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恐怖症又指场所恐怖症、幽闭恐怖症等,是指患者不敢进入公共场所,还有人群聚集的地方,比如超市、商场、电影院,甚至公共汽车、教室等比较小型的场所。因为患者担心忍受不了在这种场合下可能会产生的强烈的恐惧、紧张不安,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中医病名

广场恐怖症

外文名

agoraphobia

就诊科室

精神科

传染性

类型

焦虑症

简介

广场恐怖症,又名广场恐惧症、恐旷症、旷野恐惧、陌生环境恐惧,是焦虑症的一种。特指在公共场合或者开阔的地方停留时的极端恐惧,因为要逃离这种地方是不可能的或者是会令人感到尴尬的。

广场恐怖症常以自发性惊恐发作开始,然后产生预期焦虑和回避行为,提示条件化的形成。广场恐怖症状的扩展和持续都可以用症状的反复出现使焦虑情绪条件化,而回避行为则阻碍了条件化的消退;加上害怕昏倒或当众出丑可加重焦虑而形成恶性循环。

由来

广场恐怖症(Agoraphobia)过去通译为旷野恐怖,广场恐怖(见:夏镇夷主编.英汉精神病学词汇.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简明牛津词典》1964年第5版对这个词的释义是morbid dread of public places(对公共场所的病态恐惧),还说agora源出希腊语,义为assembly(聚会)。

据英国医学杂志的一篇社论(1974:177)说,“古希腊的agora是一种人民的聚会,这个词遂获得了聚会场所这样一个派生义。只是由于希腊天气晴朗,聚会才在室外举行。假如,agoraphobia一词系来自古英语,那它无疑会指闭室恐怖症。”Laughlin(1956),agora这个希腊原义是market place(市场),theplace of assembly(聚会的场所)。因此,agoraphobia也译为聚会恐怖症。

临床表现

基于临床观察,有以下两种情况。

(一)广场恐怖症无惊恐发作

这类患者在广场恐怖症状出现前和病程中从无惊恐发作,其主要表现有以下几方面:

⒈害怕到人多拥挤的场所,如会场、剧院、餐馆、菜市场、百货公司等,或排队等候。

⒉害怕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如乘坐汽车、火车、地铁、飞机等。

⒊害怕单独离家外出,或单独留在家里。

⒋害怕到空旷的场所, 如旷野、空旷的公园

当患者进入这类场所或处于这种状态便感到紧张、不安,出现明显的头昏、心悸、胸闷、出汗等植物神经反应;严重时可出现人格解体体验或晕厥。由于患者有强烈的害怕、不安全感或痛苦体验,常随之而出现回避行为。在有一次或多次类似经历后,常产生预期焦虑。每当患者遇到上述情况,便会感到焦虑紧张,极力回避或拒绝进入这类场所。在有人陪伴时,患者的恐惧可以减轻或消失。

(二)广场恐怖症有惊恐发作

有以下三种表现:

⒈广场恐怖症起病前从无惊恐发作,不在害怕的场所也无惊恐发作,只在经历害怕的场所或境遇时极度恐惧,达到惊恐发作的诊断标准。回避害怕的场所或境遇,或恐怖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惊恐发作便会停止。这种情况广场恐怖症是原发病,惊恐发作属继发反应。

⒉广场恐怖症起病前经历过一次或多次惊恐发作,害怕单独出门或单独留在家里,担心自己出现惊恐发作时无亲友在身旁救助;如果有人陪伴便可消除担心。在惊恐障碍得到有效治疗后,广场恐怖会逐渐消失。这类病例的原发病是惊恐障碍,广场恐怖为继发症状。

⒊广场恐怖和惊恐发作见于同一患者,患者既在人多拥挤的场合感到紧张不安,在一般情况下也有惊恐发作。这种情况常需分别给予适当治疗,两类症状才会消失。

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恐惧为主,需符合以下4项:

①对某些客体或处境有强烈恐惧,恐惧的程度与实际危险不相称;

②发作时有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③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④知道恐惧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但无法控制;

(3)对恐惧情景和事物的回避必须是或曾经是突出症状;

(4)排除焦虑症、分裂症、疑病症。

心理学解释

心理学上,广场恐惧症被形容为严重和具渗透力的焦虑,患者多是处于一些难以逃离或无法避免的场合之中。例如单独在家外、乘搭车、巴士或飞机,或在热闹的地方中。一些患者面对访问也能感到舒服,但只限于处于自己感到能限制的地方之内。当他们在自己的安全地方之中,才能开心地工作和见到访客。在临床中,可以采用暴露疗法治疗广场恐惧症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是一种独特的医疗手段和方法,在世界医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影响,是将两种医学体系有机地结合以达到最佳的配伍用药方案和临床最优的疗效。这种疗法,其临床疗效既高于西医又优于中医,特别是对于广场恐惧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较高的实用价值,具有以下几个显着的特点:

增效与减毒

在广场恐惧症的防治上,现代医学运用的镇静催眠药虽然有较为可靠的疗效,但大剂量反复运用后,不仅易使患者产生药物性依赖,还会带来一系列的毒副作用。而与中医中药合用时,既可增加其镇静催眠效果,同时中医中药还可减轻其毒副作用,使广场恐惧症的防治达到临床最佳疗效。

治标与治本

在广场恐惧症的防治上,西医西药有时只能达到治标作用,而不能治本,因为产生广场恐惧症的原因较为复杂,特别是心身疾患导致的广场恐惧症,现代西医西药尚缺乏有效的根治本病的手段与方法,而对于广场恐惧症的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则具有较大的优势,并有丰富的方法和较好的效果。当西医西药治标的同时运用中医中药治病之根本,达到标本同治之目的,以使广场恐惧症从根本上得到治愈。

急治与缓治

由于产生广场恐惧症的原因较多,特别是一些顽固性广场恐惧症,疾病困扰的时间较长,在短时间内可借用西药迅速起效的特点,结合中医中药静神定恐剂进行缓治,使急治与缓治进行有机地结合,则可发挥各自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待广场恐惧症状减轻后,减掉西药运用中药静神定恐剂来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治愈广场恐惧症的目的。

有机地结合

中西医结合疗法,不是水加油的关系,而应该是有机地结合。这种有机地结合,充分体现两种医学各自的优势与特点,其临床疗效既高于西医又优于中医,即是1+1>2的效用。在广场恐惧症的防治上,若采用这种有机结合的方法,充分地体现出增效减毒、标本兼治、急缓有序的优势,一定能产生临床上的最佳疗效。这对于广场恐惧症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要大力倡导广场恐惧症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注意事项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一定要注意西药的用量,应小剂量用药一般时间为2-4周为宜,这时中药已经发挥了治疗广场恐惧症的作用,应当机立断减掉西药,以免西药产生依赖性和毒副作用。如果单纯采用西药治疗两个月~半年效果不明显或者停药出现复发及戒断反应,不建议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直接采用中医中药进行标本兼治。

病程

发生多在18—35岁之间。害怕在空旷的场所会行走不稳或跌倒的患者起病多在40多岁,且病程趋向慢性。一般说来,广场恐怖症病程常有波动。许多患者可有短时间好转,甚至完全缓解。

诊断和鉴别

本病以害怕单独离家外出,到人多拥挤的场所,伴有预期焦虑和回避行为作为特征的一种恐怖障碍,可伴有或不伴惊恐发作。如害怕的场所仅限于社交场所,患者主要担心自己的表情和行为举止会被别人给予坏的评价时应诊断为社交恐怖症,如害怕的场所只限于某一特定处境,则应考虑单纯恐怖症的诊断。害怕被污染而回避某些物体或场所,与强迫观念有关者应诊断强迫症。回避与既往严重精神创伤有关的场所,则应考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儿童期害怕离开家庭或亲人,则应考虑离别焦虑障碍(separation anxiety disorders);拒绝上学则为学校恐怖症(school phobia)。

治疗

包括一般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三方面。

(一)一般心理治疗 如心理教育(psycho education),支持疗法,治疗目的在于减轻患者的预期焦虑,鼓励患者重新进入害怕的场所;减少回避行为则需要取有针对性的认知行为疗法。

治疗无惊恐发作的广场恐怖症以暴露疗法为主,先向患者说明疾病的性质,包括患者对处境产生的焦虑反应,预期焦虑及回避行为三个相对独立成份,以及针对这三个成分采取的治疗措施,引导患者想象害怕的场所或情境,然后鼓励患者进入现场暴露,反复训练,直到取得满意效果。暴露疗法可以集体进行,也可组成互助小组,一道活动。单纯认知疗法有助于减轻焦虑和惊恐发作,但对广场恐怖症无效,而暴露疗法可减轻广场恐怖症,但非惊恐发作。

(三)药物治疗 有惊恐发作的患者宜先采用抗惊恐的药物治疗。

测试

这是一个五岁小女孩的梦,小女孩的母亲牵着小女孩的手走着,但就在女孩采摘开在路旁的蒲公英时,母亲却逐渐愈走愈远。女孩急急忙忙想追上母亲,但不知道为什么双脚却不听使唤。于是女孩大声喊叫“妈妈!”请问你认为在梦中的这位母亲会有什么反应呢。

A.没注意到小女孩的叫声,继续愈走愈远。

B.立刻回头,跑到小女孩的身边,抚摸她的头。

C.停下脚步,并回头向小女孩挥手,示意她“快点过来”。分析

选A的人,倾向广场恐惧症。在潜意识里对“分离”感到不安。

或许你的幼年有阴影,导致对于离开心爱的东西时会感到恐惧。由于比一般人更害怕孤独,因此,一旦置身于空旷的地方,便会产生强烈的孤独和不安。相信只要找到一位能够保护你、让你感到安心的恋人,应该就不会再对广场感到恐惧。

选B的人,正好相反,有密室恐惧症的倾向。

此答案显示你在幼年时期受到母亲过分的保护,但相对的,却丧失了主体性。因此,你心理上感到不安,害怕完全被母亲控制。此种窒息感便以密室恐怖的形态出现。建议你必须训练自己独立,以取回自己的主体性。

选C的人,是属于正常的人。和母亲之间有适当的距离。

表示从幼年期开始便和双亲之间维持着稳定的心理关系。换句话说,至少你对空间不会感到恐惧。

外在表现

广场恐惧症者对他们的本体感觉非常敏感,潜意识地对完全正常的时间有过分的反应,比如,爬一阶楼梯可能会导致严重焦虑,因为上楼时呼吸和心跳的频率会增加,而广场恐惧症者把这种反应理解为是焦虑的开始而不是一个正常的神经反射。有广场恐惧症的患者会形成一种能力,来避免那些会引起焦虑的情形。

当广场恐惧症患者感觉到周围的环境会有时他们陷入困境,不安全,难以控制,或让他们感到非常不舒适时,他们会有很严重的惊恐发作。

当出现严重的焦虑感时,广场恐惧症患者会躲在家里,甚至是连床都不离开,直到他们那被过分刺激的神经系统平静下来,这种情况才会有所缓解,肾上腺素水平也会回到正常值。

大多到心理健康专家那去的人都是由于突然爆发的惊恐障碍而产生广场恐惧症的,广场恐惧症最好被理解为是出于经历反复的焦虑和随之而来的对与下一次的持续担心的,逃避的一种敌对行为。

因此,可通过惊恐障碍来诊断广场恐惧症,但是在社区和诊所中,患者并不一定符合惊恐障碍的所有标准,所以,也可以用Agoraphobia Without History of Panic Disorder来诊断(DSM-Ⅳ)。

不同的理论

依恋理论和广场恐惧症

GA FAVA,C RAFANELLI,S GRANDI,S CONTI,C RUINI (2001),长时间表现出惊恐障碍的广场恐惧症患者常用暴露治疗法Psychological Medicine. Vol. 31,pp 891-898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结果显示,暴露治疗法会使大多数惊恐障碍的广场恐惧症患者有持续的放松,这种治疗法的目的不单单在于使惊恐发作消失,而且使在诊所的情境下的广场恐惧症消失。

一些学者(e.g.,Liotti 1996 ,Bowlby 1998 ) 解释说,广场恐惧症是缺乏依恋,暂时性地失去了忍受与安全基地分离的能力。

空间理论和广场恐惧症

在社会科学范围内,对于广场恐惧症患者的研究表明,有一个被意识到的诊所的偏见(e.g.,Davidson 2003 )。社会科学的分支,尤其是地质学越来越对什么是空间现象感兴趣。

疾病预防

1、克服害怕心理:这种病症是在多年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形成的,因此防治就需要在长期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逐步培养对外界的适应能力,有意识地多接触周围的人和事。

2、去掉自卑,增强自信:从心理上去掉自卑感。若带着消极的心理,常常会使自己不愿多说话。另外要增强自信,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自信就是自我接纳的程度。一个能完全接纳自己的人是非常自信的,反之则自卑。

3、举止应尽量随和:不要过分注意自己的举止。正常的社交活动,并不带有什么神秘的色彩,只不过是社会间人与人的交往与应酬。因此过分注意自己社交中的言谈举止是多余的,随和、大方、自然、平时怎么说、怎么做,社交中也如此,时间长了,社交就习惯了。

广场恐惧症可以说是潜藏在心里的魔鬼,趁你不注意的时候就偷偷上场,总能让你对这个世界充满恐惧之情。我们常常说要战胜自己,就是要战胜这只住在人们心里的恐惧症魔鬼。因此,正确预防广场恐惧症,让广场恐惧症彻底远离你,让你的人际交往如鱼得水,轻松自在。对于那些被广场恐惧症缠身的朋友来说,可以通过静神定恐剂来摆脱广场恐惧症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