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干出血是神经系统急重症,病死率极高。脑干出血量在3ml以下的,死亡率70%左右。脑干出血量在5以上,死亡率90%左右。其中脑干出血量超过10ml以上的死亡率100%。

中文名

脑干出血

传染病

临床表现

昏迷早且重,分离科视、歪扭斜视、眼球浮动、中央固定等

病因

高血压动脉硬化

病因及常见疾病

原发性脑干出血多由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引起。

继发性脑干出血继发性脑干出血的发生与脑干周围组织对脑干压迫的速度,及周围组织病变的部位、大小、性质都有关系。继发性脑干出血多发生于中脑及脑桥上段。约半数患者继发于大脑半球深部出血。脑梗死继发脑干出血:脑梗死后由于脑水肿等导致脑干受压、变形、移位致使脑干内微小穿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被牵拉、破裂而出血。

鉴别诊断

(1)起病突然,进展迅速,表现较重,常有昏迷;

(2)呼吸不规则:可表现为吹气样、叹息样、潮式呼吸等呼吸衰竭现象;

(3)瞳孔针尖样缩小:约70%的病例表现瞳孔针尖样缩小,对光反射存在,因为当脑桥、延髓受损害后眼交感神经麻痹,副交感神经尚未受损害或损害较轻,表现瞳孔缩小,但对光反射存在;

(4)消化道出血:病情越重,意识障碍也越重,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也越高,与胃十二指肠粘膜受损害,胃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和颅内压增高等因素有关;

(5)交叉性瘫痪:脑干出血后,上行、下行传导束冲动阻断或受损,某些神经核团受损伤或破坏后,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同侧周围性脑神经瘫痪和病变对侧中枢性胶体偏瘫;

(6)颇脑CT扫描或颅脑MRI检查:能准确地做出定位诊断,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依据。

检查

颅脑CT扫描、MRI检查对脑干出血的诊断价值:现如今多数学者认为颅脑CT扫描对诊断脑干出血仍作为首选,能明确出血的部位和量,而且对预后也能做出较正确的评估。必要时做脑干CT薄层扫描。

治疗原则

脑干出血的治疗要及时,争分夺秒,控制血压是最重要的一环。迅速地把血压降低到正常水平或稍微偏高水平,能有效的预防再出血,也就能避免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冬眠也是很重要治疗方式。冬眠能有效降低新陈代谢,降低脑细胞耗氧和能量消耗,保护了脑细胞。同时使病人镇静,使整个机体的耗能都降低了,增强了身体储备。对于出血量大、昏迷的病人,要及时行侧脑室外引流,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细胞继发损伤和脑疝形成。如有肺部感染、要立即行气管切开,不要犹豫,纠正肺功能。对于并发症的治疗要积极,不能姑息,否则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同时给予重症监护、吸氧、降颅压、止血、防治胃溃疡、保护脑组织及其他辅助治疗,定能够挽救大部分脑干出血病人的生命。病人一旦生命体征平稳,要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机体各功能的恢复。出院后也要给于生活辅导,养成良好的、积极向上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的再次复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