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勃·比蒙(Bob Beamon)1946年8月25日出生于美国纽约,从小就失去了父母,他是在纽约贫民窟中长大的。由于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他养成了抽烟、酗酒、贩毒的恶习,父亲只好把他送进了少年管理学校。在学校里比蒙爱上了跳远,他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田径场上度过的。经过刻苦的训练,比蒙的身体素质达到了世界超一流水平,他100米的成绩是10秒3,跳高2.05米,三级跳远达到15.76米。

中文名

鲍勃·比蒙

外文名

Bob Beamon

国籍

美国

出生地

纽约

出生日期

1946年8月29日

身高

190

体重

72

运动项目

男子田径运动员

所属运动队

美国队运动员

专业特点

跳远

主要奖项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冠军

重要事件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打破世界纪录

人物介绍

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英雄人物-鲍勃·比蒙

1968年 10月18日下午,第19届奥运会男子跳远决赛在墨西哥城奥林匹克体育场进行,在数万名观众的注视下,比蒙以百米速度冲向起跳板,几乎没有缓冲便有力起跳,腾空高达1.70米,两腿在空中交替地走了两步半,最后落在了沙坑的末端。8.90米!一个“神话般的世界纪录”诞生了。这个成绩比原世界纪录提高了55厘米,提高率为6.59%。提高幅度是世界田径史上罕见的,被称为“进入21世纪的一跳”。

个人履历

比蒙(Robert Beamon,1946年生)美国男子田径运动员,传奇式跳远明星。乘出生在贫穷的黑人家庭,从孩提时代就备尝生活的艰辛。后来他被送到纽约的一所专为难以管教的孩子开设的学校。在校方的倡导下,比蒙有幸参加多种体育活动。他最喜欢跳远,常常独自在沙坑场地跳个不停。他说过:“跳远简直使我入了迷,我有一种使命感,我知道这就是我所应该执着追求的事业。”

16岁时,他一次少年运动会上跳出了7.32米的好成绩,崭露头角,从此便驰骋田坛。1968年10月18日在墨西哥城第19届奥运会上,以8.90米惊人的成绩获得男子跳远金牌并创造世界纪录。这个在高原场地(海拔2248米)上创造的纪录比原纪录(8.35米)提高了55厘米!提高率达6.59%,是世界田径史上罕见的成绩,被誉为“神话般的世界纪录”,他是在第一次试跳时取得这一成绩的。有人说:“墨西哥城奥运会最大的成果,就是产生了比蒙和他那神话般的纪录,比蒙的这一跳是进入21世纪的一跳。”比蒙此前曾12次跳出8.20米以上的成绩,个人最好成绩是8.33米。他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形态条件,100码成绩9秒4,100米10秒3,跳高2.05米,三级跳远15.76米。但是在创造8.90米的惊人好成绩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他的成绩每况愈下,仅在1969年跳出过8.20米的成绩。

鲍勃·比蒙

1969和1970年两度伤腿,1973年美国《田径新闻》杂志和前西德《国际体育通讯》评选他为1968年“世界最佳运动员”。他是第一批进入美国奥林匹克名人堂的世界体育明星之一。1972年他曾在奥运会上担任田径评论员,他还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国外(墨西哥、西班牙)担任过田径教练。1976年他所著的《卓越的一跳》一书出版。

创造记录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上,世界超级田径明星们创造了一批奇迹般的世界纪录。其中最令人惊异的是男子跳远的世界纪录——8.90米,这是一个神话般的数字。10月17日,美国著名选手波士顿在跳远及格赛中,在无风的情况下跳出8.27米,打破了奥运会纪录。另一名美国黑人选手比蒙跳了8.19米,都远远超过7.65米的及格标准。

10月18日进行预决赛,第一轮试跳开始时,比蒙站在助跑道起跑点处,在数万名观众的注视下,他稍稍镇定了一会儿,然后稍一下蹲便开始加速助跑,起跳,腾空,两腿在空中交替地走了两步半,像一只巨鸟一样飞了起来,收腹,举腿,最后远远地落在世界纪录标记的前方。

坐在跳远场地附近的观众首先狂呼了起来,然后整个运动场沸腾了。裁判举起了白旗,宣布这一试跳有效。以后的几分钟好像过得特别慢,裁判员们十分认真,国际田联的负责官员们也赶到现场,用钢尺仔细反复地丈量它的长度。因为在沙坑侧面安置的长度读数板上没有这么远的标记。最后终于宣布了成绩:8.90米!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全场观众又欢呼了起来,比蒙此时向空中跳了起来,然后又跪在地上,亲吻着地面,似乎刚刚经历了一场世界奇迹的发生。

人称比蒙这一跳是“21世纪的一跳”,所有赫赫有名的尖子选手都为此惊呆了。比赛实际上已经到此为止了,特别是天空又骤然下起雨来,这时,无论是谁,再跳出超过8米的成绩也不会引入注目,与8.90米相比都黯然失色。

波士顿和捷尔一奥瓦涅西安分别在1965年和1967年创造的世界纪录是8.35米,而比蒙一下子把它提高了55厘米。一位坐在踏板边上的见证人说:“我敢肯定,比蒙踏板时,起跳脚甚至离板边还有几厘米。”

比蒙于1946年8月29日生于美国纽约,身高1.90米,体重72千克。他的100米跑成绩是10秒3,跳高2.05米,三级跳远15.76米:比蒙曾12次跳出8.20米以上的成绩。比蒙取得8.90米成绩完全靠高速助跑,他助跑获得的最大速度是10.70米/秒(欧文斯更快,达到10.97米/秒),起跳水平速度为8.89米/秒,垂直速度为3.67米/秒。他起跳后,两腿尽量前伸,跳得又高又远。

美国的韦格纳教授对比蒙的“神话般的一跳”进行研究之后,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同样风速(+2.0米/秒)情况下,8.90米的成绩在海平面高度地区相当于跳8.63米,高原的有利条件使他的成绩增加了27厘米。著名的美国体育科学权威人士约克尔指出,8.90米的成绩相当于100米跑9秒4,200米跑16秒97,400米跑37秒23,10000米跑25分43秒17,400米栏41秒8。虽然这位美国教授的计算可能有点玄乎,但毕竟说明,8.90米是“惊世之跳”。

鲍勃·比蒙

比蒙在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上所创的8.90米,在此后的20余年中,世界田坛有多名顶级跳远高手都试图去冲破这一跨世纪的一跳,但均失败了。直到1991年8月30日,在东京举行的第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美国优秀的跳远运动员鲍威尔,以8.95米的成绩才打破沉默了2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

人物故事

世纪之跳

裁判用额外钢尺量距离

时间转眼到了1968年10月17日,奥运会男子跳远预赛在墨西哥城的奥林匹克体育场进行。美国著名选手博斯顿跳出8.27米的好成绩,比蒙紧随其后,他很聪明地保留了实力,以8.19米的成绩轻松超过7.65米的及格标准。

决赛于第二天进行。在第一轮试跳中,来自日本、牙买加和西德的选手出人意料地相继犯规。然后,比蒙站在了起点。

赛场上寂静无声,数万名观众屏气凝神,不知道他会不会“继承”前三名选手的厄运。完美的助跑与起跳,比蒙几乎越过沙坑落在硬地上。着陆的一刹那,沉闷的赛场顿时狂呼起来,这是一块用肉眼都可以看出来的跳远金牌。裁判员举起小旗,宣布这一跳有效。但在具体成绩的测量上,工作人员遇到了一点麻烦,现场的测量器材甚至够不到比蒙的着陆点。裁判不得已掏出额外的钢尺丈量距离。

8.90米!1968年比蒙打破了同胞拉尔夫·博斯顿三年前创造的8.35米的世界纪录,看台再一次炸锅,在场的对手和工作人员均瞠目结舌。

不过在那一刻,比蒙显得十分沉稳,因为他并不知道8.90米是怎样的英寸概念。当成绩换算出来后,比蒙几乎情绪失控,他激动得双膝跪地,吻着跑道。在过去的33年中,跳远项目的世界纪录总共提高了22厘米;而比蒙只用了十几秒钟,便实现了55厘米的惊人跨越。

一跳成名

新的英文单词因他而生

比蒙在当时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优秀的身体素质和天时(顺风2.0米,刚好不超过纪录有效上限)、地利(墨西哥城地处高原,地球引力小,空气阻力小),主要原因是他能在高速助跑中,运用合理的踏板技术获得最大腾起高度和最快腾起速度。

新偶像比蒙的形象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报刊和邮票上,权威性很高的美国《田径新闻》杂志评他为1968年度世界最佳运动员,他还作为世界体育名人被选入美国奥林匹克纪念馆,并著有《卓越的一跳》一书。

人们从他的名字和成绩中得到灵感,创造了一个新的英文单词——Beamonesque,形容一个运动员的成绩与该项目原先的最好成绩相比是如此卓尔不群,以至于远远超乎了人们的想象,简而言之就是前无古人。

奥运会后,比蒙退出田坛,而8.90米的世界纪录,直到1991年,也就是23年后,才被美国人鲍威尔在东京田径世锦赛中,以8.95米的成绩打破。

跳远奇人

美国人这样改写跳远世界纪录

早在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跳远便作为五项运动中的一项存在。

不过那个时候的跳法与现在有很大差别,运动员两手各持一个石制品或金属制作的物品(它们的形状与如今使用的健美器械“哑铃”相仿,重量约为两公斤,而不拿这种重物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则被认为是犯规行为)。

然后通过距离不长的助跑,从稍高于地面的“门槛”上起跳。起跳时将双臂向前挥摆,当身体腾起到最高点开始下落时,将手中重物向体后水平方向用力抛出,随后人体落在松软的土地上。

1896年第一届雅典奥运会,美国运动员埃·克拉克成为现代奥运会田径比赛男子跳远第一块金牌获得者。不过他的成绩很一般,只有6.35米。

鲍勃·比蒙

1935年5月25日,美国黑人选手欧文斯在45分钟内5破1平世界纪录,其中包括8.13米的跳远新纪录。

8.13米的纪录在25年后,也就是1960年8月12日被美国选手拉尔夫·博斯顿打破。1965年,他创造了一生中的个人最好成绩:8.35米。这一纪录三年后被鲍勃·比蒙一下子提高了55厘米。

如今的跳远世界纪录保持者是美国人鲍威尔。他在1991年8月30日于东京以8.95米的成绩突破了比蒙8.90米的“世纪之跳”。

跳远知识

什么情况下算有效破纪录

跳远是利用助跑的速度在踏板上转变成为上升力,将身体缩到前面,脚向前大力推出,这是着陆前的动作。然后再测量从踏板到着陆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以这个距离为最终成绩。

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希腊奥运会上就设有跳远项目的比赛。当时的跳远比赛是在竞技场上挖松一块土地作为“沙坑”,“沙坑”前面设置一个“门槛”状木板作为起跳板,参赛者以敬神祭礼形式参赛。

如今大型的田径比赛都设有风速测定,当风速超过2.0米/秒时,如打破纪录的话,将被算作无效,但不会影响比赛的名次及成绩。跳远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动作过程连续完成的,这四个动作过程是统一的整体,无论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和成绩的提高。

腾空动作的作用是为了保持腾空阶段的身体平衡,充分利用身体重心的移动轨迹,做好落地前的准备动作。跳远的腾空姿势有三种:蹲踞式腾空、挺式腾空、走步式腾空。[2]

创纪录前

1968年10月17日的晚上,坐在一个自己也叫不出名字的小酒吧里,这个身高1米90、身材修长而健壮的黑人喝干了酒杯里的最后一口龙舌兰酒,在心里对自己说:“该回去了。”墨西哥的龙舌兰酒很有名,也很厉害,要就着盐喝,第一次喝的人很容易被醉倒。

刚刚过去的一天,对他来说应该是艰苦的一天。从纽约来到墨西哥城,来参加四年一届的奥运会,却在预赛中差点就打道回府了,真悬呀——如果不是波士顿那哥们够意思,告诉他一个窍门,这个窍门还挺管用。

这个黑小伙的名字叫鲍勃·比蒙。说起这个名字,和刚才被比蒙提到的那个波士顿,在当时的美国田径界,可是大名鼎鼎。如果说他们两个人是同门师兄弟的话,那波士顿就是大师兄,而比蒙是小师弟,他们一个出生在1939年,一个出生在1946年,两个人相差七岁。就在这一天之前,波士顿比比蒙的名气大多了。可要是过了明天,他们的名气可就会倒过来了。

比蒙很少喝酒,特别是在比赛之前,但他今天真得觉得有点沮丧。

上午的跳远预赛,每个人都有三次机会,在所有参赛的人中,比蒙有名但绝不算是大牌,因为前两届的奥运会跳远冠军美国的波士顿、代表英国的威尔士选手戴维斯,还有苏联的伊戈尔——上届奥运会的第三名——都有很强的实力。

前两跳,比蒙都犯规了,这也是他的一个弱点,不会把握自己准确的起跳点。当时他非常紧张,要知道在这次奥运会之前,比蒙在23次比赛当中只输过一次,那还是一次室内的比赛。所以这次来墨西哥城,无论是他自己还是别人,都对他寄予厚望。

就在这个时候,波士顿走到了他的身边,就像1932年在柏林奥运会上德国的朗对美国的欧文斯那样,给比蒙出了一个主意。

说起波士顿和比蒙的交情,并不仅仅是师兄弟那样简单。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应该是“亦师亦友”。

比蒙的祖籍在牙买加,他的父母移民到美国以后,就生活在纽约,1946年,比蒙也出生在那里。后来他自己说,我出生的地方就像丛林一样,只有两种娱乐的方式存在,一种就是体育,而如果你不练体育,就只剩下另外一种——打架。

比蒙还没有上中学的时候,母亲就患肺结核去世了,这让他的童年变得很不开心。他不喜欢打架,但在那样的环境里,如果不参加一个帮派,就意味着天天要被欺负和挨打。于是比蒙开始打篮球,练田径,因为如果你的篮球打得好,你跑得快跳得远,那就会得到尊敬。

后来靠着出色的体育天赋,比蒙进了大学,他曾经先后在三所大学里学习,而这次到墨西哥之前,他在德州大学的奖学金被取消了,原因是他拒绝代表大学参加与杨百翰大学的田径对抗赛。比蒙的理由是杨百翰大学所在的犹他州盛行的摩门教实行种族歧视。而与奖学金同时取消的,还有大学为他提供的官方教练。

此时,另外一名出色的黑人运动员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这个人就是波士顿。他在学校拒绝给比蒙提供教练以后,就一直担任着比蒙的非正式教练。他曾经获得过罗马奥运会的跳远金牌,1965年还创造了8米35的世界纪录。比比蒙年长七岁。

在比蒙两次预赛试跳犯规以后,波士顿把比蒙拉到一边对他说:“鲍勃,你是要进决赛的,以你的实力很容易做到。”

然后他在距离起跳点还有一小段距离的地方做了一个记号:“从这里起跳。”

结果比蒙顺利地通过了预赛。

10月18日,一个阴沉沉的日子,天空上还不时会飘下一些雨来。比蒙和所有参加跳远的选手一起来到了赛场。

大家都显得有一点紧张,每个人见面只是简单地打着招呼,一句话也不愿意多说。比蒙的比赛序号是第四位,所有比他更有功名的人都在他的后面。

据说跳远的选手里有不少的人喜欢下一点点小雨,他们相信这样的天气更适合跳出好成绩,至少英国代表队的戴维斯就是这样想的,在四年前的东京奥运会上,他就是在这样的天气里赢得了冠军。

不知道是因为地滑还是因为紧张,最前面的三个试跳的人都犯规了。这时候,轮到比蒙了。

跳远的世界纪录是一个经常被打破的世界纪录:从1901年到1968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一共被打破了13次,每次平均被提高的幅度是6厘米,最多的一次也只有15厘米。

而在这一天,这一切注定都要改变。

比蒙一面走向跑道,一面在心里不停地对自己说:“不要犯规!不要犯规!”

从比蒙到了德州大学练习跳远,他就一直致力于改进自己的技术,采用了那种在空中走步式的动作——这种动作大概在40年前,也就是1922年到1927年间,美国人勒让得尔一直使用,却很少有别人采用这个技术动作。而今天这样的动作已经在跳远比赛中成为了很常见的一种动作。这时候,波士顿走到他的身边对他说:“来吧,看你的了!”

比蒙伸出拳头和他的大师兄兼私人教练碰了一下,站到了他们共同找好的起跳点后面。大约20秒沉寂之后,他冲了出去,一路加速,到了起跳之前的一瞬间,他有意识地减慢了速度,伸展了步幅,完美地踩过踏板,奋力一跃,整个身体弹出一个漂亮的弧线,落地后反弹力道很大,他甚至被弹出了沙坑。

那时的田径比赛在跳远沙坑的边上,并没有现在那种远度的标志,不过看到比蒙的这一跳,大家还是被震住了。

坐在电视解说席上的一名解说员当时就惊呼:“这个小子竟然跳出了沙坑!”

波士顿拉住戴维斯说:“这一跳一定有28英尺(8米50以上)。”

戴维斯有些不信:“这只是第一跳,会有那么远吗?不可能。”然后就走过去看裁判测量。负责测量的裁判一边拿起皮尺走向沙坑,嘴里一边嘟囔着:“太精彩了!太精彩了!”

几分钟后,结果出来了——记分牌上打出了8米90的成绩。但对于一直生长在美国的比蒙来说,这个数字没有什么意义,因为他一直是以英尺计算成绩的,所以8米90是多少,他并不清楚。

不过其他的对手们已经感到了沮丧。苏联的伊戈尔说:“和这样的一跳相比,我们不都成了小孩子了吗?”

而上届奥运会的跳远冠军戴维斯更是愤怒地走到比蒙面前对他说:“你毁掉了这次比赛!”

此时的比蒙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只知道自己破了纪录,于是他只能求救般地看着波士顿。

波士顿一把抱住了比蒙,兴奋地对他大叫着:“你跳过了29英尺!”

一年前,波士顿创造了新的跳远世界纪录:8米35(27英尺4英寸)。而比蒙成了第一个突破28英尺又跳过了29英尺的人,他把跳远的世界纪录一下子提高了55公分。

“我怎么可能跳这么远?”比蒙一点都不相信这一结果,直到广播播出了换算成英尺以后的结果。

听到广播,比蒙一下子瘫倒在了地上,眼泪也不停地流下来。波士顿搀扶着他,直到医生确认这只是过分激动造成肌肉僵硬所导致的结果。

后来的雨越下越大,其他的选手也变得有些无精打采。比蒙的第二跳只跳了8米03,然后他就放弃了其余四次试跳的机会。而那次奥运会上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成绩也只有8米17和8米16。波士顿最后还是获得了第三名。

这样的一跳,后来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跳”。

他的这个8米90的纪录一直维持了23年之久。到了1991年的东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上,才被美国跳远运动员鲍威尔所打破,新的世界纪录是8米95。而比蒙的这一纪录也成了被保持时间最长的世界纪录之一。

鲍勃·比蒙

创纪录后

在比蒙的自传《会飞的人》中,他是这样描绘自己暗淡的童年的:狄更斯笔下雾都孤儿奥利弗-退斯特的童年生活,就是我的写照。我爸脾气怪僻,曾因言语不合就踢了我妈怀孕的肚子,因此我的哥哥刚出生便被诊断为先天脑残。而在我一岁不到的时候,我妈妈就死了。我因此不断地自己拍打着自己,却也难以减轻失去至亲的痛苦。后来,我成为了皇后区街头黑帮的一员。就在那时,我曾亲眼看着自己的一个伙伴被别人用利物刺穿了胸膛。

当他被送进劳改所时,他开始走上了运动员之路,并参加了1962年在纽约举行的少年奥运会。那年他15岁,他就已经跳出了7米34的成绩,当之无愧的拿下了金牌。“那块金牌对我弥足珍贵,他在我心中的分量和墨西哥城奥运会的金牌是一样的。”他自传中这样说道,“至少它证明了我这辈子还是能干出些有意义的事的。”

在他参加1968年奥运会前,他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他参加的23项赛事中,他赢了22场,还跳出了8米39的成绩,只是由于当时的风速超出了规定,所以跳远的世界纪录才将将得以保全。比蒙所说是大热门,但他知道自己在决赛里还要面对三个强力对手的挑战。其中包括1960年奥运金牌的获得者,也是自己的同胞和朋友拉尔夫·波士顿。他在八年前的罗马就已经登上了王座。另一个对手是威尔士的林·戴维斯,人送绰号“跳远者”。他在1964年东京封王。卫报记者约翰·若达将之称为“英国奥运史上最伟大的成就”。还有一个危险分子是来自苏联的伊戈尔·捷-奥瓦涅斯扬。他是两届奥运铜牌获得者,同时和波士顿一样跳出过8米35的世界纪录成绩。在杰西·欧文斯1935年跳出了“令人惊叹”的成绩后,这个纪录在33年间仅仅提高了22厘米。可在比赛开始前,比蒙在助跑时体现出的爆发力让人们相信,他就是那个可以飞越“魔术般的”28英尺标尺的人。

戴维斯那时的教练,也是后来有名的广播评论员罗恩·皮克林谈到比蒙是否有可能打破记录时充满了敬畏和警惕:“比蒙简直是让人匪夷所思。如果让林像他这么跳,顶多他能跳到27英尺半,但比蒙就能跳出28英尺。林我觉得做不到这点。因此我觉得他最有可能夺金,因为他就是最好的。现在没人能达到他的水准。”

戴维斯自己对比蒙的评价和他的教练如出一辙:“如果比蒙能踩准起跳板,那么我们就都可以洗洗睡了。他受到上天的眷顾比我们所有人的都多。拉尔夫曾这样告诉我:‘不要激怒他,否则你会死的很难看。’但比赛靠的不仅仅是天赋。他的对手都是富有经验,水平也不比他差,而且他自己很容易失控,谁胜谁负还很难说。”

比蒙自己差点进不了决赛,在资格赛时前两次试跳,他都踩出了起跳板一步。仅剩最后一次机会时,他想起了波士顿给他提的建议,重新丈量步点再起跳。让他长吁一口气的是,最后他的成绩足以让他晋级决赛。

比蒙在2007年接受卫报西蒙·本顿采访时说:“决赛前夜,我很紧张。我出去喝了两杯龙舌兰来放松自己。”采访中他没有提到那晚他还和自己的女朋友Gloria滚了床单。在自传中他是这么写的:“在比赛期间,我做了上帝不允许做的坏事。”

可第二天,他就把做过的坏事扔在脑后了。“咱要放松。”我那时这么想的,“我来这里,目标只有一个,也只有一个。”决赛,他排在第四个起跳。他亲眼看到前三个运动员都犯规了。他站在起跳区,准备了20秒,深呼吸的同时伴着放松自己的手臂和大腿。在那样的海拔还是轻微顺风的情况下,这就是奇迹诞生的地方。

“那时我觉得万物俱籁,”他说,“在我起跑前我甚至都感觉不到自己的大腿。”最后他起跑了,旁边记录员发现100码的距离他只跑了9.5秒。他完美的起跳,身体腾空,双手朝天张开来尽可能延长自己的滞空时间。在起跑6秒钟后,他落地完成了第一次试跳。他着陆后,就“像只袋鼠般跳出了沙坑”。

他觉得自己可能跳出了27英尺10英寸,创造了新的记录,但他还是要抱怨自己的屁股太大,至少让自己的成绩少掉了1英尺。戴维斯和波士顿觉得他可能达到了28英尺的标杆,但没人有确切的答案。因为他已经跳出了标尺能测的最大距离。最后,组委会拿来一把卷尺,在20分钟的等待后,电子大屏幕上赫然显示出了“8米90(29英尺2有8分之3英寸)”的成绩。

由于他对各种度量的转换不甚明了,比蒙问道,“这是算什么意思?”是波士顿告诉他:“你把我最好的成绩提高了55厘米(1英尺6又四分之三英寸)。”

顿时比蒙百感交集,他俯下身子,全身抽搐,好似自己身体不为自己所控制。后来他的症状被恩斯特·约克尔教授诊断为癫痫。对于捷-奥瓦涅斯扬和戴维斯来说,他们的比赛也已经结束了。“和这成绩比,我们的都是小儿科。”姆斯科威特说道。

卫冕冠军这时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般:“这算什么事?他把整场比赛给毁了!”

43年后,这记录在奥运会依然无人能破。在那些目睹“惊天一跳”的观众心中,比蒙的成就是非凡的。可能只有尼尔·阿姆斯特朗那“我的一小步,人类的一大步”可以和他相比了。[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