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共和国(西班牙语:RepúblicadeChile)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东同阿根廷为邻,北与秘鲁、玻利维亚接壤,西临太平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智利拥有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和渔业资源。智利是世界上铜矿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又是世界上产铜和出口铜最多的国家,享有“铜矿王国”之美誉。智利社会治安较为稳定,已经成为南美最繁荣稳定的国家之一。虽然在各个历史个时期所面临种种危机,不过智利的社会经济在最近几年已经有了显著和持续增长。智利拥有较高的竞争力和生活质量,具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全球化的、自由的经济环境,以及较低的腐败感知和相对较低的贫困率。被世界银行集团视为高收入经济体。智利在新闻自由、人类发展指数、民主发展等方面也获得了很高的排名。

中文名

智利

所属洲

南美洲

面积

741767平方公里

人口

1143.5万

简介

早期境内居住着阿劳干人、火地人等印第安民族。16世纪初以前属于印加帝国。1535年,西班牙殖民者从秘鲁侵入智利北部。1541年建立圣地亚哥城后,智利沦为西班牙殖民地,并受其统治近300年。1810年9月18日,智利成立执政委员会,实行自治。1817年2月与阿根廷联军击败西班牙殖民军。1818年2月12日正式宣布独立,成立智利共和国。[1]

国家简史

智利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南部,西濒太平洋。面积741767平方公里。人口1143.5万(1984),其中印欧混血种人占75%,白人占20%,印第安人占5%。居民多信奉天主教。通用西班牙语。首都圣地亚哥。

独立前的智利

智利原有居民是印第安人,16世纪处于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阶段。其中,北部的乌鲁人、孔萨人和中部的阿劳坎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渔业,有的已能制造铜器和金银器;南部的奥纳人、雅甘人等靠渔猎为生。

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F.皮萨罗征服秘鲁以后,派他的伙伴D.de阿尔马格罗于1535年侵入智利。因遭印第安人袭击,1538年逃回秘鲁。1540年,皮萨罗又派P.de巴尔迪维亚再次侵入智利,陆续建立圣地亚哥、康塞普西翁和瓦尔迪维亚等城镇,智利遂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此后,印第安人继续坚持战斗,其中阿劳坎人长期控制着比奥比奥河以南的领土。

智利初由秘鲁总督管辖,1778年西班牙王室设置智利都督府和检审庭,作为智利的最高统治机构。殖民统治时期,智利经济以农业为主,生产小麦、玉米;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西班牙殖民者侵占大片土地,推行委托监护制,强迫印第安人从事农业劳动或采掘贵重金属。他们使用各种手段搜刮财富,给当地人民造成严重灾难。智利人民曾在1651、1655、1723、1766、1780年多次举行起义。

1810年9月18日,圣地亚哥的土生白人推翻了殖民政权,成立独立政府。1814年10月秘鲁总督派兵前来恢复殖民统治。智利民族志士在B.奥希金斯领导下越过安第斯山,与J.de圣马丁的军队会合。1817年,这支军队在圣马丁指挥下进军智利,2月12日在查卡布科大败西班牙殖民军。同年,奥希金斯被推举为智利最高执政官。1818年2月12日奥希金斯正式宣布智利独立,成立共和国。

独立后的智利

智利

智利独立后,政权为土生白人地主所掌握。奥希金斯政府采取了一些进步措施,如取消贵族爵位,允许传布新教,发展公立学校,鼓励对外贸易等,引起地主阶级和天主教会不满。1823年奥希金斯被迫辞职,流亡秘鲁。此后,由于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国家一度陷于动乱。1831年保守党上台执政。1833年制定宪法,赋予总统以极大权力,以天主教为国教,巩固了大地主阶级的统治,开始了此后30年比较稳定的政治局面。

在这期间,保守党政府鼓励来自欧洲各国的移民,侵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开发阿塔卡马和科金博铜矿,使智利成为世界重要的产铜国。矿产和粮食的出口增加,教育也有所发展。与此同时,大量英美资本投入硝石、铜矿开采业以及铁路。1836~1839年间,智利进行了反对玻利维亚-秘鲁联邦的战争(见A.桑塔·克鲁斯)。

19世纪40~50年代,自由党在自由派地主和矿业资本家支持下强大起来。1861~1891年自由党执政期间,政府极力削弱天主教势力,开发阿塔卡马沙漠的硝石区,并改进了交通。英美资本进一步侵入,控制了铁路和主要生产部门。1865~1866年,智利与秘鲁、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结成同盟,进行了反对西班牙的战争。在南美太平洋战争中,智利吞并了秘鲁的塔拉帕卡省和阿里卡省以及玻利维亚的安托法加斯塔地区。

1891年,海军军官J.蒙特发动内战,夺取政权。此后,地主阶级联合大进出口商通过国会控制政府,开始了所谓“国会共和时期”(1891~1920)。这个时期,智利经济有所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也逐渐成长起来,1909年成立了工人联合会。1912年,在L.E.罗卡瓦隆领导下成立了社会劳工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本家大规模在智利投资,智利资产阶级力量也有所增长。1920年,自由联盟候选人A.亚历山德里·帕尔马当选为总统。1925年,召开制宪会议,制定新宪法,规定选民直接选举总统,实行政教分离,征收累进税,政府有权征用私人财产。工人运动日益发展。1922年社会劳工党改名为共产党,并加入共产国际。

1932年亚历山德里·帕尔马再次当选总统后,反民主倾向加剧,法西斯势力日益猖獗。1936年,激进党、共产党、社会党、民主党和劳工联盟组成人民阵线。激进党在人民阵线支持下执政,P.A.塞尔达(1938~1942)、J.A.里奥斯·莫拉莱斯(1942~1946)和G.冈萨雷斯·魏地拉(1946~1952)相继任总统。前两届政府曾大力兴办学校,成立“生产开发公司”,发展民族工业,向农民贷款,发展对外贸易。与此同时,无产阶级更加壮大。1941年国会选举时,有18名工人代表被选入国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智利保持中立。1944年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1945年对轴心国宣战。冈萨雷斯·魏地拉执政初期,曾吸收共产党人入阁。1947年起,关押并流放大批共产党人,镇压罢工工人,并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断交。1948年颁布《保卫民主法》,宣布共产党为非法。1952年,C.伊瓦涅斯·德尔坎波当选总统后,继续执行对外追随美国、对内压迫人民的政策。由于美国资本的控制,智利民族工业发展非常缓慢;农业亦非常落后,全国70%的可耕地掌握在大地主手中。人民生活日益困苦,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日益发展。

1958年,自由党和保守党支持J.亚历山德里·罗德里格斯当选总统。1964年,基督教民主党领袖E.弗雷·蒙塔尔瓦当选总统后,迫于人民的压力,曾对美资铜矿公司实行“智利化”(即合营);同时征收地主的部分土地分配给农民。

1970年,社会党、共产党、激进党、统一人民行动运动、社会民主党和独立人民运动等6个党组成人民团结阵线,支持社会党人S.阿连德·戈森斯当选总统。阿连德·戈森斯吸收共产党人入阁,执政期间实行了一系列重大经济和社会改革。1970年12月15日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阿连德·戈森斯的政策引起美国垄断资本家和国内保守派的反对,美国伙同其盟国对智利实行经济封锁。1973年9月11日军人发动政变,推翻了阿连德·戈森斯政府。陆军司令A.皮诺切特·乌加特任“军人执政委员会”主席。1974年6月,皮诺切特·乌加特就任总统,1981年3月出任立宪总统。军政府执政后,禁止政治活动,取缔所有政党。国内政局动荡,经济困难,人民群众对军政府的不满情绪日益强烈。近年来,反政府活动加剧。

货币简史

智利的纸币有10000、5000、1000、500等四种面额,每种纸币的正面均印有著名历史人物的头像,有水印。原来的四种小面额钞票分别是5、10、50、100比索,现已不用。智利货币进位制是1比索等于100分。除流通的四种纸币外,另有1比索及1、5、10、50分的硬币。铸币均为铜、镍、铅合金。

智利的货币原为比索。1946年12月8日初次规定比索含金量为0.0286668克,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31比索。1960年1月1日发行新货币埃斯库多,收回比索。1962年1月15日恢复双重汇率制,银行业汇率为1美元兑1.052埃斯库多,自由波动的经纪人汇率为1.40埃斯库多。从1967年年中开始,两个市场的埃斯库多汇率不断贬值。1973年银行业汇率与经纪人汇率合并。同年10月1日又恢复双重汇率制。1975年8月25日两汇率又合并。同年9月29日智利发行新货币比索,以1:1000的比率收回埃斯库多,新的官方汇率为1美元兑6.4比索。1982年智利比索汇率开始浮动并一直处于下跌状态。由1979年7月3日直到1982年年中的1美元兑39比索一路下跌至1990年底的1美元兑337.09比索。

世界杯赛简史

参加世界杯足球赛7次:最好成绩获季军

1930年乌拉圭世界杯足球赛:智利队3比0胜墨西哥队、1比0胜法国队、2比3负于阿根廷队,小组第二无缘晋级。

1950年巴西世界杯足球赛:智利队0比2负于英格兰队、0比2负于西班牙队、5比2胜美国队,小组第三无缘晋级。

1962年智利世界杯足球赛:智利队3比1胜瑞士队、2比0胜意大利队、0比2负于联邦德国队,小组第二出线;四分之一决赛2比1胜苏联队;半决赛2比4负于巴西队;季军争夺战1比0胜南斯拉夫队。

1966年英国世界杯足球赛:智利队0比2负于意大利队、1比1平朝鲜队、1比2负于苏联队,小组第四无缘晋级。

1974年德国世界杯足球赛:智利队0比1负于联邦德国队、1比1平民主德国队、0比0平澳大利亚队,小组第三无缘晋级。

1982年西班牙世界杯足球赛:智利队0比1负于奥地利队、1比4负于联邦德国队、2比3负于阿尔及利亚队,小组第四无缘晋级。

1998年法国世界杯足球赛:智利队2比2平意大利队、1比1平奥地利队、1比1平喀麦隆队,小组第二出线;八分之一决赛1比4负于巴西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