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多半用于形容人的伟大。

中文名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出处

《后出师表》

拼音

jū gōng jìn cuì,sǐ ér hòu yǐ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褒义

释义

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指全心全意地贡献出全部力量,到死为止

结构

联合式

例句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他全心全意地为了改造中国而耗费了毕生精力,真是~。”

成语典故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示例】:臣兄荷皇上知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敢言病。 清·黄宗羲《巡抚天津右佥都御史留仙冯公神道碑铭》

【故事】: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阿斗继位,他只知享乐,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两次北伐,在最后一次北伐前夕给阿斗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词语辨析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恭敬谨慎。

成语释疑

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为革命,为人民奋斗终身。

成语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意思说,我一定勤勤恳恳,不辞劳苦,小心谨慎地办事,为国家大事用尽我的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 ,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1]

①平:通“评”评判,断定。

②拊:拍。

③蹉跌:跌跤,比喻失败。

翻译:天下的事情是很难评论断定的。从前先帝在楚地打了败仗,在这时,曹操拍手称快,认为天下已被他平定了。在这之后先帝东边联合吴越,西边攻取巴蜀,发兵向北征讨,夏侯渊就被杀掉了。这是曹操没有想到的,而复兴汉朝的大业将要成功了。后来东吴改变态度违背了盟约,关羽兵败被杀,先帝又在秭归失误,曹丕称帝,所有的事情都像这样,很难预料,我小心谨慎地为国献出我的一切力量,直到死为止。至于事业是成功还是失败,那就不是我的智慧能够预见的了。瘁,不能写作“粹”;已,不能写作“己”或“巳”。

成语典故

三国时期,蜀主刘备死后,昏庸无能的刘禅继位,他只知享乐,不知如何管理国家,就把国内的军政大权交给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一 面联吴伐魏,南征孟获,积极准备第二次北伐,在第二次北伐前夕给后主写《后出师表》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