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cèㄘㄜˋ,zèㄗㄜˋ,zhāiㄓㄞˉ。偏旁“则”简化为“则”。依据古人书法省笔简化。《说文解字》:“侧,㫄也。从人、则声。”刀所刻“鼎”上之文是则之范式。人、则两范式叠加。人以刀所刻“鼎”上之文为准则,犹人相对于正之旁是侧之范式。

中文名

拼音

cè,zè,zhāi

繁体

部首

字码

4FA7

五笔

wmjh

仓颉

obon

郑码

nlk

笔顺

32253422

字级

一级

平水韵

入声十三职

名称

笔画

8

注音

ㄘㄜˋ,ㄗㄜˋ,ㄓㄞˉ

字源演变

字形演变

现在统一规范简化为“侧”。

基本释义

侧  cè ㄘㄜˋ

1.旁:~面。~影。~门。~室。~翼。~记(关于某些活动的侧面的报道)。 

2.斜着:~重(zhòng )(偏重)。~射。~卧。~枝。~芽。辗转反~。 

3.卑陋:~陋(a.偏僻简陋;b.指地位低下)。

侧  zè ㄗㄜˋ

同「仄」。

侧  zhāi ㄓㄞˉ

1.〔~歪〕倾斜,如「你看那人~~着走」。 

2. (側)[1]

详细释义

側 cè 

〈名〉

(1) (形声。从人,则声。本义:旁边)

(2) 同本义。亦用作谦词 [side]

侧,旁也。——《说文》

居侧室。——《礼记·内则》。注:“谓夹之室次燕寝也。”

立于侧阶。——《书·顾命》

倾容幸而待侧。——《楚辞·思古》

有泉侧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左侧;右侧;侧闻(谦词。表示从旁听到);侧畔(旁边)

(4) 边缘 [edge]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诗·魏风·伐檀》

铸钟官赤侧。——《史记·平准书》。集解:“以赤铜为其廓也。”

词性变化

◎ 侧

側 cè 

〈动〉

(1) 向旁边歪斜 [incline;lean]

樊哙侧其盾以撞。——《史记·项羽本纪》

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筵》。笺:“侧,倾也。”

(2) 又如:侧耳细听;侧目(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或愤恨的样子)

(3) 靠近 [near;close to]

侧其故处。——《仪礼·公食礼》。疏:“近也。”

(4) 又如:侧近(临近,最近)

◎ 侧

側 cè 

〈形〉

(1) 不正,邪辟 [askew;aslant;crooked]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书·洪范》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柳宗元《童区寄传》[2]

(2) 另见 zhāi;zè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阻力切《集韵》《韵会》札色切,音㳁。旁也,倾也。《诗·召南》在南山之侧。《书·洪范》无反无侧。《注》不偏邪也。

隘也。《书·尧典》明明扬侧陋。

又叛党曰反侧。《後汉·光武纪》使反侧子自安。

又《仪礼·旣夕》有司请祖期曰日侧。《注》侧,昳也。谓将过中之时。与同。

又侧注,冠名。郦食其服以见沛公。

又侧生,茘支名。

又与特通。《仪礼·士冠礼》侧尊一甒醴。《注》特设一尊醴也。

又《聘礼》公侧授宰玉。

又侧授宰币。《注》谓君特授,不假相也。

又同仄。《史记·平准书》公卿铸鏱官赤侧。《注》赤侧,钱名。[3]

方言音韵

赣方言:zek5。侧身;侧的;侧落去

粤语:zak1

国际音标:tsʰɤ˥˧;tsɤ˥˧;tʂĄ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