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轩过》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全诗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韩愈、皇甫湜二人来访时的气派;第二部分,着重赞颂二人的学识和文名;第三部分,写自己的处境与抱负。此诗一气呵成,结构谨严,跌宕多姿而又富有感情,颇似韩愈的诗风。

作品名称

高轩过

作者

李贺

创作年代

中唐

作品出处

《全唐诗》

文学体裁

杂言古诗

题材

酬赠诗

作品原文

朝代:唐代

作者:李贺

原文:

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元精耿耿贯当中。

殿前作赋声摩空,笔补造化天无功。

庞眉书客感秋蓬,谁知死草生华风。

我今垂翅附冥鸿,他日不羞蛇作龙。[1]

白话译文

两位大人穿着青翠如葱的官服,金环压着马辔头摇晃玲珑。

马蹄声阵阵马车声响隆隆,下马进门来器宇轩昂气势如虹。

原来一个是洛阳城的大才子,一个是名门天下的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的才气在他们胸中,天地精华他们都能融会贯通。

殿前吟诗作赋声音响彻云空,笔能补造化之缺上天都没用。

我这个客居他乡的粗眉书客,谁知到枯草能遇到春天和风。

我就像垂翅的鸟儿附上大鸿雁,他日不羞惭小蛇变成大龙。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应酬诗,诗题下有序云:“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而因命作。”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大诗人,皇甫湜是韩门弟子、著名古文家,二人闻知李贺诗名,特来一会,并要他即景赋诗。就眼前情景当场赋诗,因而排除了宿构的可能,可见二人是有意考考李贺的真诗才。据研究资料表明,此事发生在元和四年(809),韩愈任都官员外郎,皇甫湜任侍御史,而李贺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青年。

关于此诗,还留传着一段离奇的传说,据王定保撰写的《唐摭言》卷十载,李贺年七岁,名动京师。韩愈、皇甫湜览其父曰:“若是古人,吾曾不知。若是今人,岂有不知之理?”二公因诣其门。贺总角荷衣而出,二公命面赋一篇,目为《高轩过》。对此,清人王琦曾提出质疑,又经朱自清等人研究,才断定该诗为元和四年,李贺二十岁时的作品。

作者简介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人,字长吉,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等,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唐朝重视科举出身,因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以冒犯父名取消他的考试资格。

由于他才华出众,担任了一名奉礼郎的卑微小官,留在京城。李贺本来胸怀大志,性情傲岸,如今作了这样一个形同仆役的小官,感到十分屈辱,就称病辞去官职,回福昌老家过上隐居生活。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贫寒家境的困扰,使得这颗唐代诗坛上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于公元816年过早地殒落了,年仅27岁。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