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乳房炎,又称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一般指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是乳腺的急性化脓性感染,病人多是产后哺乳的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往往发生在产后3~4周。致病菌大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可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局部红肿、发热。

中医病名

乳痈

别名

产褥期乳腺炎、急性乳房炎、急性乳腺炎

就诊科室

乳腺外科

常见发病部位

乳房,胸部

常见病因

乳汁淤积、细菌入侵

常见症状

乳房肿胀疼痛、局部红肿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好发人群

好发生于产后哺乳的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有文献报道急性乳腺炎初产妇患病占50%,初产妇与经产妇之比为2.4:1。

病因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病因有两种:乳汁淤积和细菌入侵。以下因素可增加本病的发生风险:如母乳喂养不当、哺乳期穿紧身文胸、疲惫或压力过大等。

基本病因

1、乳汁淤积

为发病的重要原因。乳汁是理想的培养基,乳汁淤积将有利于入侵细菌的生长繁殖。乳汁淤积的原因有:乳头发育不良(过小或内陷)妨碍哺乳;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少,致乳汁不能完全排空;乳管不通,影响排乳。

2、细菌入侵

乳头破损或皲裂,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是感染的主要途径。婴儿口腔感染,吸乳或含乳头睡眠,致使细菌直接进入乳管,上行至腺小叶也是感染的途径之一。多数发生于初产妇,缺乏哺乳的经验。也可发生于断奶时,6个月以后的婴儿已长牙,易致乳头损伤。

危险因素

1、母乳喂养不当。

2、哺乳期穿紧身文胸。

3、过度疲惫或压力过大。

4、有乳腺炎既往史再次进入哺乳期。

5、哺乳期营养不良。

症状

急性乳腺炎常有乳房肿胀疼痛、局部红肿等局部症状及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还可并发乳房瘘管、脓毒血症和菌血症。

典型症状

1、局部症状

局部症状可根据病期和病灶部位的深浅而有不同。病灶深,局部表现多以疼痛和压痛为主,病灶浅,则可以出现典型的化脓性炎症的表现。初期主要表现为患侧乳房体积增大,有局限性肿块,压痛,如能及时有效治疗,肿块可逐渐消退。如进一步发展,可出现皮肤水肿发红,皮肤温度增高。局部肿块僵硬,压痛明显,可出现搏动性疼痛。如果继续发展,硬块会在短期内逐渐变软,说明已有脓肿形成。脓肿可自行溃破,或经乳头排出。患侧腋窝淋巴结常有肿大,压痛。

2、全身症状

哺乳期急性乳腺炎起病时常有全身中毒症状,如高热、寒战等,体温可达40℃。

并发症

1、脓毒血症和菌血症

病程进入急性化脓性乳腺炎阶段,病人可并发脓毒血症和菌血症。此时病人持续高热,面色潮红,谵妄。可出现转移性脓肿。

2、乳房瘘管

脓肿形成期,脓肿可向内或向外破溃,形成皮肤破口和乳腺瘘管。如处理不当可形成长期不愈的脓瘘或乳瘘,临床可见从瘘管排出乳汁及脓液。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如果出现乳房肿胀疼痛、局部红肿、发热等表现,应该尽快就诊。医生通常会做血常规、细菌培养及B超检查,必要的时候还会做乳房活检,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脉搏增快,体温升高,患侧乳房肿大,皮肤发红,可触及肿块,有压痛,患侧腋窝淋巴结常有肿大,压痛。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2、细菌学培养

乳腺炎出现局部化脓时,需要细菌培养,以明确细菌类型,合理选用抗生素。培养物可以从母乳中取出,也可以从脓肿中吸出。

影像学检查

B超:可见液性暗区,提示脓肿形成,可了解脓肿的数目、部位和大小。

其他检查

乳房活检:对治疗无反应的急性乳腺炎患者,需做乳房活检,以明确诊断,排除其他疾病,如炎性乳癌。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及血常规、细菌培养及B超检查等相关检查,可作出诊断。此外,还需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炎性乳癌、乳腺增生症。

诊断依据

1、患者多为哺乳期妇女,尤其以初产妇为多见,发病前多有乳头皲裂破损史及乳汁淤积不畅史。

2、局部症状:乳房红、肿、热、痛及化脓,患侧腋窝淋巴结可有肿大。

3、全身症状:寒战、高热、烦躁、乏力等。

乳腺炎症状

鉴别诊断

1、炎性乳癌

两者均可见乳房部的红、肿、热、痛等炎症表现,但炎性乳癌主要临床特征为乳房红肿,疼痛亦很明显但一般局部没有肿块可扪及。急性乳腺炎病程短,可在短期内化脓,抗炎治疗有效,预后好;而炎性乳癌则病情凶险,一般无化脓,可通过乳房活检相鉴别。

2、乳腺增生症

两者均可触及乳腺肿块,但乳腺增生症无典型的炎症的临床表现,肿块大小与月经周期改变有关。

治疗

治疗原则

原则是消除感染、排空乳汁。早期呈蜂窝织炎表现时不宜手术,但脓肿形成后仍仅以抗菌药治疗,则可致更多的乳腺组织受破坏。应在压痛最明显的炎症区进行穿刺,抽到脓液表示脓肿已形成,脓液应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

一般治疗

一般不停止哺乳,因停止哺乳不仅影响婴儿的喂养,且增加了乳汁淤积的机会。但患侧乳房应停止哺乳,并以吸乳器吸尽乳汁,促使乳汁通畅排出,局部热敷以利早期炎症的消散。

药物治疗

抗生素治疗:呈蜂窝织炎表现而未形成脓肿之前,应用抗菌药可获得良好的结果。因主要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不必等待细菌培养的结果,应用青霉素治疗,或用耐青霉素酶的苯唑西林钠。若病人对青霉素过敏,则应用红霉素。如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则应重复穿刺以证明有无脓肿形成,以后可根据细菌培养结果指导选用抗菌药。

日常

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合理的生活习惯,遵医嘱用药,注意监测自身的情况,不适随诊。

心理护理

急性乳腺炎会出现乳房疼痛,影响母乳喂养,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焦虑,家属应给予陪伴与鼓励,增加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生的治疗。

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如病情不缓解,及时就诊。

生活管理

1、注意休息,加强营养。

2、合理母乳喂养。

3、健侧按时哺乳,患侧定期吸奶,防止乳汁堆积。

4、穿戴支撑型胸罩,避免乳房压迫。

病情监测

注意监测体温,观察乳房情况,有无肿块,疼痛,皲裂的伤口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宜食清淡而富含营养的食物,如西红柿、青菜、黄瓜、鲜藕、荸荠、赤小豆、绿豆等;水果宜食橘子、香蕉、苹果、金橘等。

2、宜食有通乳作用的食物,如猪蹄、鲫鱼、乌贼鱼、虾、黄花菜、丝瓜、赤小豆、花生、芝麻等,以促进乳汁分泌,防止乳汁淤积。

3、宜多食清热散结之食物。蔬菜可选择黄花菜、芹菜、丝瓜、苦瓜、油菜、西红柿、莲藕、茭白、茼蒿、黑木耳、海带等。

饮食禁忌

1、忌燥热、辛辣刺激食物,如韭菜、辣椒、芥末、酒等。食后易生热化火,使本病火热毒邪更炽,病势更甚。

2、忌热性、油腻食物,如肥肉、海蟹,以及油条、麻花等油炸糕点。

3、忌食发物,如猪头肉、狗肉,羊肉等。

预防措施

1、防止乳头损伤,经常用温水、肥皂洗净两侧乳头,并保持其清洁。

2、如有乳头内陷,可经常挤捏、提拉来矫正。

3、养成定时哺乳、婴儿不含乳头而睡等良好习惯。

4、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空,如有淤积,可按摩或用吸乳器排尽乳汁。

5、乳头有破损或皲裂要及时治疗。

6、注意婴儿口腔卫生。

7、定期乳房检查,发现不适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