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水疹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多发在宝宝长牙期的时候。这时候是口水流得最频繁的时期,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而外流,由于皮肤经常受潮湿及摩擦等物理因素的刺激,从而导致皮肤角质层受损而形成的。其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潮红、疼痛、轻度肿,好发部位是嘴唇四周。

中医病名

口水疹

常见发病部位

嘴唇四周

常见症状

局部皮肤潮红、疼痛、轻度肿

传染性

并发症

局部皮肤潮红、疼痛、轻度肿

基本内容

口水疹是由于皮肤经常受潮湿及摩擦等物理因素的刺激,可导致皮肤角质层受损出现口水疹。

原因

宝宝口水疹多是在长牙期出现,通常是在宝宝六个月之后。宝宝在长牙之后,常常会流口水,原因主要表现在婴儿从单纯的吃乳渐渐过渡吃一般食物,由于食物的刺激,沿着神经传递到唾液腺,唾液腺加速口水分泌。[1]

当婴儿从躺着位转换成坐位或站立位时,口水容易从口腔内流出,表现为口水增多;婴儿口腔小,口底浅且无牙齿阻挡,又不会节制口腔内的口水,使口水易从口腔内流出,表现为口水增多;婴儿时期吞咽功能较差,不能很好地借助吞咽反射来吞下口水,使口水易流出,表现为口水增加。另外半岁左右的婴儿正是乳牙开始萌出的时期,萌牙时对神经的刺激,也会使口水分泌增加,导致口水易流出。如果婴儿是因这些原因引起流口水,属正常生理现象,是不需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