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悲院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是天津市保存完好,规模最大的一座八方佛寺院。由西院和东院两部分组成,西院又叫旧庙,始建于清顺治年间,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扩建,由文物殿和方丈院等组成,东院又叫新庙,建于1940年,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地藏殿、配殿、耳房和回廊组成,是寺院的主体。

地理位置

天津市、河北区天纬路

中文名称

天津大悲禅院

建于

1940年

始建于

清顺治年间

简述

大悲禅院位于天津市河北区,因寺内供奉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而得名。禅院始建于明末清初,历史悠久,且规模庞大。寺内香火旺盛,是当地人青睐的拜佛之地,这里商业气息不重,没有各种收费名目,更加给人纯粹虔静的氛围。[1]

详述

殿内藏有铜制释迦牟尼佛像,还塑有大悲菩萨、倒坐观音、弥勒佛、天王像、罗汉像等。位于院中央的大雄宝殿内曾珍藏着魏晋南北朝至明清各代铜、木、石刻造像数百尊,工艺和艺术水平很高。殿内还曾供奉过唐僧玄奘法师的灵骨,1956年转赠印度那兰陀寺。院内朱门绿瓦,佛坛高筑,松柏参天,庄严静穆,是全国重点佛教寺庙之一。 大悲院是因为供奉大悲观音(又叫千手观音)而得名,庙内原有柏木雕千手观音像,毁于"十年动乱"之中。大悲院后殿里一尊高3.6米,宽4米的千手观音金身像,神态庄严、姿容动人,是天津美术学院王家斌和其助手用了两年的时间,于1984年精心设计、雕塑而成的。新的塑像融传统佛教艺术与现代造型艺术于一体。在设计和雕塑过程中,吸取了河北省正定县兴隆寺、山西平遥县双林寺观音像的特点,表现观音菩萨"救苦救难"的形象,注重了面部表情的慈样、亲切、庄严、温柔、美而不媚等特点。在手的塑造上,改变了清代塑像从背后展出手臂的做法,采取了从肩和腋下伸展手臂的方法,而使其符合现代美学的透视法,从身体上塑出那么多的手,每只手都有不同的姿势,拿着各种不同的法器,既要有组织,又不能呆板;既要美观,又不能杂乱无章。 西院又叫旧庙,初仅筑室三楹,经康熙八年(1669)和光绪初年两度重修,始具规模,由文物殿和方丈院等组成。东院又叫新庙,建于1940年,由山门和三殿(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配殿、耳房和回廊)组成。山门匾额“真如觉场”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大雄宝殿是大悲院主体建筑,殿内供明代所铸5.2米高的铜鎏释加牟尼佛像,连同莲花宝座重约6吨,座上有9999个小铜佛,甚为壮观。阿傩、迦叶侍立两旁。殿周十八罗汉像栩栩如生。释迦牟尼佛背后有倒坐观音,东西两侧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像。其内曾珍藏着魏晋南北朝至明清各代铜、木、石刻造像数百尊,工艺和艺术水平很高。殿内还曾供奉过唐僧玄奘法师的灵骨,1956年转赠印度那兰陀寺。后殿为大悲殿,千手观音坐莲台,视端容寂。穹顶藻井,为彩绘抱莲飞天图案。配殿设有旧存石刻、木雕、佛像及弘一法师纪念堂。院内古树参天,桠杈盘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