩张综合征还可见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乳腺导管造影显示导管突然中断,有规则的充盈缺损者,多为乳头状瘤;若较大导管呈明显扩张,导管粗细不均匀,失去正常规则的树枝状外形者,则多为导管扩张综合征。必要时可行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或活组织病理检查。

研究进展

1、乳腺导管造影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造影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诊断价值。

结论:乳腺导管造影技术是一项操作简便、实用的乳腺检查技术,是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的有效方法。

2、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研究

乳腺导管内癌的超声研究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癌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在此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经病理确诊患者的声像图资料,结合病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根据腺体内病变的声像图特征分为三大类:(1)导管扩张型(占35%);(2)混合回声型(占20%);(3)实性团块型(占45%)。结论超声检查在此病的诊断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对导管扩张型的检查有其局限性,可结合其它检查方法。

3、乳腺导管内液脱落细胞ER和PR表达对乳腺疾病诊断及治疗的意义

目的:探讨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在乳腺导管内液脱落细胞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意义。

结论:ER和PR在导管内的局部高表达提示乳腺导管疾病发生的高危险性,该检查对指导乳腺疾病的治疗及判断乳腺疾病的危险因素有重要意义。

4、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文中报告54例乳腺导管扩张症,并根据症状特点将其分为溢液型、包块型、炎症型和混合型。较年长患者常以乳头溢液为主要表现(溢液型和混合型),其病理主要改变为导管扩张。而较年轻者常以包块为主要表现(包块型和炎症型),病理的主要改变为浆细胞乳腺炎。临床上前者常误为管内乳头状瘤,后者易诊为乳腺癌。针吸细胞学检查是一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凡属有乳房包块者均应列为常规,本组诊断符合率为85.71%。外科治疗主要针对扩张的导管及导管周围炎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