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泡沫是经济学上的专有名词,指的是在1720年春天到秋天之间,脱离常轨的投资狂潮引发的股价暴涨和暴跌,以及之后的大混乱。南海泡沫事件发生前,英国政府过度地纵容南海公司,使南海公司为日后高额发行股票的圈钱活动创造了“信誉”,也给公众投资者造成了南海公司是政府“宠儿” 的印象,但是,英国政府并没有尽到这样的监管职责,而是任由南海公司对外吹嘘,吊足了投资者的胃口。南海泡沫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通过了“泡沫法案”,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泡沫的再次出现,但却对股份公司实行封杀,严重抑制了股份公司的发展,此其二。

中文名

南海泡沫

外文名

South sea bubble

拼音

nanhaipaomo

发生时间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

背景

1689年到1714年之间,英国政府因为打仗欠了1000万英镑的债务,英国政府找上南海公司(South Sea Company),大量发行股票,换成钞票。南海公司执行长罗约翰(John Law)使股价拉高,投资人见有利可图,就争相抢购。[2]

原因

1720年,“泡沫法案”的通过,拉下了南海泡沫事件的帷幕,英国为何在股份公司的发展道路上陷入迷途?

原因之一:南海公司的信息披露不真实。

股份公司作为公众性公司,披露信息是其与公众进行交流的最基本形式。股票价格的形成是建立在真实信息的基础上的。如果股份公司信息披露虚假,故意夸大公司的业绩或者经营状况,就会造成投资者盲目投资,股票价格发生异常波动,以致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南海泡沫事件”就是南海公司为了达到圈钱的目的,故意编制公司的虚假信息,给投资者描绘了一幅金灿灿的通往“黄金宝殿”之图,其实这幅承载着投资者狂热希翼的致富之图,不过如水中月、镜中花般虚无缥缈,最终只能因公司经营的真相被揭穿而成为南柯一梦。

原因之二:英国政府的态度不理智。

虽然证券市场自身对股票价格的形成有一定的调节能力,但政府的监管依然不可少。英国政府在对待南海泡沫事件的态度上并不理智,从事件发生前“过度放纵”到事件发生后“一下管死”,从一个极端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南海泡沫事件发生前,英国政府过度地纵容南海公司,使南海公司为日后高额发行股票的圈钱活动创造了“信誉”,也给公众投资者造成了南海公司是政府“宠儿” 的印象,但是,英国政府并没有尽到这样的监管职责,而是任由南海公司对外吹嘘,吊足了投资者的胃口。

而且,当南海公司以300%甚至400%的溢价发行股票时,英国政府并没有根据南海公司的实际盈利能力及时地予以制止,反而,让人瞠目的是议会的议员甚至连国王都争相购买了南海的股票,以致当南海公司的股票出现在短短十个月时间由100多英镑暴涨到1000英镑又狂跌到100多英镑的动荡局面时,英国政府束手无策,只得通过“泡沫法案”对股份公司进行强行压制。

南海泡沫事件发生后,英国政府通过了“泡沫法案”,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泡沫的再次出现,但却对股份公司实行封杀,严重抑制了股份公司的发展,此其二。泡沫法案规定任何未经合法授权而组建的公司,及擅自发行股票均属非法,股份公司一般不具有法人资格;严惩非法的证券交易,从而保护股东及社会利益。但实际通过的法案却故意使法人形式难以采用,从而走上了另一极端。该法案一直持续到1825年,在一百年的时间里,公众对股份公司闻之色变,对股票交易避而远之,“泡沫法案”对英国股份公司发展的消极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原因之三:公众对股票投资的极端不理性。

在对巨大财富的憧憬中,公众的理性防线彻底崩溃,完全任由股份公司发布的消息牵引,迷失了方向。当公众不再考察股份公司的盈利能力,不再辨别股份公司的经营范围,只为股价的一时上涨而买入股票时,他们的投资行为已经演变为一种投机性行为,无论股票的价格多高,无论它是否已经偏离了公司的基本价值,只要相信它还会继续涨下去,公众就会不顾一切地买进。在这种疯狂赚钱欲望的支配下,公众已经谈不上对股市基本行情的认识,已经不能客观预期投资所带来的后果。

他们的行为只会使股价越来越高,泡沫越来越大,等待他们的也只能是五彩的、非理性泡沫的破灭。在这场喧闹的泡沫事件中,南海公司、英国政府、社会公众都是利益受损者,但他们同时也都是使泡沫越吹越大的主体,都难脱其咎。无论“南海泡沫”的“真凶” 是谁,英国股份公司的发展都受到了一定的阻碍,这一段“迷途史”都是公司历史上的遗憾。

相关事件

1720年5月,英国股市的南海风潮中,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也买入了南海公司的股票。在早期的上涨阶段他及时卖掉了股票,获利5000英镑。后来他又重新买入,最后亏损了20000英镑。牛顿叹说: “我能算准天体的运行,却无法预测人类的疯狂”(I can calculate the motions of heavenly bodies, but not the madness of people)。日后泡沫经济的语源即是出自于此。南海泡沫、郁金香泡沫与1929年美国股票危机被称为“三大著名投机风潮”。

评价

终于,腐败像汹涌的洪水

淹没一切;贪婪徐徐卷来,

像阴霾的雾霭弥漫,遮蔽日光。

政客和民族斗士纷纷沉溺于股市,

贵族夫人和仆役领班一样分得红利,

法官当上了掮客,主教啃食起庶民,

君主为了几个便士玩弄手中的纸牌;

不列颠帝国陷入钱币的污秽之中。

这是大诗人蒲柏讥讽、批判将整个英国卷入其中的“南海泡沫”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