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五针松(学名:Pinus kwangtungensis Chun ex Tsiang)是松科,松属乔木,高可达30米,胸径1.5米;不规则的鳞片;小枝无毛,针叶5针一束,先端尖,边缘有疏生细锯齿,腹面有白色气孔线;叶鞘早落。球果常单生,熟时淡红褐色,微具树脂,种鳞楔状倒卵形,鳞盾菱形,种子椭圆形或倒卵形,4-5月开花,球果第二年10月成熟。

中文名

华南五针松

别名

广东五针松

植物界

裸子植物门

松柏纲

松柏目

亚科

松亚科

形态特征

乔木,高达30米,胸径1.5米;幼树树皮光滑,老树树皮褐色。厚,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小枝无毛,一年生枝淡褐色,老枝淡灰褐色或淡黄褐色;冬芽茶褐色,微有树脂。针叶5针一束,长3.5--7厘米,径1-1.5毫米,先端尖,边缘有疏生细锯齿,仅腹面每侧有4-5条白色气孔线;横切面三角形,皮下层由单层细胞组成,树脂道2-3个,背面2个边生,有时腹面1个中生或无;叶鞘早落。球果柱状矩圆形或圆柱状卵形,通常单生,熟时淡红褐色,微具树脂,通常长4-9厘米,径3-6厘米,稀长达17厘米、径7厘米,梗长0.7-2厘米;种鳞楔状倒卵形,通常长2.5-3.5厘米,宽1.5-2.3厘米,鳞盾菱形,先端边缘较薄,微内曲或直伸。[1]

近种区别

该种与毛枝五针松很相近似,但华南五针松小枝无毛,种子连翅与种鳞近等长;而毛枝五针松小枝密被毛,种子连翅短于种鳞,针叶也较短,可以区别;且两者针叶的解剖构造区别显著,该种叶内树脂道2-3个,背面2个边生,腹面1个中生或无,皮下层细胞一层,内皮层细胞的弦切壁明显加厚,表皮的护卫细胞上无明显的圆形纹孔;而毛枝五针松树脂管3,中生,皮下细胞除连续排列的第一层外,稀有个别细胞散生其下形成第二层,内皮层的细胞壁薄,表皮的护卫细胞上有明显的各种圆形纹孔。

植物分类学报5卷3期(1956年)中曾将华南五针松与海南五针松合并作为日本五针松的变种。虽然华南五针松与毛枝五针松、台湾五针松、日本五针松亲缘较近,但华南五针松与海南五针松的形态并不相同,海南五针松针叶细长(长10-18厘米,径不及1毫米),种子仅具极短之翅(通常长2-4毫米),与华南五针松明显不同。

生长环境

喜生于气侯温湿、雨量多、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及多岩石的山坡与山脊上,常与阔叶树及针叶树混生。 [2] 喜温凉湿润气候,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酸性土生长良好。也能耐瘠薄,在悬岩、石隙中也能生长。往往在海拔1000-1500米的一些险坡山地组成纯林;常与长苞铁杉、南方铁杉、多脉青岗、金毛柯、疏齿木荷、乐东拟单性木兰等混交成林。并高出于其它阔叶树林冠之上,为上层中的第一层树种。

分布范围

中国特有树种,分布于湖南南部(宁远、宜章、莽山)、贵州独山、广西(金秀、融水、龙胜)、广东北部(乐昌、乳源山区)及海南五指山海拔700-1600米地带。模式标本采自广东乐昌。

繁殖方法

每年的1-3月上旬。用1年生苗造林,在起苗时如土壤干燥,要先一天浇水润根,用机具松土起苗,切忌用手强拔。

嫁接繁殖的方式培育华南五针松盆景。

病虫防治

华南五针松为乡土珍贵树种,没有发现主要病虫害。

主要价值

木材质较轻较软,结构较细密,具树脂,耐久用。可供建筑、枕木、电杆、矿柱及家具等用材,亦可提取树脂。

保护措施

中国国务院1999年8月4日批准华南五针松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4]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