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驮天本为婆罗门教之神,此神之崇拜最初流行于南印度,五世纪后传到北印度,被大乘佛教吸收而为伽蓝之守护神。韦陀杵方向的含义: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中文名

韦驮天

外文名

name of one of the guardian spirits of Buddhism

别名

韦驮尊天菩萨

释义

佛教护法天神

角色背景

韦驮天是佛教护法天神,二十四诸天之一。其直译意为“阴天”,梵名是韦驮尊天菩萨,又称塞建陀天,私建陀天,建陀天。梵文Skanda(塞建陀)音译的讹略。亦作“韦驮(一作‘陀’)天”。佛教天神,传说为南方增长天王的八神将之一,居四天王三十二神将之首。唐道宣载其事,谓佛涅盘时,捷疾鬼盗取佛牙一双,韦驮急追取还,以授道宣。后佛教因以韦驮为护法神,亦称护法韦驮,并置其像佛寺中,着武将服,执金刚杵,立于天王殿弥勒佛之后,正对释迦牟尼佛。[1]

角色形象

在中国佛教寺院中,韦驮天一般被安置于天王殿的大肚弥勒背后,背对山门,面朝大雄宝殿。中国佛教寺院中的韦驮天形象,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装武将样,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拄地,或双手合十,将杵搁二肘间。体格魁伟,威武勇猛,面如童子,表示他不失赤子之心。

佛教护法

人物简介

韦驮天本为婆罗门教之神,此神之崇拜最初流行于南印度,五世纪后传到北印度,被大乘佛教吸收而为伽蓝之守护神。生而聪慧,早离尘欲,修清净梵行童真之业。受佛陀付嘱而镇护东西南三洲(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

人物传说

韦驮天图

相传释迦去世后,诸天神和天王商量火化遗体,收取舍利建塔供养之事。这时帝释天手持七宝瓶,来到火化场说,佛原先答应给他一颗佛牙。所以他先取下佛牙,准备回去建塔供养。时有罗刹鬼躲在帝释天身旁,乘人不注意,盗去佛牙舍利。韦驮天见状奋起直追,刹时将罗刹鬼抓获,取回舍利,赢得诸天众王的赞扬,认为他能驱除邪魔,保护佛法。

塑像特征

在中国佛教寺院中,韦驮天一般被安置于天王殿的大肚弥勒背后,背对山门,面朝大雄宝殿。

中国佛教寺院中的韦驮天形象,大多为身穿甲胄的雄装武将样,手持金刚杵,或以杵拄地,或双手合十,将杵搁二肘间。体格魁伟,威武勇猛,面如童子,表示他不失赤子之心。

韦陀杵方向的含义:如果韦陀杵扛在肩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大的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三天;如果韦陀杵平端在手中,表示这个寺庙是中等规模寺庙,可以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一天;如果韦陀杵杵在地上,表示这个寺庙是小寺庙,不能招待云游到此的和尚免费吃住。

肩负重任

韦驮尊天菩萨在多部经典中,发愿扶持佛法和学习佛法的人。如此大愿使菩萨成为佛教护法神的代表,故责任重大。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修学的人或多或少都有障难,未入圣流之前,不能对付魔事。这时,韦驮菩

萨的出现,保护了四众弟子。

很多善良的人,由于过去业力的原因,出现了贫穷疾病、诸多不顺。礼拜供养韦驮菩萨,一瞻一礼,就会得到菩萨的加持。

相关人物

此外佛教中另外还有一位护法天神韦天将军。相传他姓韦名琨,系南方增长天王所率的八大神将之一。又是护法四天王手下三十二神将之首。常有人把他与韦驮天相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