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丝是指由蚕分泌的黏液所形成的纤维。可用作纺织原料的主要有桑蚕丝、柞蚕丝和蓖麻蚕丝,其中以桑蚕丝为主。我国是蚕丝的发源地,蚕丝产区极广,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四川、广东和山东等省。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蚕丝生产国,无论是规模上还是产量上均居世界前列。我国的丝绸产品很早就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远销世界各地,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中文名

天然丝

外文名

Natural silk

成 分

天然丝肽

获 得

经水解而获得降

作 用

抑制皮肤黑色素生成

分布范围

江苏、四川、广东和山东等省

简介

蚕丝是高档的纺织原料,被誉为“纤维皇后”,它是天然纤维中的长纤维,其长度可直接供织造。蚕丝强韧而富有弹性,纤细而柔软,吸湿和触感良好,特别是光泽优雅美丽。蚕丝制品风格各异,可轻薄如纱,可厚实如绒。丝织物除供衣着外,织制的各种装饰品如窗帘、头巾、被面、裱装等更是名贵华丽。在工业上还可以作为降落伞、人造血管、电气绝缘等材料。

形成

蚕一生经过卵、幼虫(蚕)、蛹和成虫(蛾)四个阶段。从卵孵化成小蚕,食桑叶(或其它树叶),蚕长大成熟后,便上蔟吐丝结茧。茧丝是蚕体内一对绢丝腺分泌而形成的,一对绢丝腺分别位于食管下面蚕体的两侧,绢丝腺分前、中、后三部分。前部最细称为输丝部,中部最粗称为储丝部,后部最长称为泌丝部。泌丝部分泌出丝素,输送到储丝部,储丝部分泌出丝胶,丝胶与丝素并不混合,而是包覆在丝素的周围。然后丝素丝胶一起输入前部输丝部,通过吐丝口合并吐出体外,在空气中凝固成丝。此时的蚕丝是由两根丝素和包覆在外面的丝胶所组成,称为茧丝。蚕吐丝时头部不断摆动,由外向内结成蚕茧。蚕茧的外层茧衣和内层蛹衬丝缕紊乱、细弱,不能缫成连续的长丝,只能作为绢纺原料纺成短纤维纱即绢丝。蚕丝的中层即茧层为主要部分,占总丝量的70%~80%。茧层丝缕排列有序,品质优良,经过缫丝可直接供织造。

分类

1、按饲养方式分有家蚕丝和野蚕丝。家蚕一般是在室内饲养的,以桑叶为饲料,所得蚕丝又叫桑蚕丝,俗称真丝、厂丝。桑蚕丝质量最好,是天然丝的主要来源。野蚕是在室外放养的,有柞蚕、蓖麻蚕、棕蚕、天蚕等,所食饲料各不相同,其中以在柞树上放养的柞蚕为主,所得柞蚕丝是天然丝的第二主要来源。野蚕中的天蚕所吐的丝是一种价格昂贵,具有特殊外观效果(呈微绿色)的优良纤维,可缫制长丝,产量很少。

2、按化性分 化性是指蚕在一年内孵化的次数。在自然温度下一年孵化一次的为一化性,孵化两次的为二化性,依此类推,其中以一化性的丝质最好。

3、按产地分 有中国种、日本种、欧洲种三个品系。由于品系不同,所以蚕茧的外形及品质也有差异。中国种的蚕茧多球形或椭圆形,日本种多深腰形,欧洲种多为浅腰形。

4、按饲养季节分 有春蚕丝、夏蚕丝、秋蚕丝。

5、按初加工分 有生丝和熟丝。单根茧丝细而不牢,经过缫丝,即将几根茧丝合并,依靠丝胶胶合而成复合的茧丝就是生丝。生丝强力较大,手感较硬,光泽较差。除去丝胶的蚕丝称为熟丝,又称精练丝,光泽优良,手感柔软平滑。

物质组成与分子结构

蚕丝主要有丝素和包覆在丝素外的丝胶组成,它们都是蛋白质,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丝素蛋白质呈纤维状,不溶于水;丝胶蛋白质呈球形,能溶于水。除此外,还有少量的蜡质、脂肪和灰分等。这些物质的含量并不固定,常随蚕丝的品种及饲养情况而有变化,这些物质的性质及含量的多少对蚕丝的性质及后加工有一定影响。一般桑蚕丝和柞蚕丝的物质组成情况见下表。

在这些组成物质中,丝素是制丝织绸的主要物质,丝胶以及其它成分在最后均需除去。因为丝胶有保护丝素的作用,因而在实际生产中一般织物都要到最后染色与整理时才部分脱去丝胶。根据需要也可以先部分脱胶再织绸,所以生产上有生织和熟织之分。

蚕丝和羊毛一样都是天然蛋白质纤维,组成其大分子的单基是α-氨基酸。蚕丝的化学结构和羊毛的化学结构有许多相同和相似之处,因而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如丝朊蛋白质具有蛋白质的共性(化学两性性质)。但由于蛋白质的种类,每一种氨基酸的含量并不一样,所以各种蛋白质在结构上也有差异,在性能上也有差异。丝朊蛋白质分子结构的特点是不含硫或含少量的硫(少量的硫主要存在于丝胶中)。蚕丝中蛋白质大分子间仅依靠范德华力、氢键和盐式键相结合。丝朊大分子的R基团较小且为直线状的曲折链,所以能够形成较完整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