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指的是气候要素,即气温、气压、风和降水等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特征及其随季节变化的特征。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中文名

全球气候

外文名

global climate

范围

全球范围

性质

气候

领域

气象气候、环境学

简介

全球气候

气候问题可以说既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个别媒体娱乐化一把,但是从本质上讲,大家所谈的气候问题主要还是一个经济问题,一个与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甚至每个个人的利益直接相关的经济问题。

全球气候就是全世界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特征。例如,气温全球分布特点是温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在北半球,冬季最低气温达—40℃以下,最高气温为25℃,南北温差达65℃; 夏季最低气温为0℃左右(撒哈拉沙漠)。南北温差只有40℃。冬季大陆温度比同纬度的平均温度低,而海洋则反之,夏季情况则相反。海平面气压分布基本特点是高纬度为低压带,副热带为高压带,中纬度为等压线密集的强经向气压梯度带。地面风场在南北二半球各存在三个主要纬向风带,即热带信风(东风带),中纬度西风带和极地东风带。降水分布最多的地方是赤道附近,不少地方年雨量高达2000mm以上;中纬度的降水比副热带的多,特别在气旋活动区,年降水量可达1000mm以上。

全球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典型的为30年或更长)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

原因

尽管还存在一点不确定因素,但大多数科学家仍认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是必需的。针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响应是随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UNFCCC)的发展而逐渐成型的。1992年UNFCCC阐明了其行动框架,力求把温室气体的大气浓度稳定在某一水平,从而防止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全球问题

到2008年为止,UNFCCC已经收到来自185个国家的批准、接受、支持或添改文件,并成功地举行了6次有各缔约国参加的缔约方大会。尽管各缔约方还没有就气候变化问题综合治理所采取的措施达成共识,但全球气候变化会给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气候变化会使人类付出巨额代价的观念已为世界所广泛接受,并成为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全球性环境问题。

相关研究

据香港《文汇报》2012年10月15日报道,英国气象局公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全球过去15年来并没有暖化。

报告显示,1997年初和2012年8月相比,全球气温并无明显变化。有气候专家承认,科学界用来预测气候变化的计算机程序有严重缺陷。

新报告指,全球气温由1880年上升0。75摄氏度,但根据全球3000个监察站的资料,全球气温在近15年来是零变化,一次气温上升周期要追溯到1980年至1996年。

美国乔治亚理工大学教授柯里认为:“要改变1980年后气候暖化的指针,考虑自然内部变量作为基本要素。”自然变量是指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条件,如长期性海洋温度周期、太阳温度转变等。英国东安格利亚大学气候专家琼斯认为,如无大规模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全球暖化将暂停一段时间。

全球气候类型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及特征 :

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和马来群岛等地,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以非洲的热带草原面积最为广大。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季。

热带沙漠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内陆地区以及内地的两岸地区,以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区最为广大, 终年高温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主要分布在美国东南部、巴西东南部,以及阿根廷、澳大利亚等的沿海地区。

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内地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温带季风气候集中分布在中国的东北部、俄罗斯的东南部、朝鲜半岛和附近的岛屿地区。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纬地区的内地西岸,以欧洲西部为主,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一年内降水均匀。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洲。年温差大,年降水量少 。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苔原气候分布于亚欧大陆北冰洋沿岸和北美洲北冰洋沿岸,夏季短暂。

冰原气候分布于格陵兰岛,南极洲,终年严寒,降水稀少高山高原气候中低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 景观的垂直变化显著 。

影响因素

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因子包括内部因子和外部因子两大类。

内部因子是指气候系统内的热力、动力和下垫面诸因子及其相互作用。外部因子是指宇宙及地球内部因子(来自气候系统下边界以下的地球内力作用)和人类活动因子。具体来说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大气上界辐射变化、温室气体变化、气溶胶、地震潮汐和火山活动、北极海冰、构造抬升、下垫面物理景观变化及世界人口等人为因素。

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的机制有外部强迫和大气系统内部自然变化两类。从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原理出发,外部强迫机制主要是由于地球轨道参数变化和太阳活动引起的大气上界辐射及其分布的变化、大气温室气体的变化、气溶胶变化与火山活动、下垫面物理景观变化等,这些变化通过影响地—气系统辐射和热量、水分平衡而驱动全球长期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内地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近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汽车限行,暂停生产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变暖和雾霾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