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葬虫,又叫葬甲、锤甲虫(Nicrophorus americanus)。属于昆虫中最大的一个目——鞘翅目,埋葬虫科。该科昆虫全世界大约有175种。这是一种具有“奉献精神”的腐肉类甲虫,这不仅体现在它们的伙食上都是动物的尸体,还有它们那种在埋下的尸体旁亲手抚育自己的子女长大的社会习俗。

动物界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鞘翅目

埋葬虫科

埋葬虫属

中文学名

葬甲

中文别名

埋葬虫、锤甲虫

英文名

Nicrophorus americanus

简介

学名:Silphidae

种类:世界共800多种

分布:广泛分布

外形特征

埋葬虫的体长从很小到3.5厘米都有,平均体长大约是1.2厘米。它们的外表有的呈黑色,有的呈五光六色,明亮的橙色、黄色、红色都有,鞘翅基部和端部有黄色波状带两条!身体扁平而柔软,适合于在动物的尸体下面爬行。

埋葬虫的外观变化很大,体型有的呈圆筒状,有的则较平扁。比较容易辨识的特征是:大部分的埋葬虫翅鞘较短,腹部末端常显露在外;此外,棍棒状的触角末端特别膨大,则是它另一个小特色。

生活习性

埋葬虫是标准的腐食性昆虫,成虫或幼虫均以动物的死尸为食,连野外的垃圾堆和臭水沟中,[1]偶尔也可以发现前来觅食的埋葬虫。短棍棒状的触角便是它们用来循味找寻食物的嗅觉利器。

埋葬虫在食动物尸体的时候,常群集于鸟兽尸体旁,总是不停地挖掘尸体下面的土地,最后会自然而然地把尸体埋葬在地下,它们也因此而得名。

埋葬虫的行动不敏捷,徒手捉捕并不困难,但是喜欢采集甲虫的生手却常会因此不慎吃亏。这是由于埋葬虫身上原本便有来自食物环境的腐臭,当它一旦遭受骚扰攻击,还会自尾端排出一大堆粪液,散发出更浓烈恶心的尸臭味来驱敌,所以,有采集兴趣的人不能不格外当心。

种群分布

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分布,常飞行在动物死尸附近觅食,有的住在像蜜蜂的蜂房巢穴里;有些则住在洞穴里,在夜间灯光下很容易发现。

生活环境

由于食性的关系,埋葬虫多属于地栖性甲虫,平时较常在地面爬行,在动物死尸附近偶尔可以见到它们飞行前来觅食。它们有些住在蜜蜂的蜂房巢穴里;有些,特别是那些种类则住在洞穴里,食蝙蝠的粪便。部分夜行性埋葬虫也会趋光,在山区路灯附近地面一般不难发现!

主要类别

大红斑葬甲

简要介绍:体黑色,鞘翅两条波状横带纹。

虫体大小:体长19--24mm 宽9--12mm

区域分布:北京、河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贵州、江西等  

黑负葬甲

产地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河北、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湖北、浙江、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重庆、四川、云南、贵州、海南。

外形特征:体大型,有些个体可达45mm长;复眼鼓凸,前胸背板中央明显隆拱,鞘翅平滑,纵肋纹几不可辨,后部近1/3处微向下弯折呈坡,末端2-3腹部背板外露。常飞到灯下,具有假死性。  

尼负葬甲

产地分布:河北、山西、山东、江苏、湖北、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重庆、四川、云南、贵州。

外形特征:体长20mm左右;体黑褐至黑色,唇基膜区及触角末3节橙色,鞘翅前、后部有不规则橙黄色横斑各1,左右翅横斑对称但不相连,前后横斑种各有游离黑色小圆斑1各。腹末2-3背板常外露。发现于野外动物尸体上,有较强趋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