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纳多·贝托鲁奇(Bernardo Bertolucci,1940年3月16日-)男,一名意大利编剧、电影导演。凭电影《末代皇帝》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最佳影片、金球奖最佳导演等多个奖项。2011年5月11日,贝纳多·贝托鲁奇被第64届戛纳电影节组委会授予终生成就奖。

中文名

贝纳多·贝托鲁奇

别名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

国籍

意大利

出生地

帕尔马

职业

导演

英文名

BernardoBertolucci

籍贯

意大利

性别

出生年月

1940年3月16日

简介

贝纳多·贝托鲁奇,也译为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男,1940年3月16日出生于意大利的帕尔玛。早在24岁时,他便导演了轰动一时的影片《革命前夕》(1964),并因之而奠定了他的事业基础。贝托鲁奇因执导《末代皇帝》为中国观众所熟知。

1961年跨足影坛,最初担任帕索里尼的副导演。1964年的《革命之前》显露出才华,1972年的《巴黎最后的探戈》将他推到国际舞台。

贝托鲁奇的作品以史诗的宏大气魄以及强烈的阶级分析内涵而著称,并将情色内容升华到相当的艺术高度。

2011年5月11日,贝纳多·贝托鲁奇被第64届戛纳电影节组委会授予终生成就奖。

成长经历

贝纳多·贝托鲁奇是家中的长子,父亲是奥提立欧·贝托鲁奇(Attilio Bertolucci)。父亲是一名诗人、著名的艺术史学家、文选编者和影评人。

在这种成长的环境下,贝托鲁奇在15岁开始写作,不久就获得几个很重要的文学奖项,包括他的首部作品获得维雅雷吉欧文学奖(Premio Viareggio)。而父亲的背景也帮了他,老贝托鲁奇曾协助意大利制片人皮耶·保罗·帕索里尼发行他首本小说,而帕索里尼后来聘请了贝纳多·贝托鲁奇参与《寄生虫》(Accattone,1961年)的首席助手作为回报。不过这时候,贝托鲁奇的潜力,早就被其他人发现了,例如瑟吉欧·莱昂(Sergio Leone)。他叫贝托鲁奇为《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撰写故事,不过他的故事后来被莱昂拒绝了,因为这故事对美国的观众来说太深奥了。

贝托鲁奇擅于把富有家庭气息的浪漫情节和内蕴的心理批判作为表现的核心,并结合一些政治、社会内涵,形成了他独特的创作风格。

演艺生涯

1968年,由他执导的影片《搭档》就颇具当时兴起的新浪潮电影的特质。此后,他在影片中开始探索那些具有心理困惑的人物身上所折射出来的深厚魅力并在《蜘蛛的策略》(1970)一片中首获成功。

1971年,贝托鲁奇导演了影片《随波逐流的人》。在该片中,他表达了跳舞是一种暗喻的创作主旨。两年后,在其导演的《巴黎最后的探戈》(1973)中他又再度表露了这种创作思想。

1977年,贝托鲁奇更是以大手笔制作了颇具史诗气息的《一九零零》。该片讲述了两个出生背景不同的男人在世纪交替的45年间的友情与斗争,并以此折射出了广阔的社会内容和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获得了评论界的交口称赞。不久,贝托鲁奇又拍摄了《月神》(1979)一片,口碑不菲。

1981年导演了《一个可笑人物的悲剧》,该片讲述了一个父亲寻找亲生儿子的曲折经历,影片以其内含的深遂思想广受好评。

1987年,他更是推出了力作《末代皇帝》。影片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古老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王溥仪的情爱与政治生活,极具哲理、人生意味。该片获得了九项国际大奖,它无疑成了贝托鲁奇导演生涯中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1990年,贝托鲁奇执导《遮蔽的天空》,本片根据1949年的经典同名小说改编,透露出贝托鲁奇内心浓厚的生命关怀,充满了浓郁的象征意味,画面极其壮美。

1996年导演新片《偷香》,他精心构建了一位19岁美国少女孤身去意大利找寻生父的故事情节。影片透过抒情表象表达了包容性较大的思想内涵,倾倒了诸多影迷。

1998年推出《爱的困惑》。

21世纪之后,贝托鲁奇动作不多,先是在集锦片《十分大师:大提琴篇》中小露身手,又于2003年导演了充满革命与青春激情的《戏梦巴黎》。

影坛轶事

和制作人合作

1972年的作品《巴黎的最后探戈》(Last Tango in Paris),由马龙白兰度和玛莉亚诗奈德主演,展示了意大利电影的赚钱新潮流,就是聘请外国的影星当主角。在这部电影的主要演员中,只有马西姆·吉鲁提(Massimo Girotti)是意大利演员。

贝托鲁奇1976年的电影《一九零零》(1900)中,由毕兰加士打(Burt Lancaster)、当奴·修打兰(Donald Sutherland)、罗拔迪尼路(Robert de Niro)和杰哈德巴狄厄(Gérard Depardieu)主演。这套电影经常被认为是意大利电利工业依赖国际市场时,认知到国民身份开始瓦解的始作俑者。虽然电影本身完全注重在意大利的主题上,电影讲述两个意大利男人,在二十世纪上半叶时,在政治纷乱的意大利内的生活。

与政治相关

贝托鲁奇在政治上很活跃,而且是个公认的马克思主义者。就像维斯康堤一样,他们也是在六十年代后期大量起用外国演员的导演。

贝托鲁奇透过他的电影,表达自己的政见,所以他的电影很多都是自传式的,同时也很具争议性。他的政治电影在历史上走在前列,就像1970年的电影《同流者》(The conformist),在戏中他就批判法西斯思想,把国家和民族主义混为一谈,还有一些公众品味和集体回忆,电影讲述墨索里尼企图暗杀一个在巴黎的政治学者。而《一九零零》也有分析左派和右派之争。

在1987年作品《末代皇帝》中,贝托鲁奇就透过角色和动作,在政治上作出影响。他获得紫禁城史无前例的许可,使用紫禁城的场地作为拍摄。在片中,主角溥仪遭受毛泽东长期的再教育,令溥仪由一个皇帝变成一个平民,变成一个园丁。

荣誉奖项

奧斯卡金像奖

1987年,贝托鲁奇执导的电影《末代皇帝》,内容讲述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传记。贝托鲁奇凭这部电影赢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这部电影由尊龙、陈冲、彼得·奥图尔、英若诚、丹尼斯.邓恩、黄自强、阪本龙一、Maggie Han、里克·扬、邬君梅和陈凯歌主演。电影的剧本由马克.佩普罗(Mark Peploe)和贝纳多·贝托鲁奇写作,末代皇帝以溥仪的一生,反映中国由封建制度的社会,经革命演进至现在的状态。

《末代皇帝》赢得所有9个奥斯卡金像奖的提名,包括最佳影片奖、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摄影奖、最佳服装设计奖、最佳导演奖、最佳剪辑奖、最佳配乐奖、最佳音响奖和最佳改编剧本奖。

《末代皇帝》是首部在紫城拍摄的电影,这是贝托鲁奇向中国政府提供的候选电影项目之一,另一部是安德烈·马尔罗(André Malraux)的《人的命运》。最后末代皇帝获选,并且不限制其内容。而末代皇帝就成为了自1949年起,首部获得中国政府协助,和在中国制作的西片。

戛纳终身成就奖

2011年5月11日,在法国戛纳,意大利导演贝纳尔多·贝托鲁奇被第64届戛纳电影节组委会授予终生成就奖。

人物评价

贝托鲁奇也擅长把人的灵魂推进显微镜。在他的电影中,心理学是他的电影的中心,因为曾参与《巴黎的最后探戈》的演员活地亚伦和马龙白兰度,都指贝托鲁奇和其他演员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分享工作,引发了他们的信心,所以很多人都认为白兰度表现最好。

很多评论都以电影中的性和政治定性他的电影特色。在《巴黎的最后探戈》中,以极度淫荡和心理不正常的手法探讨性。这套被视为情色的电影,打开了性的大门。

在《同流者》中,则是以政治作为主题,尤其是法西斯,和个人的感觉和理想。这套电影针对了意大利的法西斯主义,富有艺术性和理智,被视为展现在优秀导演的一面。在过去五十年,贝托鲁奇参与了多部电影的制作、导演等工作,所以他的范畴很广泛,令电影主题能得以突显,尤其是他的近期作品。

《偷香》(Stealing Beauty)带出一些的异质性,而《巴黎初体验》(The Dreamers)则能够包含两者和其他元素。一些评论家则批评他的题材狭窄,不论他是有意还是真的缺乏题材。而他则利用这些批评,激发观众重新关注他们自己和社群,他也认为自己不断把礼节的界限移后。

热衷于贝托鲁奇电影的人,也留意到每部电影间的角色相似之处,尤其是最近那两部(1996年的《偷香》和2003年的《巴黎初体验》)。例如,两位女主角(丽芙·泰勒(Liv Tyler)和伊娃·格莲(Eva Green)),都是白皮肤、苗条、黑头发和蓝眼睛。她们都在19岁时就是吸烟者,和失去了纯洁感,而她们也以正面的赤裸方式出现。在电影中,贝托鲁奇都表达了“爱的证明”,都使用了几乎相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