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港的经营从光绪六年(1880)十月开始着手,到光绪十六年(1890)九月全工告成,实为中国近代举办的第一件巨大工程。以时间而论,前后历时十年之久;以财力而论,耗帑约二三百万两。以中国当时的科技情形而言,所遭遇的困难显而易见。

中文名

旅顺港

外文名

Port Athur

所属地区

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

属性

军事要港

地理位置

旅顺港被称为“天然形胜”的旅顺港(英文名也叫做 Port Athur),位于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中心的白玉山南,地处黄、渤海要冲,为京津重要门户。与山东庙岛列岛,登州头共扼渤海海峡咽喉,构成我国首都北京及辽宁地区天然屏障,地势险要,历来为军事要港。

旅顺港四周群山环抱,港口东有黄金山,西有老虎尾半岛,其间有狭长水道与外海相通。港内隐蔽性与防风性良好。港内水深,设备完好。可向船只提供油水,并有暖气等辅助设施。此港为天然的北方不冻良港。

历史沿革

光绪九年(1883年),清政府开始派员动工修建港口,船坞,到光绪十六年(1890年)已全部竣工使用。

在1894年甲午战争中,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为日寇侵占,后又为沙俄联合德、法等列强佯作干涉,日寇被迫退还。继而被沙俄强行“租借”达七年之久。1904年日俄战争沙俄败北,日寇再次侵占旅顺达四十年。1937年日本侵华的“七·七事变”前后,日军以大批舰船由旅顺运兵数万,致使后来华北广大地区沦陷,也使蒙受奇耻大辱。直到1945年8月22日,才由苏联红军解放。

根据1945年,中华民国与苏联签定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旅顺港为中苏两国共同使用。新中国成立后,与苏联重新签订两国条约。其中对于旅顺港协议,签订了《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

协定规定,不迟于1952年末,苏联政府将共同管理中长路的一切权利以及属于该路的全部财产无偿地移交中国政府。在同一期限内,苏军从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基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国政府,由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起对上述设备的恢复与建设的费用;苏军撤退前的时期,该地区的民事行政,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大连的行政,也完全由中国政府管辖。后考虑到朝鲜战争等新情况,1952年9月,双方又协商延长共同使用旅顺口海军基地的期限。直至1955年5月31日,苏军全部撤离回国后,该港才归我人民海军管辖至今。