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拼音:lì )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耒(一种原始的农具)。力的本义即耒,用耒耕作需有力,故引申为气力的力。力字由力量又特指体力劳作,又引申泛指一般的能力、效能。用作动词,表示尽力去做。

力是汉字部首之一,序号23  。凡与力气、力量有关的字多从力,如:劳、动、勤、勉、助等。

中文名

拼音

部首

五笔

ENT

仓颉

KS

郑码

YM

字级

一级(0019)

平水韵

入声·十三职

名称

86五笔

LT

新世纪五笔

EN/ENT

超强二笔

L,(SPACE)

内 码

529B

注音字母

ㄌㄧˊ

总笔画

2 0

统一码

529B

四角码

4002₇

造字法

象形字

结 构

独体字,独体结构

异体字

𠠲

文字源流

字形演变流程图

象形字。图1为甲骨文“力”字,其字形像古代一种耕地的农具——耒耜。耒耜是一种类似于犁的翻土农具。从甲骨文字形看,上端像长柄,下端弯曲的部分像用来铲土的犁头,中间加一竖杠是用来踏脚的,所以“力”字的本义是指一种农具,即耒耜,用耒耜来耕地是要使劲、用力的,故“力”字引申为力量、力气,又可引申为能力、威力、权力等。字形的变化主要是像铲的那一曲笔(小篆分三笔写)逐渐上移,成为现代汉字“力”字的第一笔,而像耒柄的那一笔则变成“力”的第二笔。

也有学者对“力”字的字形提出不同看法。林义光认为力象奋臂(运动手臂)之形,释力为气力。马叙伦认为力为筋字初文,借用为力气之力。还有人认为“力”是古代的狩猎工具。

详细释义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力气;人或动物肌肉的效能。

force;strength

《诗经·邶风·简兮》:“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唐·韩愈《题木居士》诗:“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

力气;体力

身体器官或其他事物的效能。

force;

power;

strength

艾青《火把》:“我发现自己身上,好像有一种无穷的力。”

脑力;物力;火力;电力;力所能及

物理学上指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改变物体形态或运动状态的外因。

force

弹力;摩擦力;静电力;万有引力

能力;能胜任某项工作或事物的主要条件。

ability;

capability

《周易·系辞下》:“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沙汀《闯关》四:“从几天的谈话当中,左嘉颇为吃惊于余明的理解力的锐敏。”

才力;理解力;战斗力

权势。

power;

might;

influence

《诗经·大雅·桑柔》:“民之回遹,职竞用力。”

《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权力;威力

功劳;功效。

merit

《周礼·夏官·司勋》:“事功曰劳,治功曰力。”

《晏子春秋·谏上十二》:“昔吾先君桓公以管子为有力,邑狐与谷,以共宗庙之鲜。”

劳役;仆役。

《论语·八佾》:“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国语·鲁语下》:“任力以夫,而议其老幼。”

力役

劳动;劳作。

《韩非子·五蠹第四十九》:“不事力而养足,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

自食其力

(Lì)姓氏用字。

形容词

用很大力量;尽力。

do one's utmost;

try one’s best

《诗经·大雅·烝民》:“古训是式,威议是力。”

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若欲与此辈周旋,后宜力改。”

力作;力挽狂澜;力排众议

动词

役使。

work;use

宋·叶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视贱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傥宿疚之或平,糜捐以报。”

致力(于);努力

engage

副词

甚;厉害。

《汉书·汲黯传》:“臣常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

量词

古代测量弓的强度单位。一个力是九斤十四两(或云九斤四两)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我开得十六力的硬弓。”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七章:“老曹,你打算给我做几个力的弓?”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十三】【力部】林直切(lì)

筋也。象人筋之形。治功曰力,能圉①大灾。凡力之属皆从力。

【注释】①圉: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作“御”。

说文解字注

筋也。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非有二物。引申之,凡精神所胜任皆曰力。

象人筋之形。象其条理也。人之理曰力,故木之理曰朸,地之理曰阞,水之理曰泐。林直切,一部。

治功曰力。《周礼·司勳》文。

能御大灾。《国语》祭法文,引以释治功曰力也。

广韵

林直切,入职来‖力声职部(lì)

力,筋也。又姓,黄帝佐力牧之后。林直切。九。

康熙字典

【子集下】【力部】力·康熙笔画:2·部外笔画:0

古文:𠠲《唐韵》《集韵》《韵会》竝林直切。陵入声。《说文》:筋也。象人筋之形。徐曰:象人筋竦,其身作力,劲健之形。《增韵》:筋,力气所任也。《礼·聘义》:日几中而后礼成,非强有力者不能行也。

又《曲礼》:老者不以筋力为礼。

又《韵会》:凡精神所及处,皆曰力。《孟子》:圣人既竭目力焉,既竭耳力焉。

又《韵会》:物所胜亦曰力。《家语》:善御马者均马力。杜甫《张旭草书》诗:溟涨与笔力。

又勤也。《书·盘庚》: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前汉·司马迁传》:力诵圣德。注:师古曰:力,勤也。

又《礼·坊记》:食时不力珍。注:力,犹务也。

又《后汉·铫期传》:身被三创,而战方力。注:力,苦战也。

又病甚曰力。《唐书·汲黯传》:臣犬马病力。

又为人役者曰力。晋陶潜《与子书》: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

又姓。《韵会》:黄帝佐力牧之后。

又《韵补》叶力蘖切。苓入声。苏轼《香积寺》诗:此峯独苍然,感荷祖佛力。幽光发中夜,见者惟木客。

合集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书写提示

首笔㇆(横折钩)从左上格横中线上侧起笔,至右上格再折向右下格钩出,钩尖抵竖中线,横段略向上斜,竖段略向左斜。末笔长撇从竖中线上端起笔,撇向左下格,撇尖与钩底持平。[2]

书法欣赏

篆书书法

隶书书法

楷书书法

行书书法

草书书法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l

i̯ək

王力系统

l

ǐək

董同龢系统

l

jək

周法高系统

l

iək

李方桂系统

l

jək

西汉

东汉

jək

jək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jək

北魏后期北齐

jək

齐梁陈北周隋

jək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l

i̯ək

拟音/王力系统

l

ǐək

拟音/董同龢系统

l

jək

拟音/周法高系统

l

iek

拟音/李方桂系统

l

jək

拟音/陈新雄系统

l

ǐək

韵书集成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韵部

韵系

声母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入声

二十四职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林直切

ljək

集韵

入声

二十四职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六直切

liek

礼部韵略

入声

六直切

增韵

入声

林直切

中原音韵

入声作去声

齐微

齐齿呼

次浊

li

中州音韵

入声作去声

齐微

郎帝切

洪武正韵

入声

七陌

次浊

郎狄切

liək

分韵撮要

阳入

第七英影应益

方言集汇

注意:发音用国际音标标注,仅作参考,实际发音以当地发音为准。

方言区

方言点

发音

调值

调类

北京官话

北京

li

51

去声

北方官话

济南

li

21

去声

中原官话

西安

li

21

阴平

西南官话

武汉

ni

213

阳平

西南官话

成都

ni

31

阳平

江淮官话

合肥

liəʔ

4

入声

江淮官话

扬州

lieʔ

4

入声

晋语

太原

lieʔ

2

阴入

吴语

苏州

liɪʔ

23

阳入

吴语

温州

lei

212

阳入

湘语

长沙

li

24

入声

湘语

双峰

li

35

阴去

赣语

南昌

lit

4

阴入

客家话

梅县

lit

5

阳入

粤语

广州

lɪk

2

阳入

粤语

阳江

lɪk

54

阳入

闽语

潮州

lak

4

阳入

闽语

厦门

lat(白)/lɪk(文)

5/5

阳入/阳入

闽语

福州

liʔ

42

阳入

闽语

建瓯

li(文)/sɛ(白)

42/44

阳入/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