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12帝》正说了大清帝国的历史,再现了清朝的兴衰昌亡。《大清12帝》讲述了大清十二帝的历史,对中国重要的历史事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介绍,让读者对中国清代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书名

大清12帝

作者

范胜利

出版社

中国文史出版社

页数

456页

开本

16

ISBN

7503432438, 9787503432439

品牌

中国文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2年9月1日

语种

简体中文

作者简介

范胜利,1947年生,山西省新绛县人,现居北京。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高级教师。业余从事文学创作及历史研究,好吟咏,擅制联,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等百万余字,有诗文集《听雪集》、长篇历史专着《大明十六帝》出版,其楹联作品多次在全国大赛及央视征联、央视春晚征联中获奖。现为中国写作学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诗词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山西省第九届人大代表。

图书目录

自序

大清十二帝世系图

楔子——华夷之战五千年

一代天骄兴建州——清太祖努尔哈赤

(满洲的来历)

(古勒城之战)

(十三副遗甲起兵)

(击退九部联军)

(建立八旗制度)

(建立后金,誓师伐明)

(萨尔浒之役)

(灭掉叶赫)

(辽沈之役)

(广宁之战)

(迁都沈阳)

(兵败宁远)

(觉华岛之战)

(努尔哈赤之死)

武功文治创皇清——清太宗皇太极

(进攻朝鲜)

(宁锦之战)

(孔有德、耿仲明投降满洲)

(突袭北京)

(征讨察哈尔)

(大凌河之战)

(三征察哈尔)

(建立大清)

(再伐朝鲜)

(屡扰明境)

(松锦大捷)

(洪承畴降清)

(_一代英主之死)

定鼎燕京成大统——清世祖福临

(福临登基)

(闯王进京)

(吴三桂降清)

(山海关大战)

(多尔衮进京)

(顺治迁都)

(剿灭闯献)

(平定江南)

(多尔衮之薨)

(追击桂王)

(郑成功光复台湾)

(福临之崩)

千古圣明唯此皇——清圣祖玄烨

(追杀永历帝)

(智除鳌拜)

(平定三藩)

(收复台湾)

(尼布楚条约)

(三征噶尔丹)

(南下西巡)

(两废太子)

(平定西藏)

(玄烨之崩)

为政严明臻大治——清世宗胤稹

(雍正即位)

(密建皇储)

(平定青海)

(逼死兄弟)

(诛杀功臣)

(大兴文字狱)

(征讨准噶尔)

(十年平苗)

(雍正新政)

(胤稹暴亡)

帝祚绵长是寿皇——清高祖弘历

(平定苗疆)

(兴建圆明园)

(征剿金川)

(巡幸江南)

(两征准噶尔)

(平定回疆)

(征服缅甸)

(再征金川)

(平靖台湾)

(征服安南)

(两降廓尔喀)

(盛世修文)

(大兴文字狱)

(弘历禅位)

除奸平乱守乾坤——清仁宗颙琰

(镇压白莲教)

(诛杀和坤)

(平靖海疆)

(紫禁城变乱)

(嘉庆仁政)

(颙琰之崩)

耻结南京城下盟——清宣宗旻宁

外患内忧北狩亡——清文宗奕詝

挂个虚名做帝王——清穆宗载淳

残阳如血照瀛台——清德宗载湉

三道诏书逊大清——清逊帝溥仪

附录清朝职官简介

序言

三年前,拙作《大明十六帝》出版问世。有位博雅的学者评此书是“史学与文学的结晶,有可读性,充满诱惑力,而令人爱不释卷”。另有朋友说真没想到我会去写长篇历史题材。笔者毕业于大学中文系,除教书外,一辈子寄情于笔墨间,耕耘于文田中,凡编小说、着散文、写诗歌、撰对联、吟诗、填词、作赋、制灯谜等均有涉猎,对于文学我可是爱得狂热,并颇有小绩微名。

但很少有人知晓我对史学更情有独钟,老实说我醉心于史学已有40年之久,曾欲通读二十四史,结果力竭作罢,最终选择了研究明史与清史,至今少说也有30年。这两年,退休在家,优游岁月,或把酒挥毫,吟诗撰对,或游山玩水,赏月听涛,好不逍遥。忽一日,良心发现:研究历史多年,竟无片纸只字问世,真是大愧于心。

此念一出,寝食不安。于是逼着自己写出了《大明十六帝》,算是对良心有个交代。书生之迂腐由此可见。岂料此书付之梨枣,喝彩之声不绝,实出意外,诚慰我心。古人云:知耻而后进,确为至理。《大明十六帝》的成功,激发了我的创作炽情,欲罢不能。许多朋友鼓励我再写清朝皇帝,激情更增。于是又写出这部《大清十二帝》。这书写得好苦,因为写作期间,患白内障等病,焦躁万分,文思恍惚,又辍写半年,最终成篇。为此写了一首七律:

清皇写罢不寻常,付梓名山已断肠。

两载苦煎灯烛泪,一池墨尽史乘香。

翻书只见斑斑血,掷笔犹思字字伤。

记得病时狼狈状,至今掩卷哭文章。

孔子日:言之不文,行之不远。史学与文学相结合,方能成为史学经典。以优雅的文笔叙写生动的历史,我是努力做的,但愿本书再获嘉评。

有人说历史是什么玩意儿,我可不敢出此惊骇之语。历史是博大精深的、庄重严肃的、丰富多彩的、波澜壮阔的,我非常尊崇历史。简言之,历史是在逝去的岁月中昔人创造的事。

这些人与事都反映那个已逝岁月的特征。编撰成典籍,是为史书。今天我们翻阅史书,那个时代正、反两方面的人与事都呈现在眼前:正义与邪恶、黑暗与光明、战争与和平、英雄与竖子、君子与小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平民百姓等,与现实发生共鸣,均产生心灵的感动,甚至震撼。我们研究或反思历史,从而得到教益,或资政、或警世、或为官、或做人,均大有好处,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是历史独有的功能,岂其他学科所能及!

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有5000年文字记录的、连续不断的完整历史,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能望其项背,唯有惊叹而已。因为中国历代政府有个极好的习惯,前代消亡,后代主动地、很负责任地为前代修史,薪火相传,绝无间断,是为正史。为前代修史,便无许多顾虑、忌惮,能较客观地叙写史书,这比当代人写当代史,真实得多,确为好传统。还有许多文人,也有修史的兴趣,于是产生野史。正野互映,便是卷帙浩繁、博大精深的中国史。

中国古代的修史者,大多有极佳的职业道德或良心,秉笔直书,一丝不苟,不溢美,不隐恶,强权威逼下,即使利刃加颈,决不妄改一字。如孔丘、董狐、史鱼、司马迁等都是,令人万世景仰。所以古代史书均有可信度,大可采用。然而不幸的是,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现今看到的一些史书,真实性大打折扣。在某种历史观的指导下,这类史书以偏概全,将丰富多彩的历史,一刀切割,形成一边倒的、乏味的史书。

如此古代社会的帝王将相、文人志士,没有一个好人,更无功绩可谈,只剩下李时珍、黄道婆等非政治专业人氏和几个起义首领了,如此中国还有历史吗?能起到资政、警世、教人的作用吗?因为阶级性不能概括复杂的人类社会的性质与历史。庄严的历史,不能像胡适所说,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因而许多史书,确有修正的必要。鉴于上述论说,我写《大清十二帝》,除警世、资政、教人外,尚有对某些史书的反思。这本书力求做到给“历史小姑娘”不涂脂搽粉,不泼污抹黑,写出一个素颜本色的小姑娘。至于,本书写作技法,笔者很自信,不是自诩,确有不同凡响之处。读者看就是了,不再喋喋聒噪。此书出版得到张生诚先生、支振义先生的热忱支持,谨表谢意。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